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讓我感動的偉大和奇跡 - 《The Surgeon's Cut》劇評
文章來源: 麥姐2023-11-24 04:57:23

王府活動馬上要揭開大幕了,可惜活動期間,我要出趟門,沒辦法天天圍觀王府大戲,日日搗糨糊當拉拉隊,幹脆緊跟燕麥禾兒菲兒天地灰蘑菇,先按命題寫篇《最讓我……》的小文,給王府活動預熱助興一番。盡管俺沒有她們橫溢的才華,但敲敲邊鼓的活俺應該還是可以幹的。

最近迷上了紀錄片,在Netflix上看了一部關於外科醫生的四集紀錄片《The Surgeon's Cut》,想了半天,中文該怎麽翻譯,猜測是不是有兩層含義:1)外科醫生的手術;2)有關外科醫生的剪輯片段。觀看的感受就是這些堪比藝術家的外科醫生們創造了拯救人類生命的奇跡。

好博友xiaxi前一段寫了精彩的廈門係列,其中一篇《廈門集美,集天下之美》,讓我們深度認識了集美和陳嘉庚先生。她在文中寫到:“人民教育家黃炎培感歎:發了財的人,而肯全拿出來的,隻有陳(嘉庚)先生!“我留言說:我最近也很感慨有才有財的人並不稀奇,這個世界稀缺的是成功的人心裏想的是如何讓他人的命運得益於他的才或財。

我的留言就是因為看了這部外科醫生的紀錄片而有感而發的。其實以前看過不少關於醫生的電視劇,比如美劇《實習醫生格蕾》 (Grey's Anatomy)、《良醫》 (The good doctor),比如國內劇《外科醫生》、《關於唐醫生的一切》,但這次不一樣,第一次看關於醫生的紀錄片,紀錄片更具有真實性,讓你感受到在現實生活中這些醫生的偉大和創造的奇跡。文學城裏有不少博主就是醫生,也有很多博主的家人或者孩子是醫生,在此向他們致敬!

言歸正傳,這部紀錄片是 BBC 特別為 Netflix 製作的。四集分別介紹了世界上四位具有開創性和卓識遠見的外科醫生,他們所從事的專業領域涉及胎兒醫學、神經外科、移植手術和心髒病學。BBC執行製片人之一James Van der Pool說:“沒有比開創性外科手術的純粹張力更大的戲劇性了。從未出生嬰兒的胎內手術到清醒病人的腦部手術,我們拍攝了現代醫學中一些最具戲劇性、技術要求最高的手術。每一位外科醫生都分享了他們如何達到其領域巔峰的獨特故事,從最初是什麽觸發了他們的激情,到他們必須克服的障礙 -- -- 或是貧窮、性別歧視、種族主義,或僅僅是他們的出生地。這部係列片揭示了人類精神的勝利、對知識無止境的追求以及拯救人類生命的堅定決心。”

第 1集:拯救出生前的生命 (Saving Life Before Birth

倫敦國王學院醫院執業和教學的希臘裔醫生Kypros Nicolaides 教授是胎兒醫學領域的頂尖專家,他最著名的成就是開創了治療雙胞胎輸血綜合症的技術。雙胞胎輸血綜合症是指雙胞胎或多胞胎共用一個血管床,其中一個胎兒獲得的血流較多,但活不長久,因為心髒承受不了過多的血流,另外的胎兒由於供血不足也無法繼續存活下來。1992年,Nicolaides教授首創采用內窺鏡激光手術來解決這一問題,以便寶寶們能擁有各自的供血係統。當然,在術中或術後,也許兩個寶寶都能存活,也許一個寶寶會令人遺憾地停止心跳。但如果沒有教授的這一發明,兩個胎兒都不會有存活的機會。從這一手術方法被采用之後,患有雙胞胎輸血症候群的胎兒,死亡率從90%下降到10%。

通常做手術時,病人都會被全麻酣睡,但教授做這種手術時,病人是完全清醒的,隻是局部麻醉,孕婦會一隻手握住教授的手臂,另一隻手握住丈夫的手,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孕婦放鬆,孕婦會在電腦屏幕上看到手術的全過程。

在紀錄片中,Nicolaides教授手持內窺鏡,像是一位畫家在用手中的畫筆創造作品,不同的是畫家的手如果一顫抖,大不了可以重新開始。但醫生的手如果一顫抖,可能就是一個生命的終結,所以看起來很容易的手術,但其中的艱難和不易隻有醫生自己知道,而且還要抵抗保守派醫生們所給予的攻擊和壓力。

