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喜吃甜食的人,沒有理由不樂觀
文章來源: 麥姐2021-11-11 03:32:25

文城才女博主多倫多橄欖樹曾寫過一篇博文《遇見甜品的時候》,文章的結尾寫道:少吃一頓飯也要吃帶著奶油的甜品,好吃是第一重要的,要不活著為啥!?

當我讀到麥二哥下麵這篇文章時,立刻想到了小樹這句話,兩人絕對堪稱同道。

麥二哥在我們家是最愛吃且最能吃甜食的人。我每次從澳洲回國探親,都要給他帶好多包當地最有名的國民餅幹Tim Tam,這款以“隻溶在口不溶在手“的獨特口感而風靡全澳的巧克力夾心餅幹是土澳人的最愛,據說每年有4500萬包被吃掉。但我覺得這款餅幹太甜太膩,卻沒想到它很契合麥二哥的味覺。那麽讓我們來看看麥二哥喜愛甜食是怎樣的感受,也算是和小樹的好文。

-----------

喜吃甜食是什麽樣的感受

作者: 麥二哥

我曾經笑言自己的目標:尋找世界上最甜的食物,後來又加了個限定詞:尋找世界上最軟最甜的食物。這無疑是嗜甜者宣示了對甜味的摯愛:生命不止,尋甜不息。

甜是一種味覺。人的基本味覺不多,隻有鹹、甜、苦、酸、鮮。細看這五種味覺,突然明白人們為什麽把甜味與幸福和浪漫連在一起了,因為其他四種味道太生活化、太物質化,也就太世俗化了。味道是用舌頭來感知的,舌頭的不同部位感知不同的味道,舌尖有大量感覺到甜的味蕾,舌頭兩側前半部負責鹹味,後半部負責酸味,近舌根部分負責苦味。這麽說來,甜味是最容易被感知的,所以人們在吃雪糕時,總喜歡舔著吃,讓舌尖充分享受甜蜜的味道。影視劇裏表現美食好吃的動作,演員一定是要把食物咽下去,才能千篇一律地說“好吃”,因為食物一定要通過舌頭的後半部分,才能感覺到鮮美。

有人說,喜歡甜食的人是樂觀的,我覺得很對。從生理上講,甜食可最高效率轉化為糖,給身體和大腦提供能量,可以迅速緩解人的身體疲憊和情緒焦慮。從心理上講,人們通常會營造吃甜食的環境,人的身心也會調節到放鬆的狀態。甜食不是生活必須,喜歡的人總是以最愜意的方式去享受。一個喜吃甜食,感念“生活多美好“的人,沒有理由不樂觀。

2016年我去澳大利亞旅遊,在堪培拉去往悉尼的Bowral鎮上,一個甜品店的櫥窗上寫著:"Life's short, eat dessert first",我翻譯為:“人生苦短,先吃甜點”。看來對於澳洲人來講,離開了甜點,人生也變得黯然失色。我每次看著街頭櫥窗裏五顏六色的甜點,都會感受到快樂的元素,這種感覺是從視覺到味覺再直擊內心。望梅止渴是生理反應,對甜品的感受是從生理到心理。

澳大利亞有款餅幹家喻戶曉,有句網絡玩笑話是這麽說的:沒吃過Tim Tam,千萬別說你去過澳洲。澳洲的超市裏到處是這款Tim Tam餅幹,兩層餅幹加一層奶油,奶油層混合多種口味,咬一口,濃濃的、滑滑的、甜甜的,每一口都讓人充滿著驚喜和快樂。

我嗜甜,但是個有原則的甜食者。如果以為愛甜品的人一定喜歡甜粽子,就大錯特錯了,我隻吃鹹粽子,鹹肉粽子尤佳。如果認為我一定會喜歡甜的菜品,比如酸酸甜甜的鬆鼠桂魚,也大錯特錯了,我基本上一口不吃。如果以為我一定愛吃各種甜的水果,也錯了,我隻喜歡軟的甜水果。我覺得,甜品就應該有甜品的樣,吃有甜品樣的甜品,是對甜品的基本尊重。

我不排斥甜的飲料,實際上每次跑馬拉鬆都會喝大量的功能飲料,基本味道就是甜。平時每天早晨起床一杯檸檬蜂蜜水,出差也會自製一杯蜂蜜水,這個習慣我堅持了十多年,這一杯水補充了早晨饑渴的身體,也用甜蜜開啟新的一天。

最近,開始學習製作手衝咖啡,有人喜歡意式Espresso,我幾次嚐試後,體會到了不同的苦味和酸味,於是決定放棄。咖啡就算不加糖,也要加奶加奶泡,讓苦味稍稍淡化一些,當然,加糖的幸福感更強。

人生苦不苦,都需要一顆快樂的心。實在太苦,不妨來份甜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