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中立,想得倒美
文章來源: 麥姐2023-10-04 05:54:19

這題目有些敏感哈,別給俺拍磚,別說俺是標題黨。俺說的是實情,但想蹭個流量的小心機也是有的。:)。不過,實在想拍磚也歡迎,我統統接著,來者不拒,最近麥子地裏缺磚頭,俺計劃在我的麥田邊壘個高牆,任你們在牆外嘰嘰喳喳,俺在牆內自娛自樂。

10月14日將是澳洲全民公投日,澳洲名博黑貝王妃就此寫過一篇《必須站隊站哪隊》,她發完文就去雅典逍遙了,前些日子俺也出門辦事了,在這裏給朋友們送上遲到的中秋祝福!

從外麵一回來就麵臨投票之事了,各地的提前投票站已經開放,通常為了避免投票日當天排隊的人太多,我們都會選擇提前去投票。沒有中立選項,也不可棄權, Yes or No,你必須選一個。移居澳洲後我第一次遇到全民公投,這也是澳大利亞自1999年以來舉行的首次全民公投,所有年滿18歲或以上的澳大利亞公民都必須參與投票,符合資格的選民如果不投票,便屬違法,將會收到澳大利亞選舉委員會發出的未投票通知,必須解釋不投票的原因,理由不充分可能被罰款。此次公投有可能成為澳大利亞曆史上最大規模的選舉活動。

(網圖)

當我打開政府發放的關於公投的宣傳冊子時,看到裏麵對比列出了支持方和反對方的各自理由,心裏確實感慨萬千。這個感慨就是無論民主國家有多少缺陷,它至少透明,至少給你投票的自由,連支持或反對的理由都給你列出來了。而不是像某國把一堆人關在金碧輝煌的地方,你敢投No就別想回家。以前還好點,零星的No也是有的,棄權也是有的,而今連那點可憐的自由度都沒有了,全票當選是必須滴,因為人民政府可不得是全體人民擁護和愛戴的政府嘛。

接著說小冊子,裏麵寫著:澳大利亞人通過本次全民公投來決定是否通過將“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峽島民之聲(Aboriginal and Torres Strait Island Voice)”載入憲法,來承認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峽島民為澳大利亞的原住民族。

如果該法案在全民公投中獲得批準,以下文字將寫入憲法:

第九章 承認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峽島民

129 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峽島民之聲

為承認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峽島民是澳大利亞的原住民族:

1)應設立一個名為“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峽島民之聲”的機構;

2)“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峽島民之聲”可以就與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峽島民有關的問題向議會和聯邦行政政府提出建議;

3)在符合本憲法的前提下,議會有權就與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峽島民之聲有關的事項製定法律,包括其組成、職能、權力和程序。

關於冊子上列出的支持與反對的具體理由,王妃寫得很全麵,我就不贅述了,反正支持或反對,肯定是各有各的理。為了到底是投Yes還是投No,除了政府的造勢,還有民眾的大遊行,網上展開大辯論,吵得不可開交,平時不太關心澳洲政治的華人這次也破天荒地積極參與,各種說法滿天飛,有理性的討論,擺事實講道理;也有不求甚解就自以為是的,直接扣上大帽子。

原住民問題,一直是澳洲政府的心頭大痛。當年澳大利亞是英國重點開發的殖民地,為了短時間內占領澳洲的土地,英國對澳洲土著采取了屠戮、驅趕的方式,導致了當地的土著人口急劇下降,也埋下了後來衝突的禍根。由於澳洲的先例,英國政府意識到對待新西蘭的毛利人不能再像對待澳洲土著那樣簡單粗暴、強取豪奪,於是在1840年英國王室與當地的土著-毛利人簽訂了《懷唐伊條約》(Treaty of Waitangi),確認了毛利人在新西蘭的土地和文化的擁有權,基本保障了毛利人的權益,毛利人的自治領地得到了承認,減少了白人與土著的衝突,該條約被公認為是新西蘭的建國文獻。當然後來毛利人和英國政府之間也是衝突不斷,但在時斷時續的摩擦中,毛利人的地位在新西蘭逐漸提高,毛利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保存。