教授後來還發明了胎兒內窺鏡氣管閉塞手術、篩查早產和先兆子癇的方法等,他的病人來自世界各地,每年要處理200多個複雜的手術。很多被告知胎兒性命不保的孕婦,在他這裏得到了救治。

令人遺憾的是,Nicolaides教授有一天獲知自己患了血癌,也變成了病人,他很吃驚但並不沮喪,他表示:“我天天麵對生死離別,總覺得自己好像擁有不死之身,從沒想過自己有一天也會死去。……我寧願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生命的重點在於充實與否,在於我們對自己的人生有多少成就感,而非能活多久。”

這一集的觀感:奇妙!

第 2集:神聖的大腦(Sacred Brain

這一集講述的是在全球頂尖的醫學中心 -梅奧診所擔任神經外科醫生和教授的墨西哥裔Alfredo Quiñones-Hinojosa醫生成長奮鬥的故事,既見證了一個醫生的成就,也見證了一個移民的成長。

Alfredo生活在美墨邊境一座偏僻落後的小鎮上,片子的開頭,他介紹說自己是在鐵路的一端出生的孩子,在邊境牆的陰影下長大。小時候他和小夥伴們常玩一種遊戲,叫“遙遠的地方”,想贏就要跑得越遠越好,想跑多遠就多遠。他們並不知道所謂“遙遠的地方”究竟在哪裏,隻是呆呆地望著鐵路延伸至地平線,往不同的目的地前進。他幼小的心裏產生個念頭:如果我某天循著鐵路走,就能抵達一個遙遠的地方,也許有一天,我就能看到別人從沒看過的風景。

19歲的時候, Alfredo從墨西哥非法越境來到美國,表哥告訴他:“你是非法移民,不要想著學習,有工作就很走運了,成為一名農場移民工,就是你的未來。” Alfredo做過很多工作,包括在棉花田裏拔草、在農場采摘西紅柿、在鐵路公司當清潔工、焊接工及主管。他堅持白天工作,晚上去夜校學英語,後來進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用了短短七年時間,他成功進入哈佛醫學院,最終成為治療腦腫瘤的頂尖外科醫生。

紀錄片中,已經成為醫生的Alfredo看著自己的雙手,同一雙手,過去采摘西紅柿,現在在為來自世界各地的病人切除腦部腫瘤。他熱愛自己的工作,他覺得自己的技能是一個神奇的饋贈。他把腫瘤說成惡龍,所以他的手術就是手持一根小牙簽與惡龍持續作戰,當他轉頭看他的病人時,他覺得牙簽就變成了一把劍,他看見自己化身成武士,有能力和這個強大的怪獸一決勝負。他說:“我從來沒見過人腦是如此漂亮,它擁有如此神奇的能力,可以讓我們行動、說話、看見、聞到、理解、跳舞、唱歌、去愛,這是通往宇宙的鑰匙。每次進入病人大腦切除腫瘤時,我可以看到大腦跟著心跳的節奏跳舞,我把兩隻手伸進大腦,跟著大腦的節奏動作,跟著大腦一起跳舞。”

這一集的觀感:勵誌!

第 3 集:活體器官捐贈者 (Living Donor

猶太裔的Dr.Nancy Ascher是全世界第一位實施肝髒移植手術的女性醫生,也是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外科係的第一位女係主任。同事們對她的評價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她最為人熟知的長項是實施活體肝髒移植手術,這是非常高難度的手術,即在活人的體內取出肝髒的一部分,然後立即移植到另一位病人體內。肝髒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具有大約400多種功能,Dr. Ascher認為肝髒和心髒不同,什麽事情都能做,是靈魂所在,在人體器官中,肝髒具有最大的再生能力。

除了做肝髒移植手術,Dr. Ascher還是全球器官移植手術倫理的代言人,與相關組織合作,打擊器官販賣,努力解決器官捐獻者缺乏的問題。

Dr. Ascher在美國底特律的一個小康之家長大,是四個孩子中的老三,她覺得家中人對她的期望不高,但她從小總是爭強好勝,渴望當第一名。父母重視教育,常對他們說,不準做生意,要從事服務業,必須幫助別人。有段時間,她想當修女,因為她覺得修女對其從事的事情抱有熱忱,但他們家是猶太人,所以當修女的事不太可行。

