無巧不成書
文章來源: 音來小提琴2024-03-12 13:06:35

   楊先生的故事

  楊先生想為兒子找一位鋼琴老師,可他不認識音樂圈的人,便想出一招,有意在聽音樂會時買價位高的座位,他相信一定能在貴賓席遇到音樂界重要人士。
   

    郎朗出國留學前在上海開了場獨奏音樂會,當晚楊先生的座位就在郎朗父親的旁邊。到了中場休息時,郎朗來到座位前,他才知道旁邊坐的是郎朗的父親。那時的朗朗還是中學生,楊先生遞上節目單要求他簽名,並說:等你成名時我會再拿著這份節目單來找你簽名。

    趁空閑時,楊先生詢問一旁郎朗的父親,是否能為他的兒子推薦一名鋼琴老師,郎朗父親便寫下了我母親的名字。母親後來得知實情時大為驚訝:可我不認識他呀!

    母親認不認識郎朗的父親不重要,有意思的是楊先生一家後來成了我家的好朋友。
 

     郎朗果真成了舉世聞名的鋼琴家,再來上海演出時,楊先生揣著當年的節目單去了。音樂會結束,楊先生來到後台,郎朗被眾人圍著,還有保安人員阻擋更多的人群湧向郎朗,楊先生擠不進,便在遠處朝朗朗舉起手中的節目單,郎朗見到,撇開身旁的人朝他走來,親切地叫他叔叔,拿著那份已經陳舊的節目單,再次簽上了他的名字。
 

  無花果樹
  六十年代末的某一天,我正在花園獨自玩耍,鄰家二小子從花園的牆上爬過來,握著一株樹苗問:“無花果樹要嗎?””要,種這裏”!我指著窗前的那塊地,於是我們一起挖坑,種上了它。它一年年長大。幾年後的夏天,在二樓窗前都可以摘到它的果實。太祖母來上海居住的兩年,特別喜愛吃無花果,夏季每天查看熟無花果孝敬她,成了我的一大樂趣。太祖母回北京後很想念上海的無花果,母親便趁有熟人去北京時,剪了幾節無花果枝帶給太祖母,隻有一枝無花果在北京太祖母的花盆中成活了。
  母親搬家後,最舍不得的就數花園裏我種的無花果,而偏偏新房東第一個除去的就是無花果,把花園與底層房間連成一片,開了商店。母親常常念叨:可惜了那棵無花果啊!
十月我陪母親去成都,第一次來到居住在成都的舅舅家,看到舅媽種植的很多花草。舅媽指著其中一盆植物說:這盆無花果是從北京老家拿來的。我先是驚訝,後發出歡叫,一直以為我的無花果樹已經不在世上了,可萬萬沒想到它的後代如今生活在成都,多麽奇妙!

  從螺螄說起

    朋友送來一大堆自己捕撈的螺螄,放進水中清洗,看到冒出的一陣陣水泡,突然意識到它們都活著,正為又回到水中而高興,肯定不知等待它們的命運是下油鍋爆炒,想到我將要擔任劊子手。頓感不忍,問工老師:“你喜歡吃螺螄嗎?““不太喜歡。”“其實我也不愛吃。”

  於是螺螄就都被倒進了屋後的小溪,有倆傻人在溪邊裂著嘴傻笑。   

   記得小時家裏爆炒螺螄前,要將每個殼的尾部剪去,是很磨人的活兒。我家附近有一上門幹這活兒的老太太,白發蒼蒼駝背小腳老奶奶總是帶著孫女,倆人四分錢剪一堆螺螄,刮魚鱗不要錢,拿走的魚鱗和內髒就是報酬。老奶奶的孫女是我小學同班同學。一個膽小內向的女孩。每次看到她們在廚房剪螺螄,心裏都極不是滋味,會盡量避免去廚房。但又想能對她示好,補償她的辛苦。有次我請她跟我一起玩,玩具中有一個聽診器,假針筒,她愛不釋手,玩得好開心,都忘了回家時間。

   幾十年後我們在同學聚會時相遇,她剛退休,從中山醫院護士長位子卸任。她說就因為當年我的這套玩具醫療器材,讓她喜歡上了這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