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南島行(五-4)幾度相遇,終究有緣無份
文章來源: 麥姐2023-03-23 05:55:55

新西蘭南島行 (五)

心生歡喜,悠悠閑閑逛小鎮 (4)

幾度相遇,終究有緣無份

新西蘭南島行(五)-悠悠閑閑逛小鎮 (1)從天堂回到人間,離不開的煙火氣

新西蘭南島行   (五)  -悠悠閑閑逛小鎮 (2)破碎的友誼,回不去的從前

新西蘭南島行(五)-悠悠閑閑逛小鎮(3)悲劇連連,風光無限的人生劃上句號

*基督城 Christchurch -花園之城 (Day 8 & Day 9 住宿)

上篇結尾講到新西蘭國民餡餅,我們心滿意足地吃飽了繼續往前開大約180公裏,終於到達南島最大的城市-基督城,也是新西蘭第三大城市。

十九年前我們來過這裏,當時對這裏的印象出奇地好,建築英倫典雅,處處繁花似錦。但這次看多了南島的美景,竟然對這座花園之城頗感失望,同時也痛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發威時人類的無能為力。2010年、2011年基督城先後經曆了兩次大地震,尤其是2011年2月的6.3級地震,由於震源深度較淺,且震央位於市中心,造成來自20多個國家的185人罹難,其中包括24名中國留學生,成為新西蘭八十年來死傷最為慘痛的地震。這次強震及延續一年左右的多次餘震導致整座城市陷入災難,大多數高層樓宇倒塌,曆史建築成為廢墟。直到現在,十一年過去了,市中心還在重建修繕中,到處是柵欄和工地,據說重建成本高達400億新西蘭元。地震之後,基督城不少居民搬去奧克蘭或是澳大利亞,我在破碎的友誼篇中寫到的兩位朋友後來移居澳洲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這場大地震。

原來的基督城大教堂(The Christchurch Cathedral),擁有150年曆史,歌德式建築風格,高聳入雲端的尖塔是基督城最重要的地標與精神象征,不幸在地震中受損,由於修複的費用高於重建的費用,2011年7月開始它被全部拆除。到目前新的大教堂還在建設中,這效率可以和土澳有一拚了。

震前負有盛名的大教堂,尖塔高63米,內裝設12座鍾,可演奏出不同的旋律。

(網圖)

大教堂舊址前有個裝滿石頭的高高的籠子,每個石頭都代表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對基督城的祈福。大教堂的旁邊是建於2001年的千禧年雕塑(Metal Chalice),高18米,表麵的鏤空圖案是新西蘭的特色植物樹蕨葉片。

現在的臨時教堂 -基督城紙教堂成為了基督城裏一座別致的建築,這是全球唯一由硬紙板建成的教堂,由日本著名建築師阪茂設計的最安全的抗震建築,可同時容納700人,壽命為70年,炫目的彩色玻璃來自原來的基督城大教堂。

盡管市中心還沒有恢複原有的古典優雅,但依舊可以漫步新西蘭最好最古老的植物園之一 -基督城植物園觀賞百花千樹,泛舟穿城而過的雅芳河感受愛德華七世時代的曆史風情。

基督城還有個值得一去的地方,就是國際南極中心(International Antarctic Centre)。不知道自己這輩子有沒有機會親身去南極考察,所以還是先到這個模擬體驗基地來感受下南極的暴風雪吧。我們乘坐了顛簸刺激的哈格隆越野車(南極全地形越野車),參觀了新西蘭在南極的考察站-斯考特基地,體驗了南極狂野極寒的暴風雪,近距離觀察了可愛的小藍企鵝。其中最喜歡的一個項目是觀看4D電影,仿佛身臨其境,踏上冰雪南極。

