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散記(3)- 懷舊之旅/ 聚散離合,從來都由不得我們選擇
文章來源: 麥姐2023-08-02 05:50:49

回國散記(3)- 懷舊之旅

聚散離合,從來都由不得我們選擇

受超強台風“杜蘇芮”的影響,前幾天北京、河北和天津特大暴雨嘩嘩下,道路積水嚴重,汽車被洪水衝走,北京的大興機場、門頭溝、房山、石景山那邊的洪水視頻看得人心驚肉跳。

來自北京市政府的消息,截至8月1日,全北京有11人遇難,27人失聯,暴雨累計造成北京13個區44673人受災, 100多條山區道路被關閉,12.7萬人轉移,房山區6萬戶停電。

根據相關媒體報道,7月31日全北京市平均降雨量已達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水平。7月29日20時至31日12時,北京全市平均降雨量為170.9毫米,其中房山區和門頭溝區平均降雨量分別為346.6毫米和320.8毫米,幾乎是北京本次全市平均降雨量的兩倍。

為了泄洪,中國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決定在昨天8月1日淩晨向天津靜海、西青區和河北涿州地區泄洪。河北人民頗為憤怒:為什麽他們要為北京泄洪承擔壓力?據新華社報道,河北省啟動了7處蓄滯洪區分洪,84.74萬河北居民因為泄洪被迫撤離家園。至8月1日中午,河北省有9人死亡、6人失蹤。

一直覺得河北人民特別可憐,因為是帝都的鄰居,沒沾到油星子不說,所有的鍋和災難他們都得背。但凡帝都有個大規模的外事活動,河北人民就得配合斷電停產;當年因為帝都的霧霾纏綿不去,大冬天的不讓河北人民燒煤取暖和做飯;現在他們又變成了帝都的泄洪區,而且事發突然,人們沒有任何準備,隻能直接逃命為先,但依舊有不少居民被困家中。據報道,作為物流和庫房中心的涿州,損失慘重,庫房被淹,現在進庫房要遊泳進去。

(網圖)

ABC新聞報道說,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自然科學學院博士後研究員許洪章博士認為,北京近年來一直在建設一個“海綿城市”的洪水管理係統。“政策初衷是為了既避免洪澇災害,然後又有效地收集雨水,這樣能補充地下水,”但他認為,現在證明這一策略“不太好”,因為它無法應對暴雨帶來的潛在洪災。“所以大家看到河道裏麵的水、排水溝裏麵的水全都溢出來。”

趕緊問候北京的家人和朋友,因為他們都住在五環內,所以都安然無恙,大部分人沒有意識到這場大雨帶來了那麽大的災難。

一位好友告訴我,孩子有個同學的老家在門頭溝村裏,一直沒聯係上家裏人,通訊線路全都中斷了。一位老家在涿州的前同事發給了我涿州泄洪的視頻。

在網上看到我在離京之前剛剛去過的首鋼公園已經被洪水淹沒的照片和視頻。

下麵是我去首鋼時拍的照片。

這是暴雨下的首鋼公園。

(網圖)

曾經在北京生活了那麽多年,但這是我第一次知道石景山真的有座山。由於山腳下是首鋼的高大煉鋼爐,如果不走到跟前,很難發現這座山的存在。石景山還是北京的母親河——永定河的出山口。

石景山號稱“燕都第一仙山”,這個得名來自《重建石景山天主宮碑記》:“神京之西四十裏許,山曰石徑,又雲濕氣經,亦名石景。惟山雄峙一方,高接雲漢,鍾靈秀之氣,鬱造物之英,真為燕都之第一仙山也。”

站在石景山上的功碑閣,遠眺北京城。

從深圳回到北京,特意帶兒子去了趟前門。前門曾經先後多次進行修繕,但除了大柵欄商業街有不少遊人,附近其他地方都很冷清。

看到無印良品在這兒建了家酒店。

離開前門後,兒子要求去自己的小學和中學看看,大鐵門伺候,適逢假期,老師都不在,也不讓外人進去。

本來還想著去中國國家博物館瞧瞧,可是現在博物館和很多景點都要預約,說是免費,但外國護照沒法網上預約,據說要找旅行社才可以搞定;即使你有中國身份證,也得在公眾號上搶票,在特定的放票時間,比誰的手更快。一看這麽麻煩,一氣之下幹脆不去了。朋友說上次有親戚來北京,所有的景點都是孩子們在外地遙控,幫著搶票搞定的,這不是欺負老年人嘛。

天安門前依舊遊人如織,進入天安門廣場也得網上預約,再也不能隨性進入了。

為了咱們的王妃娘娘,我特意去了北海 (可以現場買票入園)和什刹海,尤其是後者,估計離娘娘當年居住的地方不遠了,這也是我曾經有一段時間天天打卡的地方。那是十年前的夏天,也是驕陽似火,那時候為了兒子也是拚了,給公司遞了一份兩個月無薪休假的申請,遲遲沒有獲批,但眼看著孩子假期已經到了,於是幹脆就曠工不上班了,天天接送在什刹海體校訓練的兒子,居然獨自把什刹海附近轉了個仔仔細細。在北京居住了那麽多年,從來沒機會這樣有閑情逸致地遊逛過。來自各地的遊客們興致勃勃地吃著冰棍,聊著天走進恭王府;人力車夫們或坐或站,悠閑地吆喝著生意;街邊小鋪的店員們熱情地招呼著,宣傳著自家的寶貝......

(下麵三張照片是北海公園)

往事如煙,那時候我父母雙全,周末全家團聚其樂融融;而今時光如白駒過隙,荷花依舊盛開,但物是人非,以為永遠都會在家裏等我的父母已然離去,而我也快到了讓兒子接送的年齡。歲月無情,回不去的從前。聚散離合,從來都由不得我們選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走到了王妃娘娘曾經寫過的銀錠橋,“銀錠觀山”是“燕京小八景”之一,遊客都想駐足拍照,“層層彎彎,曉青暮紫,近如可攀”。但橋上有個協警拿著個喇叭不停地說:請不要在橋上拍照停留。被他吵得頭疼,我逃也似地匆匆下橋,結果下了橋俺也忘了回頭拍橋,隻好網上借張圖。

關於“銀錠”的得名,網上有多種說法:一、橋形像倒置的元寶;二、早期橋麵石板用鐵鋦相連,鐵鋦“束腰”的形狀,經車行人走,磨得閃光發亮,其形狀和光澤均似銀錠;三、橋下木樁基礎用鐵鋦連結,鐵鋦銀錠形。

2000年的時候,為了方便出行和滿足觀賞需求,北京市政府又修建了一座三孔漢白玉拱橋,位於什刹海東岸的出水口處。為了與銀錠橋對應,這座新修的橋被稱為金錠橋,但具有五百年曆史的銀錠橋依舊是老大。

遊客們都在這兒坐等看日落。

4月份回國臨行前,班主任讓我探探路,有圖有真相,希望可以讓還沒回帝都探親的娘娘和其他博友們解解思鄉之情。同時為災區人民祈福,期盼他們能早日恢複正常生活。

 

P.S 根據財新網最新報道,北京市氣象台已於8月2日6點15分解除雷電黃色預警信號,京津冀降水強度在減弱,降水過程也在漸漸減弱,接近尾聲。但河北涿州水情告急,受災人數逾13萬人,被困居民眾多,急需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