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場馬拉鬆
文章來源: 麥姐2021-06-13 05:08:25

我的第一場馬拉鬆

今天6月13日原本是第十屆蘭州馬拉鬆的比賽日,因眾所周知的原因取消了(參見博文《被不靠譜的同鄉坑了》),麥二哥遺憾未能成行,隻好寫文回憶了自己在2016年第一次參加蘭州馬拉鬆的情景和感受,當年跑完後他曾賦詩一首留作紀念,這次一並附上。說實話,盡管和二哥當時同居帝都,麥子也沒搞明白二哥怎麽會從人人都能健步走的普通鍛煉就走進,不對,應該說是由走變跑跨入了跑馬行列。每當麥子對著二哥家裏陳設的眾多金燦燦亮閃閃的跑馬獎牌表現出敬仰之情時,二哥都會輕描淡寫地來一句:能走就能跑,你也行。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麥二哥是如何從菜鳥走路者變成跑馬愛好者的,他行你也行。同時借花獻佛,用二哥的獎牌順祝文城小編和博友們端午安康!

----------------------

我的第一場馬拉鬆

作者:麥二哥

我與馬拉鬆的故事要從2015年說起。2015年6月13日,我在北京看央視體育頻道直播蘭州國際馬拉鬆比賽(蘭馬),航拍的畫麵很美,濤濤黃河猶如一條彎曲的彩帶穿城而過,運動員身著紅色的T恤如跳動的火焰沿賽道流動,賽道兩旁的綠樹下是助威加油的熱情市民,在藍天的映襯下,黃、紅、綠三色蔚為壯美。蘭馬呈現了一個不一樣的蘭州,我為家鄉的美景自豪,也為運動員喝彩。巧合的是,蘭馬的前一天,我剛嚐試跑步鍛煉。此前我一直認為自己沒有跑步基因,既不善跑,也沒有興趣。我怎麽也想不到,一年後,我會自信滿滿地站在蘭馬的起跑線上。

一般人不可能看一次馬拉鬆比賽就激發跑馬的願望,即使有這樣的衝動,也是曇花一現,畢竟馬拉鬆不是一項人人都能參與的運動。實事求是講,我也不是看了蘭馬就決心挑戰馬拉鬆,跑步與馬拉鬆之間還有很長的距離。跑完第一次的蘭馬,許多人問我為什麽會跑馬拉鬆,怎樣才能喜歡上跑步。對於我而言,開始跑步是機緣巧合,因為健步走走了一年多,2015年6月12日,突然想嚐試著跑跑步。自然,開始跑步的感覺並不美好,氣喘、腿疼,5公裏下來,人都要散架了。幸好,第二天,我咬咬牙繼續跑了,不然的話,也就沒有了下文。人們說,21天養成一個習慣,一個月以後,跑步開始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再過一個月,就可以享受跑步帶來的愉悅感。這些變化隻有在堅持中才能體會出來,酷暑嚴寒、風霜雨雪、出差開會、加班忙碌、頭痛腦熱,不想跑的時候,每天都有休息的理由,想跑總會有辦法。我很喜歡一個朋友寫的話:堅持,就是在猶豫和掙紮中最終選擇繼續。這是他在一個寒冬淩晨跑前發到朋友圈的。

跑步是人與生俱來的一項基本技能,也是一項最簡單最枯燥的運動,通往馬拉鬆的道路沒有捷徑,就是要把這項最簡單的運動做到完美和極致。如何實現?一次次起跑流汗,一步步丈量道路,一點點積蓄信心,一步步遞進目標。在跑蘭馬之前,我在北京參加過2次半馬賽事,10次20公裏以上長距離的練習,獲得過北京市大眾馬拉鬆運動二級證書。

如果說跑步是一種寂寞的修行,那麽跑馬拉鬆就是一次朝聖。國內馬拉鬆賽事很多,每年光注冊的賽事就200多個,我把首個賽事全馬鎖定蘭馬,與近年來蘭馬顏值爆棚有關,蘭馬隻用了短短5年的時間,一躍而成為中國馬拉鬆金牌賽事,在全國排名前茅。更主要還是故鄉情結,蘭州是我從小成長的地方,在熟悉的土地上奔跑,有朋友和同學加油,可以增強我完賽的信心,我願意把值得紀念的一刻留在故鄉。

2016年6月11日清晨,天空被烏雲遮擋,氣溫涼爽,預報還有陣性降雨,這是天公作美。上午7:30,第六屆蘭馬在萬眾期待中發槍起跑。在4萬人的參賽大軍中,全馬6500人排在第一方陣,我在槍響4分鍾後才隨人流通過起跑線。賽前的緊張與忐忑,早已在報名後2個月的跑步中釋放殆盡。我與大家一樣興奮地朝前衝,半程之前甚至還比較輕鬆,與跑者交流,向沿途觀眾致意,拿出手機跑拍,一度還暗暗提高自己完賽時間的期望值。

