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視頻,細心的媽媽救了成年兒子一命
文章來源: 麥姐2021-11-15 04:39:36

封國之下的澳洲 (112)

通視頻,細心的媽媽救了成年兒子一命

前幾天看到文城才女博主南山鬆寫了篇博文《冬令舒服夏令難 增膘容易減肥難》,真是巧,麥子我也是下定決心準備好好鍛煉身體,管住嘴邁開腿,每天走個一萬步,減不了肥也絕不能增膘。但這項宏偉計劃剛啟動就擱淺了,因為腳底被挖個洞,不能走路了,別說一萬步了,連從書房挪到客廳都要拄拐杖了。

這就來講講這個洞是怎麽回事。兩周前我約了家庭醫生進行日常體檢,這是疫情以來第一次見醫生。她問我身上有什麽不妥。

我最近讀了篇有關黑色素瘤的文章,上麵說澳大利亞的黑色素瘤發病率是全球最高,超過歐美國家10-20倍,每年有1200-1500左右的人因此喪生,所以該病也被稱為澳洲的“國癌”。但近期,澳大利亞黑色素瘤患者數量降至12年來最低點,有可能是因為疫情推遲了大家去尋求醫療建議和診斷的時間。專家提醒民眾們:“診斷和治療的延誤可能是生與死的區別。”“如果及早發現,90%的黑色素瘤可以通過手術治愈,但如果不及時發現,黑色素瘤會迅速擴散到包括肺、肝和腦在內的器官。” 黑色素瘤可以從已有的痣發展而成,但更多數的情況是新長出來的。所有部位的色素痣都有惡變的可能,但是有些部位惡變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比如:足底、腳趾、手掌、口腔、指甲下等。這些部位發現色素痣一定要引起重視,一旦發現異常要盡早去做檢查。

這使我又想起多年前在國內看的電影《非誠勿擾2》,就是這部電影讓我第一次知道了黑色素瘤,孫紅雷在片中飾演的角色李香山因為腳上的一顆痣沒有引起重視而導致患了惡性黑色素瘤,最後跳海自殺。

記得文學城上個月也有篇相關的新聞報道:英國一位媽媽在和兒子通視頻時,發現他額頭上的一顆痣有些異常,兒子當時認為媽媽大驚小怪,因為這顆痣已經有很多年了。但過了幾個月,兒子照鏡子時發現那顆痣確實變大了,顏色也不一樣了,後來去醫院做了切除,活檢結果證明這顆痣已經癌變,是黑色素瘤,幸虧發現及時,醫院對這顆痣周圍的皮膚又做了進一步切除,後續不用再做化療。細心的媽媽救了兒子一命,有網友的評論很有趣:“說明這世界上隻有老媽對自己最在乎,老婆孩子都不可靠。”麥子當時就笑噴了。

麥子的老媽年事已高,即使在乎女兒也是有心無力,老公和孩子都是粗線條的,我隻有自查一條路了,於是把身上臉上腳上徹頭徹尾地檢查了一遍,發現了幾處可疑之痣,尤其是腳底有個小痣好像是剛剛長出來的。所以就和家庭醫生說了我的擔心,她說正好同一診所有個皮膚科專家,讓我去見她。專家是位和藹的印度女大夫,聽了我的訴說後,她拿起一個類似放大鏡的東東在我說的幾處地方細細觀察了一番,然後說基本都不用擔心,但鑒於我右腳底的一顆小痣是新長出來的,還是做個切片取樣化驗下比較保險。

於是就約了上周三做取樣,我想當然地以為就是稍微針紮下就取樣了,沒想到還要打麻藥,第一次體驗在腳底打麻藥,一針下去疼得我呲牙咧嘴。本來讓來子在邊上觀察下大夫都幹了些什麽,沒想到大夫開始動手取樣時他被家庭醫生叫走看體檢結果去了,留下我獨自躺在那裏慌張。等麻藥起效果了,我竭力把頭往前抬伸,就見大夫貌似在腳底捅了捅,腳底其實麻木了,大夫到底在做什麽我也不知曉,瞄來瞄去,就見大夫換了好幾片棉片,都沾滿了鮮血,艾瑪,這是取樣還是挖洞?

最後大夫用個大大的創可貼把腳底貼上了,說好了,可以下地了。我還想找出襪子穿,大夫說別穿了,別把貼好的創可貼再搞壞了,直接穿鞋吧。然後大夫說右腳別使勁了,回家歇著,一周後來複查,看看傷口有沒有化膿。我關心取樣結果什麽時候出來,大夫說十天左右。又問大夫,能走路嗎?大夫說能。能走長路嗎?大夫說還是小心點,過一段時間再走長路吧。

來子這時候不失時機地回來了,於是我被他攙扶著一瘸一拐走出診所,上車回家。

回到家立刻撲到在床上,這下可以光明正大地不幹活了,指揮來子端茶送水,靠著床頭讀閑書看博文。等到晚上想洗澡才發現問題來了,走得慌張,也沒問大夫到底什麽時候可以揭開這創可貼,粗心的大夫也沒做任何交代。仔細一看,額滴個娘,那個大片的創可貼裏麵全是血呀。兩個不懂醫的人麵麵相覷,但根據常識傷口老捂著肯定不好,於是下決心讓來子幫忙揭開看看。

