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一些切身體會(九)癌症的一些症狀
文章來源: 平等性2022-11-17 16:28:52

癌症的一些切身體會(九)癌症的一些症狀

平等性

我前麵講過,癌症有很多不同的種類。這些不同種類的癌症,它們所表現出的症狀也大相徑庭。一般來說,出現了以下這些症狀,就有可能是癌症的征兆:身體和精神上的持續疲勞;體重的變化,這包括了突然的減重或增重;感覺到皮膚下麵有腫塊;皮膚變黃,變暗或發紅,瘡瘍無法愈合,或是身上有些痣發生了變化;排便或排尿的習慣產生變化;長期消化不良或是進食後感覺不適;持續的咳嗽或是呼吸困難;吞咽困難或聲音嘶啞;身體出現不明原因的持續疼痛;不明原因的持續發熱或是盜汗;以及不明原因的出血。

那麽,這些症狀要嚴重到什麽地步就該去見醫生呢?根據現有的資料顯示,如果在頸部,腋下,乳房,睾丸或身體的其他部位摸到有硬結或腫塊,位置相對固定,質地較硬。這些硬塊有可能不痛不癢,但如果持續一段時間沒有消退,就需要及時檢查。身體表麵的疣或痣,突然顏色加深、增大、瘙癢、潰爛出血,就可能是黑色素瘤的表現。口腔中的固定部位出現有白班,潰瘍,或是糜爛長期不愈合,甚至出現了流血,並有頸部淋巴結腫大,這時候就建議及時去醫院查明原因。還有就是很多種類的癌症都會引起長期疲乏,即使經過充分休息也不會有太大改善。有些癌症還會造成持續性的不明原因疼痛,甚至一些使用止痛藥物都無法有效緩解。又如果在飲食習慣和生活節奏都沒有明顯改變的情況下,體重在短期內突然下降或是增加,或是出現長期不明原因的持續發熱時,也需要及時檢查。

具體到針對不同種類的癌症,在臨床上也有很多不同的觀察和總結。一般來說,結腸癌可能會表現為大便帶血,或是頻繁的腹瀉。而膀胱癌和前列腺癌可能表現為排尿的突然增多或減少,或是出現無痛的血尿。而食管癌常見的症狀,則有吞咽食物困難,摩擦食道的感覺,有些胸口的中下部還可能會感到灼痛。肺癌的常見症狀則是不停咳嗽,嗓音嘶啞或是痰中有血絲,特別是對四十歲以上又長期吸煙的人。而月經期間的大出血,或是月經期外和絕經後的不規則陰道出血,則有可能是子宮肌瘤和宮頸癌的症狀。如果胃腸道出現持續的消化不良和潰瘍,則會有消化道惡性腫瘤的可能。

以上這些症狀並不是癌症診斷的正式標準,所以我們不能說有了這些症狀就一定是得了癌症,從而驚慌失措。不過如果身體已經出現了這些症狀,那麽無論它是否與癌症有關,我建議都需要及時到正規醫院或是專門的腫瘤醫院,並由專科醫生進行相關的篩查,明確病情。更詳細的關於癌症症狀的介紹,可以參照NCI的這個網站(Symptoms of Cancer - NCI)。

這些是對一般人群來說的,而對於那些高危人群或是有早期症狀的人群,檢測的力度和頻率則需要加強。那麽問題來了,到底哪一些人群是有早期症狀和高危的人群呢?我查了不少資料,基本上都是大同小異,其中網上找到一篇針對六種常見癌症的早期症狀和高危人群所給出的判斷和篩選方法,我覺得歸納得挺全麵的,下麵摘錄其中的主要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肺癌:早期可以無症狀,主要的首發症狀是咳嗽,也有呼吸困難和胸痛等。不過出現這些症狀時,腫瘤往往已經壓迫到氣道和侵犯胸膜了。高危人群和篩查方法:長期吸煙或是被動吸煙,有肺癌家族病史或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彌漫性肺纖維化病史者,長期在空氣汙染環境工作生活。這些高危人群建議每年進行一次胸部低劑量CT檢查。

乳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可能摸不到任何有型的腫塊,需要專業檢查才能發現。高危人群和篩查方法:月經初潮≤12歲、行經年限≥42年;未生育或初次生產年齡≥35歲的女性;有重度非典型增生,乳管內乳頭狀瘤等病史或胸部放射治療史≥10年或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病史。可根據不同年齡段和危險因素,由專科醫生指導進行自檢與臨床體檢、乳腺超聲、X線鉬靶、乳腺磁共振(MRI)等篩查。

宮頸癌:早期可以沒有任何症狀,或僅有少量異常陰道出血、白帶異常、月經周期改變、背痛、排尿困難、腿腳水腫等,同樣要靠篩查發現。高危人群和篩查方法:初次性生活<16歲、初次生產年齡較小、多孕多產或有多個性伴侶的女性;疫力低下、有免疫缺陷或感染高危型HPV病毒的人群;有宮頸病變史的女性。根據不同年齡段和危險因素,由專科醫生指導進行宮頸細胞學檢查、高危型HPV檢查。

胃癌:八成以上的患者在早期無症狀,有症狀的也僅有胃脹、消化不良等情況。高危人群和篩查方法:60歲以上的人群;有中重度萎縮性胃炎、慢性胃潰瘍、胃息肉、胃粘膜巨大皺褶征、良性疾病殘胃術後10年、胃癌術後殘胃術後6-12月、幽門螺杆菌感染者、有胃癌或食管癌家族病史等高危人群,可根據不同年齡段和危險因素,由專業醫生指導進行胃鏡檢查。

肝癌:早期症狀常與肝硬化混淆,且可以無任何早期症狀。高危人群和篩查方法: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者;有肝癌家族史;肝硬化患者;長期酗酒或長期食用醃製、煙熏、黴變等食品等高危人群,建議每6個月進行血清甲胎蛋白(AFP)+肝髒B超篩查。

結直腸癌:六成左右的患者無早期症狀,當出現腹部腫塊,消化道出血導致的黑便時,大多已到晚期。高危人和篩查方法:40歲以上出現大便習慣改變、形狀改變、性質改變及腹部固定部位疼痛群;有遺傳家族性腸病或結直腸癌家族史;長期患有潰瘍性結腸炎、結直腸腺瘤治療後、結直腸癌手術後等屬於高危人群。

對於那些屬於高危人群的朋友,我覺得定期的體檢和篩查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我在前麵幾篇所講到的,早診斷,早發現,早治療,能夠有效降低癌症的死亡率,而且大量的研究表明,在癌症的早期進行診斷,能提供患者最好的治愈機會。對某些種類的癌症,如果出現了早期症狀,通過篩查檢測,會顯著提高早期診斷率;不過,對於那些沒有早期症狀的癌症,則建議隻針對高風險人群進行篩查檢測。正是出於這種考慮,我們需要和專科腫瘤醫生溝通,了解哪種類型的癌症篩查可能更適合我們自己的情況。

了解了癌症的常見症狀,確定高危人群,定期進行篩查檢測,這些都能幫助我們準確及時地診斷不同類型的癌症。那麽,具體該怎樣做癌症診斷呢?這個就留著下一篇再詳細敘述吧。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癌症的一些切身體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