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對決係列: (五A) 菲律賓海,1944年6月19–20日
文章來源: 全球戰略2022-10-01 16:42:46

1(題圖):馬裏亞納火雞大射獵(The Great Marianas Turkey Shoot)。在1944619日一天中日軍損失了315架飛機(265架艦載機和50架岸基機),破了紀錄。美軍僅損失了30架艦載機,打出了震驚世界的1 : 10的交換比。在這場決戰中徹底敗北後,日本海軍(和日本帝國)從此一蹶不振。

 

背景:1943–1944年的太平洋戰局

在1944年6月19–20日爆發的菲律賓海海戰(Battle of the Philippine Sea)是美方命名,日方命名為馬裏亞納海戰(Battle of the Marianas)。本篇采用美方命名有兩大原因:(1)我們遵循“曆史是勝利者寫的” 原則,跟隨主流文獻。(2)美方資料中另外有馬裏亞納群島戰役(Battle of the Mariana Islands),其中分兩大部分。海戰部分就是航母對決,陸戰部分是登陸作戰。由於本篇專注航母對決,陸戰部分不在本篇範圍以內,所以我們采用“菲律賓海海戰”這一更精準的命名。

作為第五場航母對決,菲律賓海海戰是到那時為止規模最大的海戰。盡管四個月以後“規模最大的海戰”這一桂冠被萊特灣海戰奪走(見《航母對決係列六》),但作為規模最大的航母對決,菲律賓海海戰無出其右。美軍出動15艘航母(891架艦載機)對陣日軍9艘航母(430架艦載機),這樣24艘航母(1321架艦載機)的參戰規模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以前四場航母對決中,美,日航母參戰的規模是:(1)珊瑚海2 : 3,(2)中途島3 : 4,(3)東所羅門 3 : 3,(4)聖克魯斯2 : 4。在萊特灣,盡管戰役規模和參戰所有艦艇,飛機總數超過了菲律賓海,但參加對決(恩加諾角海戰)的航母數量(美,日10 : 4,共14艘)和艦載機(美,日550 : 29,共579架左右)比不過菲律賓海。在第六場航母對決中,日航母在萊特灣隻有挨打的份。在菲律賓海,日航母盡管不占優勢,但氣勢如虹,一心決戰,先發製人。雙方在這場規模最大的,最“高端”的海戰中你來我往,成就了航母對決係列中的高潮大戲。

1942年雙方打了四場航母對決(5月的珊瑚海日軍小勝,6月的中途島美軍大捷,8月的東所羅門美軍小勝,10月的聖克魯斯日軍小勝),最後將鹿死誰手當時不清楚。到年底,加上其它戰損,美,日各有5艘和6艘航母沉入海底。開戰時美,日各有8艘和10艘航母。一年之內如此大規模衝突,損失60%的力量後雙方都元氣大傷,無力再戰。在1942年10月以後的18個月中,雙方航母部隊“休戰”,分別養精蓄銳,發展壯大。

從1943年1月到1944年6月,太平洋戰爭(太戰)局勢發生了風起雲湧,翻天覆地的變化,美軍在西南太,南太,中太,和北太四大戰區多頭並進(圖2)。麥克阿瑟領導下的西南太打了新幾內亞和新不列顛戰役。尼米茲領導下的南太打了所羅門群島戰役,中太打了吉爾伯特群島和馬紹爾群島戰役,北太打了阿留申群島戰役。戰爭主動權已徹底易手。作為(業餘)曆史學家,全球戰略嚐試用表1總結了四大戰區的主要戰役(科班曆史學家的著作裏通篇一場一場戰役平鋪直敘,見不到這類高度概括的表格)。

2  美軍在太平洋四大戰區的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