撕開創可貼,一個浸潤了血的圓圓棉片緊緊地和傷口粘在了一起,這下又糾結了,撕不撕棉片呢?來子說不能撕,萬一傷口也被撕開了,又要流血,容易感染;我說必須撕開,否則這傷口難以愈合。

倆人誰也說服不了誰,正好兒子來電話了,兒子建議先用剪刀把傷口周圍的棉片剪下來,把傷口周圍的血跡清洗幹淨,粘在傷口上的那一小點棉片過兩天應該會自行脫落。我信兒子的,於是來子開始用剪刀上手了,他這下可逮著機會了,剪刀在我腳底不管不顧地東戳一下西戳一下,讓我當時就想到了這麽一句話:他這是有仇的報仇有怨的報怨呀!我正要提出嚴正抗議時,來子突然哎呦一聲,我一看,在他的不留神中棉片被搞掉了。我讓來子拍個腳底照片,在血肉模糊的腳底板正中心真的有個洞,那顆痣變成了血洞。來子說這大夫肯定是把整顆痣都取掉了,而不隻是取樣。但大夫當時沒說呀,行吧,如果真是取掉了是不是更好?下次見大夫時要問問。

怕還沒徹底愈合的傷口再被蹭破了,我這幾天就在家裏拿登山杖當拐杖用,拄著拐走來走去,感覺這拐杖很有用處,腦補了下我老年拄拐的神氣畫麵,對來子不滿時順手就有示威的裝備。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告訴網友們如果發現皮膚有異常一定要早去做檢查。什麽樣的算是異常的呢,比如:1)皮膚上突然發現新的斑或痣;2)患處感到痕癢、疼痛或發炎;3)傷口長期無法愈合;4)痣/斑點出現變化。

皮膚專家建議根據以下ABCDE原則來進行黑色素瘤自我檢查:

(A)不對稱 Asymmetry:痣的兩邊不對稱,並呈現出不規則的形狀。
(B)周邊 Border:痣的邊緣不平滑,與正常皮膚交界模糊不清。
(C)顏色 Colour:痣的顏色不均勻,部分較深色,部分較淺色。
(D)直徑 Diameter:痣的直徑長度超過6毫米,就要小心了。
(E)變化 Evolution:痣的範圍不斷擴大隆起,這會比較危險。

(圖片來自網絡)

周末拄拐去了趟購物中心,熱鬧異常,聖誕氣氛濃鬱,找停車位都費勁。驚奇地發現居然沒什麽人戴口罩,戴口罩的我們反而顯得很突出。沒人戴口罩是因為昆州剛剛取消了室內口罩令,麥子就不明白了,在疫情還沒徹底消滅的情況下,有必要取消口罩令嗎?即使實施口罩令還有不少人頂風不願意戴口罩呢,取消了就更沒人戴了。其實戴口罩是成本最低的防疫措施,當初疫情起來時西方遲遲不承認戴口罩有用,經過實踐檢驗發現口罩確實有效了,但還是不願意把這有效的措施貫徹到底。隨著疫情的上上下下,一會實施了一會取消了,感覺純屬瞎折騰。要想和病毒共舞,就得打疫苗戴口罩勤洗手三管齊下。

昨天11月14日昆州16歲以上人群的兩針疫苗接種率達到70%,比預計的時間提前了五天實現了這一重要裏程碑,於是今天一早昆州州長白樂琪宣布放開對來自熱點區域的新州、昆州、堪培拉民眾入境昆州的部分限製:從今天11月15日下午五點開始,新的邊境通行證係統將啟用,已經在入境昆州兩周前完成兩針疫苗接種並能提供出發前72小時之內的PCR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的民眾可以乘飛機進入昆州,必須乘坐私人交通工具在距離入境機場兩小時之內的地點居家隔離14天。

今日疫情:澳洲各地本土新增病例:維州860例,新州165例,首都領地10例,昆州2例;全國人口兩針疫苗接種率70.32%。根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統計數據,澳洲累計病例為189,608例,死亡人數增至1,882例;全球累計病例逾2.53億,死亡人數破510萬,疫苗接種數約74.64億劑;全球單日新增確診病例超36萬例,新增死亡病例4903例。數據顯示,俄羅斯、英國、美國、德國、土耳其是新增確診病例數最多的五個國家。俄羅斯、烏克蘭、菲律賓、羅馬尼亞、墨西哥是新增死亡病例數最多的五個國家。根據各國報道:1)美國多地新冠疫情再度反複。目前美國累計病例為4700多萬,死亡人數逾76萬。過去28天,美國新增約210萬例確診病例。紐約、佛羅裏達、得克薩斯、加利福尼亞依舊是確診病例較多的州,其中,加利福尼亞州的確診病例數超過了500萬。2)新加坡疫情持續反彈,歐盟和美國都調高了新加坡的旅行風險等級。新加坡在8月份開始放鬆限製,9月份病例激增, 10月份日均3000多病例,這三個月增加的病例是過去一年半的兩倍。在人口不到600萬的新加坡,目前累計新冠確診數突破23.5萬例,累計死亡病例數為576例(其中534例是自8月10日以後增加的)。3)中國自10月中旬以來爆發的新一輪疫情波及21省份,確診病例1391例,全國有8個高風險地區和92個中風險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