不同的殖民政策,給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土著人帶來的命運也截然不同。土著人在澳大利亞土地上已經生活了至少65000年,目前人口大約98萬,占現澳洲總人口的3.8%。他們中的代表表示: “澳大利亞擁有財富和安全,以及備受推崇的寬容,但仍然是一個充滿痛苦、苦難和不公的地方”,他們希望有所改變。

吵吵了這麽多年,澳洲現任政府發起這個公投,就是希望能向原住民做出一個和解的姿態,“在原住民健康、教育、就業、房屋等方麵取得切實進展,讓人民生活更美好”(這是冊子中的原話)。

有意思的是主張投No的群體,是兩個極端,一部分人擔心給土著人特權,違反社會公平原則,導致種族大割裂;另一部分人則認為這個Voice太虛,沒能充分體現原住民的地位,也沒有賦予原住民真正的權力,無法解決原住民群體的實際需求,所以也投No。

鑒於對原住民的曆史和現狀還欠缺了解,正如標題所言,我最初是想中立的,想得倒美,但政府不讓,這就讓人躊躇了。冊子上呼籲寫Yes的寫手水平太差,No顯得更有說服力,把舉棋不定的都推給No了,於是俺的心理上也開始向投No傾斜。另外我是對修改憲法這件事本身心生疑竇,可能是強國修憲之事給俺留下了心理陰影,輕易不敢投讚成票。原住民的問題,是不是一定要修憲才能解決?修憲就一定能解決嗎?到底如何能夠改變原住民的現狀?政府並沒有通過修憲給出個切實可行的方案來,其實這麽多年來這麽多屆政府都沒有明確的方案。

兒子和他的同學們是堅定的Yes派。首先,他們覺得不少選民曲解了這個Voice,這個憲法中承認的Voice起不到任何作用,它隻是一個谘詢小組,在議會中沒有投票權,在政府中也沒有一票否決權,已經算是目前可行的折衷方案了。其次,盡管他們也覺得憲法中加入這個原住民之聲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但原住民這麽多年來受到各種不公正待遇,還有當年的白澳政策給原住民帶來了難以治愈的傷害,表麵的姿態做了至少比什麽都不做好,問題不會得到立刻修補,但至少是個進步。第三,現在給原住民的各種福利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盡管他們享有生活、上學、就業方麵的優惠,原住民依舊是澳洲最弱勢的群體,因為他們和其他種族完全不在一個起點上,實際上約占澳洲人口3.2%的原住民在壽命、經濟狀況和教育水平方麵的指標都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自殺率、家庭暴力比例和監禁比例則高於平均水平。第四,多數反對的人其實對原住民的生存狀態沒有深入了解,不知道他們為什麽會變成現在這樣,隻會簡單地用“好吃懶做”、“靠領補貼”來給他們貼標簽。現實社會裏對土著人的歧視是無處不在的。為什麽土著人會變成你們歧視的模樣?追根溯源是因為西方殖民的入侵,使他們不僅失去了土地,而且部落原有的文化習俗和生存方式也遭到無情的碾壓,在“現代文明社會”沒有容身之地,又漸漸失去了對自己原有身份的認同感。第五,投No的人怕修憲之後會引起澳大利亞種族分裂,原住民會得寸進尺,你們真是想多了。如果你們認真了解一下這次修憲的前因後果,就會知道這次修憲對大多數人沒有任何影響,但對原住民means a lot。

兒子為此發給我一張圖,讓我好好體會:什麽是平等(Equality),什麽是公平(Equity),什麽是現實(Reality)。

(網圖)

