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Ta嗎?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
文章來源: 麥姐2021-05-27 04:47:52

二哥發給我這篇文章時,一看標題以為是八卦那個公眾人物呢,心下嘀咕這不像二哥的風格呀,一開讀就知道我想多了,然後覺得這不是標題黨嗎?等全文讀過之後不僅讓我會心一笑,還學到了不少小知識。當初在中國,很少聽到有誰吃花生過敏,但到了澳洲,送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看到寫著一些小朋友對某些食物過敏的警示牌,其中花生占了首位。後來更是了解到在全世界花生是最常見的過敏食物之一,澳洲尤甚,統計數據顯示,澳大利亞有1/50的孩子和1/200的成人會對花生過敏。現在想來這些人的食譜中缺少了花生,真的是一件憾事。好了,麥子廢話少說,還是讓麥二哥給我們娓娓道來吧。

---------------------

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

作者:麥二哥

喜歡吃花生,可以說百吃不厭,但一直沒覺得它有什麽特別,就是稀鬆平常的食物罷了。最近一次專注看著花生米,突然覺得世間竟然有如此美妙的食物,要是生活中缺少了它,是不是少了樂趣,會乏味很多?就像平時熟識的老朋友,淡淡地交往幾十年,有一天突然回憶起來,點點滴滴的優點都會湧上心頭。
 
我第一次讀關於花生的文章,還是許地山的《落花生》,作品通過落花生的特點講做人的道理,給人印象深刻。但我一直沒有搞清楚落花生與花生的關係,隻是從字麵上理解為,早熟的掉在地裏的花生叫落花生。這當然是想當然的錯誤。當我開始認認真真對待花生的時候,上網查了資料,才知道花生的出身可不簡單。花生是在枝上開花,開花授精後,受精的子房帶著一根莖紮進土裏,然後慢慢發育成實。所以花生是獨有的枝上開花、地裏結果的植物。因為這種果實是從花上落到土裏才生長出來的,所以叫落花生,讀作”落花-生”,後來慢慢簡化為“花生”。 因此,花生和落花生沒有什麽區別,是同一種果實。搞清楚這點很重要,不然我在吃了花生後,總想著落花生。


 
要讓我一句話來歸納花生的特點,應該是: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花生無論出現在哪個場合都應景、不跌份兒,或者說,沒了它還差點勁。出去旅遊或在家待客,得備點花生當休閑食品;喝酒的場合,無論大宴小席還是獨酌,都缺不了它;喝茶的時候,無論大碗茶還是鐵觀音、普洱茶,帶殼的花生都是絕配;酒吧高檔會所有它的身影,夜市蒼蠅館子沒它更不行。無論你是達官顯赫、億萬富翁還是平民百姓,在花生米麵前,人人平等,你吃不掉價,我吃不攀高。
 
花生的食用做法,可以隨意發揮,直到淋漓盡致。油炸、水煮、燒烤、泡醋或者生吃;可帶殼、可整粒、可碾碎、可做醬、可榨油;也可發芽吃(類似豆芽,我最近在一個家宴裏吃過一次,大開眼界)。不同的做法,迥然不同的味道。可當主材,一盤花生就是一個菜;也可當輔料,搭配任何食材;還可當藥材,是一味不錯的中藥。花生好吃又百搭,酒桌上絕對少不了花生米這道小菜,正所謂“花生配酒,越喝越有”。林文月在散文《秋陽似酒風已寒》中寫道:“中國人飲酒時最自然會想到的,大概是花生吧。”花生即使是當輔料,其作用也不可小覷,重慶小麵要是少了花生脆,還能叫這個麵嗎。
 
我們通常把花生當素菜,畢竟是植物類的,但民間有“素中之葷”的說法。這是因為花生的脂肪含量非常高,高達45%—50%,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占80%左右,而動物性食物中畜肉的脂肪(以飽和脂肪酸為主)含量一般為10%~36%,肥肉可高達80%。所以單從脂肪含量來說,花生與肥瘦搭配的肉差不多。《茶館》裏有一個場景,唐鐵嘴和兒子就著一盤花生米一盤素菜,邊說邊喝。這花生米到底是葷菜還是素菜,還真說不清。家裏備一點花生米,有食材的時候用不著它,關鍵時候能救急。


 
千萬不要一聽高脂肪就嚇一跳,花生有一個特別好的品質,就是低調有內涵。花生的脂肪主要是不飽和脂肪酸,與動物脂肪的飽和脂肪酸不同,不飽和脂肪酸更有利於健康。它們在體內具有降血脂、改善血液循環、抑製血小板凝集、阻抑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和血栓形成等功效,對心腦血管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等等。此外,花生的蛋白質含量高,還含有核黃素、鈣、磷、硒、卵磷脂、膽堿、維生素E、維生素K、B族維生素等。所以,有的地方把花生叫做長生果。一粒花生米吃出了保健品的效果,可誰又認為它是保健品呢。

要說物美價廉,堅果類的食品,也就花生了。開心果、榛子、腰果、核桃、鬆子、核桃、板栗、杏仁,哪個價格不高高在上的。記得上研究生時,下晚自習時遇到一位同學,兩人在小賣店買了一包油炸花生、兩瓶啤酒,花費10元,嘮了一晚上。聊什麽忘了,但花生米唇齒留香的味道卻記憶尤深。

要說剝殼,堅果類的食品,就數花生可以方便手剝,老少鹹宜,對人類友好友善。其他類堅果,價格高也罷了,不借助工具還極難剝殼,可能有人會說開心果也挺好剝,其實開心果的果殼開裂率大約是50%~75%,若受潮,其開裂率會降低,你以為開心果都“開心”,其實它們相當一部分“不開心”。

堅果除花生是生長在土裏,其他堅果幾乎都生長在枝頭。長在枝頭的堅果隨時都有被動物吃掉的風險,因為這堅果就是植物的種子,所以堅果殼要非常堅硬才能阻止動物的尖嘴利牙;另外,如果任其種子自然掉落在枝下,植物周邊就會密密播撒種子,日後兄弟姐妹勢必會為爭奪有限的資源大打出手。怎樣才能做到堅果不被饞嘴的動物吃掉,又能把自己的種子傳播更遠呢?堅果類的植物想出了一個移動互聯網時代人類使用的辦法,就是給動物付快遞費,讓動物當快遞員。於是這些植物就在堅果外包裹一層厚實的香味撲鼻的果肉,吸引動物來采食。貪心的動物邊采邊吃,臨走還隨身帶走一些。這樣果肉作為快遞費,丟棄的堅果(果核)就是種子,沿途散落的堅果異地生根,開辟一塊新領地。 我們通常說堅果補腦,是不是因為堅果植物比較聰明吧!相比較而言,花生就比較樸實憨厚了,它就靜靜躺在地裏,等待人的光顧。


    (泰國清邁街頭賣花生米小攤)

前年有一次機會到農場體驗生活,冒著秋老虎的酷熱采摘各種果蔬。感覺最有成就感的就是刨花生,抓住花生枝用力一拉,埋在地表層下的花生便一串串地被提留出來了,提著藤上的花生,就像繳獲的戰利品,很有自豪感。午飯自然少不了水煮花生,辛苦勞作後的回報便是冰啤酒就花生。

P.S.  來子先睹為快,看完二哥的文章後,起身就去廚房:什麽也不說了,我去炒盤花生米去。

麥二哥專欄 《蘭州牛肉麵:一座城市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