蘭州作為絲綢之路的重鎮和自古以來的驛站關隘,這個城市本來就屬於跑者,在城市中奔跑,有種穿越曆史的感覺。蘭馬的賽道全部設在黃河岸邊,中間還兩次橫跨黃河,白塔、鐵橋、水車、雕塑、公園沿岸邊次第排列,一路都是美景。在不知不覺中,跑過了35公裏,這時小腿像灌了鉛一樣沉重,身體各部位開始變得僵硬,身體逐漸進入極限狀態,這就是到了俗稱的“撞牆期”——前麵有牆的話,恨不得一頭撞過去。期盼中的陣雨沒有降下來,烏雲卻悄然退去,變成朵朵白雲,高原的太陽盡顯似火的熱情,氣溫驟然升高。盡管一路有各種飲料供應,有噴淋點,但似乎無濟於事,體內水分流失很快,喉嚨總處於幹渴狀態,臉上身上留下汗揮發後的鹽粒,身體也因消耗太大而變得力不從心,連吃路上提供的巧克力和香蕉的胃口都沒有。馬拉鬆的跑道變得如此漫長。



蘭馬號稱是中國海拔最高的全馬,在蘭州1500米海拔的亞高原上奔跑,對於沒有進行過適應性訓練的人來說,無疑是個全新的挑戰。因為傷痛、抽筋和其他各種身體不適,一些人退賽了,一些人在原地休息或接受治療,還有一些人因為體力不支而改為跑走結合。我在賽前預估了自己的成績,根據平時跑步的情況,應該在430(4小時30分)以內完賽,但顯然是高估了,最後6公裏掉速很厲害,最艱難的時候,跑步的速度與走路的速度差不多。腦子中閃過放棄的種種可能,但都被無情否定了,甚至還想過馬拉鬆的距離為什麽不按40公裏湊個整呢,又好記又可減少虐人的程度。在短短的幾十分鍾內,我把一個第一次跑全馬的菜鳥的種種心態都經曆了一遍。直到最後1公裏的時候,想到有同學在終點等著拍照,我精神稍稍振作了一些,盡全力以不變形的姿勢向終點衝去。過終點電子線的一瞬間,我手機的短信就響了,組委會發來了比賽的成績,還好在5小時內完賽。

有人說,馬拉鬆比賽是從後半程開始,我想,這是不是就是馬拉鬆的魅力呢?站在這個跑道上,要麽中途退賽,要麽咬牙堅持。快樂與悲壯都是馬拉鬆的元素,快樂是因為有夢想有追求,悲壯是不放棄不言敗,即使一次次退賽,夢想還會繼續。我對馬拉鬆一直有敬畏心,跑之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跑完後,依然敬畏,因為再挑戰一次仍然需要勇氣。蘭馬的賽事組織是一流的,在42.195公裏的沿途,啦啦隊和自發來助威的觀眾熱情鼓勁,營造了非常友好的環境。但是對於馬拉鬆運動員來說,支持他跑完最艱難路程的是自身的內動力,這種內在的動力來自日常的訓練,量變到質變,是內心的蛻變,在體能達到極限的時候,意誌力要發揮支撐作用。

人生漫漫如馬拉鬆,不在於你起步的有多晚,也不在於你開始跑得有多快,而在於你是不是一直堅持著朝前跑。在最艱難的後一段裏程,你隻要堅持跑著,咬牙不懈怠,就能超越曾經跑在你前麵的很多人。

馬拉鬆是一場自我的挑戰,日本作家村上春樹說,在長跑中,如果說有什麽必須戰勝的對手,那就是過去的自己。因此,堅持下去,一點點提高,隻為遇見一個更好的自己。

--------------------------

為你而跑

為你而跑,
如士兵聽到號角,
以集結的姿態,
隻為踏上1500米的海拔。

為你而跑,
230次奔跑,
1680公裏累計,
丈量京城到金城的距離。

為你而跑,
現實連接過去,
夢回萬千次,
隻為領取這一張入場券。

為你而跑,
白塔注目,
白雲相隨,
點燃夢想和激情。

為你而跑,
來自五湖四海,
4萬人風雲際會,
目標42.195公裏。

為你而跑,
古絲綢之路,
如畫卷般展開,
穿越在曆史的長河裏。

為你而跑,
湧動的人流,
歡樂與感動,
如期許中的激情相會。

為你而跑,
黃河在奔流,
我在河邊奔跑,
聽濤聲如戰鼓不息。

為你而跑,
猶如一次對話,
默言相對,
似已了然熟知。

為你而跑,
我給自己信心,
你給我力量,
敬畏之心化為勇氣。

為你而跑,
汗水見證極限,
疲憊中快意人生,
涅槃重生方能永生。

為你而跑
拚搏賽事全馬,
距離定格時間,
讓夢想成為現實。

我為你自豪,
你為我喝彩,
予我一條跑道,
回你一個擁抱!
 

麥二哥專欄 《蘭州牛肉麵:一座城市的記憶》

        《你喜歡Ta嗎?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