第二天大早,隊友一起床就誘惑我,說要帶我去城裏神秘且浪漫的古堡咖啡廳(The Sign of The Takahe)來頓brunch, 這座英式莊園風格的咖啡館建於1918年。隊友的忽悠令我心旌搖曳。開車一路爬坡上去,周邊的建築都很英式,但到咖啡館門口就傻眼了,隊友的功課沒做好,周一周二休息,這天是周二!幸運的是好心的店主隻是把咖啡館的門鎖上了,漂亮的後花園可以隨意進出,在花園的平台上遠眺,基督城的全城風光一覽無餘。

趴在窗戶上偷窺了下裏麵,美麗的彩色窗戶,厚重的石頭磚牆,複古的精致擺設。

旅遊中總會充滿了遺憾和惦記,給我們帶來了故地重遊的理由,希望下一次去基督城時,這座百年花園城市會重新煥發勃勃生機。

*格雷茅斯 Greymouth -啤酒小鎮 (Day 10 & Day 11 住宿)

第十天早晨,從基督城出發到位於西海岸的格雷茅斯,大約240公裏,途徑城堡山和煎餅岩。這條線路還有火車,是新西蘭有名的觀光火車線路,以後會介紹。

格雷茅斯規模不大,但已經算是西海岸最大的城市,常住居民1萬人左右。我們先後參觀了火車站、水壩、鍾樓等,感受到了小鎮的趣味與閑適,這裏曾經是毛利人的居住地,後來歐洲人在這裏發現了金礦和玉石,一度非常繁華和喧囂。

上麵的字有沒有立體的感覺?

格雷茅斯是新西蘭著名的百年啤酒品牌Monteith的生產地,具有154年曆史的啤酒廠附設了餐廳。我們在小鎮住了兩晚,晚餐的消費都獻給了這個啤酒餐廳,餐單上會為你推薦什麽樣的菜品適合搭配哪種啤酒。第二天晚上用餐時正好碰到餐廳老板,他看到我戴的運動帽上寫著Canada的字樣(這是兒子去加拿大帶回來的禮物),以為我們來自加拿大,就和我們打招呼,因為他是加拿大人。從加拿大跑到遙遠的新西蘭來經營餐廳,也是瀟灑人生。

隊友花15刀買了6瓶啤酒,準備餘下的旅程每天來一瓶,品嚐不重樣的風味。

在新西蘭唯一一次看日落的機會,不完美,但唯美,金光燦燦!

* 霍基蒂卡 Hokitika  -荒野小鎮

在格雷茅斯住宿的第二天,我們去了距離半小時車程的霍基蒂卡小鎮,這裏是1860年西海岸發現金礦之後歐洲人的第一個定居地,頗有美國西部小鎮的荒野風範。當地盛產新西蘭綠玉石,小鎮的街上有很多特色商店,各種藝術品和綠玉石在售賣。還有曆史博物館和教堂。

小鎮臨海,從小鎮街道中央的鍾樓穿過,步行幾分鍾,穿過一個小門樓,就能看見海灘。

海灘上有很多樹枝和石頭。用樹枝搭成的 “HOKITIKA” 是當地的經典海灘標識,邊上還有個綠色的石頭沙發。據說這裏是觀日落的絕佳地點,可惜我們去的日子是陰天,癡心等待也看不到日落的最美模樣了。

當地有新西蘭最好吃的三明治餐廳:The Hokitika Sandwich Company,口味很多,可以點半份,我們倆人點了三個半份:法式三明治、紐約三明治和素食三明治。非常好吃,麵包是現烤的,外焦裏嫩,中間碼著肉類、蔬菜、奶酪、醬汁及泡菜或者酸黃瓜,樣式簡單但口感豐富,這麽寫著就有些饞了,要知道我本來是個不喜三明治、漢堡這種食物的人類。

特別喜歡餐廳的黑板上擺放著不同樣式的咖啡杯,上麵還寫著好多名字,是不是當地的常客把杯子留在店裏,來了就可以直接打杯咖啡喝?還是來得次數多了就可以打折?