嗬嗬,兒子對老媽進行了無情的批鬥,為娘的並不以為忤,倒是在他一小時的滔滔不絕中,讓我對原住民的前世今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1788年,英國殖民者將英國國旗插上了這片原屬於31萬澳洲土著的家園,宣布這裏成為大英帝國的新殖民地;1901年澳大利亞聯邦成立時,原住民被歸為“動物群體”;1962年,原住民才獲得投票權,1967年,原住民人口才被納入全國人口普查。

1910年-1970年期間,澳洲政府為了將原住民兒童同化到白人社會,以“保護”兒童為名強迫孩子們離開自己的父母,這代人被稱為“被偷走的一代”(The Stolen Generation),他們的創傷影響了其後代的身心健康,同時導致了原住民社會的孤立。

2008年,時任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代表澳洲政府,正式向原住民道歉,他說:“為‘被偷走的一代’及其後代、家屬所蒙受的悲痛和傷害,我們要說‘對不起’;為被拆散家庭和社區的父母、兄弟、姐妹們所受的痛苦,我們要說‘對不起’;為由此引起一個自豪民族和自豪文化的尊嚴受到貶低,我們要說‘對不起’。本屆澳大利亞國會滿懷敬意地懇求:請以共同促進全國和解的精神,接受今天這個道歉。”

曆史需要直麵,需要毫不掩飾地反思,做錯了就要修正,就要老老實實認錯,這是健全的心智,也是良知的覺醒,態度的重建,而不是一錯再錯,或是竭力掩蓋,或是抹去記憶,抹去真相。澳洲政府在努力修正過去的錯誤,在這一點上,還是值得肯定的。

個人的感覺,也是大部分人的感覺,連堅決投Yes的兒子也這麽說,這次公投大概率是通不過,第一是因為目前最新的民意調查顯示讚成票和反對票的比例是:43:49。第二是這次公投必須達到雙重多數(double majority)才可以通過,意思是:全國總計有效讚成票必須占多數(超過50%),同時有效讚成票占大多數(超過 50%)的州也必須超過半數(即六個州中至少有四個州讚成)。第三,澳大利亞自1901年以來共計舉行過44次公投,隻有八次成功。自1977年以來,澳大利亞尚未有一次全民公投獲得通過。看目前的勢頭,估計這次也不會有例外,依然會折戟沉沙。

即使不通過,我也覺得這次公投意義重大,因為它讓全民展開了大討論,讓我們深入了解原住民,讓我們看到歲月靜好之下曾有過的心理碎片、尚未治愈的精神傷痛與現實存在的辛酸生活。

我們拭目以待吧,有一點是肯定的,任何結果都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隻是無論公投結果如何,澳洲政府都不可避免地要繼續解決曆史遺留問題。

在網上查相關資料時,讀到這麽一句話,非常讚同:或許原住民需要的不是特殊對待,而是要如何解開曆史心結,傾聽他們的心聲,各個種族之間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平等。

(文中相關資料來自網絡)

P.S.  我寫完文後讓兒子先看了一下,他說:“關於我們支持投Yes的理由,你寫得還不夠全麵深入,不過,真要展開寫,會是一篇長論文。你能寫出主要論點,也不容易了,難為你了,因為你沒好好學習過原住民曆史,也沒去過土著地區看看他們生活的現狀。我估計你的網友們會給我扣個白左的帽子,不過,我不介意,發吧。”

----------------

最後,請大家一起來聽首歌吧,這是繼刀郎的《羅刹海市》之後,最近國內又一首爆紅的歌曲,與《羅刹海市》 晦澀深奧引起各種猜測的風格截然相反,瓦依那樂隊和任素汐合唱的一曲《大夢》,簡簡單單,琅琅上口,道盡了普通人一生的無奈與辛酸,迷惑與彷徨。樸素的歌詞,寫實的訴說,聽到一半,禁不住淚眼婆娑。麵對這樣的大夢,你該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