她讀醫時同屆有220名醫學生,隻有20名女性,這20名女性中隻有兩人進了外科,包括她本人。她回憶說,當她申請醫學院的時候,必須參加額外的一場麵試,麵試官是精神病醫生,所有報考醫學院的女性都必須參加這場額外的麵試,其中有些問題特別不妥,比如:“你會不會滿足於一個伴侶?”還有課堂上的教學,也帶有性別歧視,所以她一直支持並參與女權運動。

十年前,她姐姐希拉確診患上了慢性腎髒病。她的哥哥和妹妹都想捐出自己的腎髒,但由於或是身體原因或是血型不合,都未能如願。所以隻剩下她可以幫助姐姐,於是她毫不猶豫地躺到了捐獻腎髒的手術台上,這次永生難忘的經曆讓她能夠以全新的視角去體會病人所要經曆的一切。但移植手術後的第三年,她姐姐還是不幸去世了。

她的先生Dr.John Roberts也是一名出色的外科醫生,並且是她的工作夥伴,他們經常在一起並肩作戰,一個人負責摘取捐獻者的肝髒,一個人負責移植到病人體內。他們有一兒一女,兩個孩子的生產日,Dr. Ascher一直到分娩前都在給病人做手術。

這一集的觀感:勇敢!

第 4 集:心髒與靈魂 (Heart & Soul

據說醫療行業有一個現象:同等質量的心髒手術,西方人更喜歡去印度做,因為做一場心髒手術,印度的費用可以低至800美元,大約隻有歐美的幾十分之一。創造這一奇跡的就是最後一集的主角:印度的心髒外科醫生Dr. Devi Shetty,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醫療中心之一--印度納拉亞納連鎖醫院(Narayana Health)的創始人。他被認為是全球心髒外科領域最優秀的醫生之一,但他更受人愛戴的是他致力於幫助患有心髒疾病的人能夠及時獲得手術。

Dr. Shetty是九個兄弟姐妹中的老八,由於父母生病,經常進出醫院,讓小時候的他覺得醫生就是“神一樣的存在”。等他長大學醫後,他覺得自己是神使用的工具,隻是遵照它的旨意做事。但在病人眼裏,他就是神一樣的存在。

Dr. Shetty曾在特蕾莎修女晚年生病時為她進行治療。特蕾莎修女和他一起巡視兒童病房時說:“我知道你在這裏的原因了,當上帝創造出這些心髒有孔的孩子後,意識到這是個問題,他要某個人來修複,所以他派你過來。”他承認這一評價是對一個心髒外科醫生最美好的定義,也讓他徹底改變了對從醫、對家庭和對社會的看法。如今他認為他生命中隻有一個使命,就是確保地球上每個人都有機會接受攸關生死的手術,無論有沒有經濟能力。因為他相信做手術的能力是神賜予的,所有人理應擁有接受手術的權利。

在印度,每年有200萬人需要接受救命的心髒手術。Dr. Shetty當初從英國選擇回國行醫,在加爾各答創建了一家印度頂尖的心髒外科手術中心,後來由於家庭原因,他搬到班加羅爾,和家人一起創立了納拉亞納連鎖醫院,這家醫院的特點是平價。他致力於利用規模效益,降低做心髒手術的費用,讓窮人有生的希望。他的願望非常淳樸:我人生最快樂的事情就是遇到沒錢的病人卻需要做生死攸關的心髒手術時,我有權力告訴他,你不用擔心錢的事情,不用付錢,盡管去做手術。

紀錄片的最後,在落日餘暉的照耀下,Dr. Shetty在海邊給他曾做過心髒手術的4000個孩子寫下了他的心願:我隻是希望你們能花一點寶貴的時間,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同時不要求回報,可以嗎?

四集中的最後一集也是最讓我感動的一集。因為Dr. Shetty不僅僅是在做一份工作,不僅僅是普通的治病救人,他還竭盡全力提供低成本的醫療保健,服務看不起病的窮人。

這一集的觀感:偉大!

---------

盡管紀錄片中四位醫生擅長的領域不同,但他們的共同點是對所從事的工作都有著極度的熱愛、責任心和決心,每一位醫生身上都蘊含著巨大、強烈和無與倫比的動力與激情,真正踐行著日內瓦宣言:把我的一生奉獻給人類;我將首先考慮病人的健康和幸福;我將尊重病人的自主權和尊嚴;我要保持對人類生命的最大尊重……。

感恩世界上有這麽多了不起的醫生們!

祝文城小編和朋友們感恩節快樂!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