路上經過了霍基蒂卡峽穀(Hokitika Gorge),森林、小徑、綠苔、木橋、吊橋、河流、峽穀、遠山,全方位夢幻色係。

*福克斯冰川Fox Glacier -冰川小鎮 (Day 12 住宿)

從格雷茅斯開車去福克斯小鎮大約行車200公裏,中間經過熱鬧繁華的弗朗茲約瑟夫冰川小鎮。

到了福克斯冰川小鎮,立刻覺得很寂靜,小鎮很小,走路十分鍾就把中心區逛完了,一家超市、一個加油站、一個紀念品商店、還有幾家餐廳和住宿。六點以後街上就一片寂靜了。

住宿的房子不大,轉個身都困難,但設施齊全,門外一派田園風光,出門就能看到牛羊,發照片給兒子,兒子說你們這是住在農莊裏了。

隊友選擇這個鎮住宿的唯一目的就是去看馬瑟森湖Matheson。當然有愛好冰川徒步的人選擇這裏居住是因為這裏的冰川比弗朗茲約瑟夫冰川的徒步麵積要更大。

*瓦納卡Wanaka -世外桃源 (Day 13 & Day 14 住宿)

從福克斯冰川到瓦納卡直線距離是262公裏,但開車走走停停,路上美景太多,我們差不多走了七個小時。

我曾寫過,瓦納卡鎮是我最偏愛的地方。離皇後鎮隻有一小時車程的瓦納卡給人的感覺是處世外桃源,出則繁華,入則安靜,低調迷人,是個休閑度假的美妙地方。

住的舒服也很重要,我們在瓦納卡住宿的小別墅是新建的,周邊潺潺流水,鳥語花香,讓人心生歡喜。

小鎮坐落在風景優美的瓦納卡湖畔,瓦納卡湖的美已經在前麵講述過,湖水清澈透明,孤獨的樹總在那裏,靜靜地望著旅人們。除了去看湖景、雪山、藍天、海鷗、遊船,我們還歪打正著地跑到了一座叫Beacon point的小山包,不僅把瓦納卡小鎮和瓦納卡湖的美景盡收眼底,居然又看到一大片花團錦簇的魯冰花,天堂之美不過如此吧。

如果帶著孩子旅行,還應該去的一個地方是迷宮世界(Puzzling World),據說裏麵是精靈古怪。我們去的時候,已經是傍晚,停止營業了,倒也好,沒有人,我們對著外麵那些東倒西歪的房子和傾斜塔自娛自樂地照了很多有趣的照片。

在瓦納卡,即使什麽都不做,單純閑逛或者麵湖發呆就很愜意。

我和隊友在街上且行且看,對麵走來手拿冰淇淋的一對中年男女,隊友眼饞說:我也想吃冰淇淋。說話間,這對老外就走到了我們跟前,雙方一對視,眼神交換後,情不自禁全都莞爾一笑。原來我們在馬瑟森湖和霍基蒂卡峽穀都碰過麵,我們還互相幫忙照過相,這一路大家走著一樣的旅程。於是開心地聊了一會,男生叫Joe,女生叫Stephanie,他倆是從美國的匹茲堡來的(立刻讓我想到了文城名博亮亮媽媽),這是三年疫情以來他們的第一次遠遊,各種轉機,花了差不多18小時到達新西蘭。為了看人間美景也是很不容易,但樂在其中就是幸福。我和隊友說,如果在下一站再碰見他倆,一定要互換聯係方式。但最終我們沒再偶遇,看來還是有緣無份,不過,相信我們各自的心底都對這奇妙美好的相遇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文中相關資料來自網絡,南島遊記待續)

 

新西蘭南島行(一)宛如人間仙境的地方,強力推薦

新西蘭南島行(二)夏日裏,看皚皚雪山,望萬仞冰川

新西蘭南島行(三)美麗的邂逅,上天最好的饋贈 (上)

新西蘭南島行(三)美麗的邂逅,上天最好的饋贈 (下)

新西蘭南島行(四)大自然的神作,萬古歲月留下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