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轉身,在異國他鄉成為大農場主
文章來源: 麥姐2020-09-27 05:28:42

愛讀書愛園藝的文城博主暖冬cool夏寫了一篇我家後院的火龍果,那紅燦燦的火龍果讓麥子想起了在我們昆州陽光海岸的玻璃屋山腳下(Glasshouse Mountains),有一個特別大的火龍果農場,農場的主人是一對華人夫妻聶氏夫婦,他們從不懂農業到成為澳洲火龍果大王的經曆可謂是勵誌傳奇。

麥子和他們並不相識,知道他們是因為國內疫情初起時有華人群號召大家去買火龍果,聶氏夫婦義賣大批火龍果,所有收入用於支援武漢等地的醫院;今年年初澳洲森林火災的時候這對夫婦也搞過義賣幫助災區。後來麥子看到不少有關這對夫妻的采訪報道,內心裏對他們是佩服加敬重,所以就想在這裏和大家分享一下他們的故事。

聶先生是江西九江人,從小家境困難,16歲就頂替因工傷而腦震蕩的父親上班,學習電工技術,後來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在廣東東莞成立了自己的水電安裝公司。2007年,在聶太太的力主下,他們一家人通過投資移民搬到澳洲,居住在墨爾本做葡萄酒貿易,中澳兩邊跑,後來拿到澳洲的永居身份。

由於聶太太向往農場的田園生活,2015年,聶先生和聶太太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賣掉了墨爾本的房子,用這筆錢在昆州的陽光海岸買了一個25萬平方米(約合375畝)的農場,這對從未做過農業、已年過五十、說英文還費勁的新移民夫妻開始了重新創業。而且用短短的幾年時間,就把這個農場做成了澳洲最大的火龍果農場。這一華麗轉身確實不得不讓人驚歎和折服。

很多人一聽到農場,眼前就幻化出漫山遍野的牛羊;一聽到果園,就看到了累累碩果,聞到了瓜果飄香。但真正的農場生活並不是一曲詩意浪漫的田園牧歌。做一個真正的澳洲農民,除了要能吃苦付出體力勞動,還要能夠忍受寂寞,享受清靜,因為澳洲的農場都遠離繁華熱鬧。

   

夫妻倆買的農場當初是一個菠蘿農場,他們接手後發現菠蘿兩年才有一季收成,然後需要翻地重新再種,感覺很浪費。於是他們就考慮改種中草藥或者蓮藕,深加工賣到國內去,但後來發現這都會遇到動植物外來物種的檢疫問題,解決起來難度比較大。經過多方請教和研究最後選擇了改種火龍果,火龍果是一年多產,當時超市的賣價是1公斤20澳元左右,倒推成本的話,他們覺得應該還是合算的。

夫妻倆住在農場,從零開始,在網上學習種植方法,研究生長規律,和當地人學習買苗、施藥、買工具、維護拖拉機和市場推廣,遇到問題都要一項一項解決。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獲得了當地農民和技術專家的熱心幫助,當遇到病蟲害時,他們拍張照片發給賣農藥的,賣農藥的人擔心他們英文不好會出錯,一定要親自來看看確認到底是什麽問題,才決定賣給他們什麽藥,教他們怎麽用。果樹種到地裏,天天有變化,要施肥、剪枝、除草、打藥等等。還要關注天氣的變化,2018年他們曾經遭遇過一次特大冰雹,所有的枝條都受傷了,當時種的5萬棵苗幾乎無一幸免,他們心如刀割,但最後咬牙堅持了下去。農忙的時候,他們還要請不少背包客來幫忙一起工作。作為附近農場唯一的華人家庭,他們和左鄰右舍的當地人也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大家經常互相分享自己家裏種的水果和農作物。

從開始種到采收第一批果子用了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剛開始他們隻種了1/3麵積,現在種植的麵積大概是200畝。澳洲本地人土地利用率低,用柱式的傳統方式,他們改為排式種植方式,因此他們的農場比澳洲其他同樣麵積的農場種植密度高40%,產量大幅上升,同時由於他們的細心嗬護,水果的個頭也大。他們種的火龍果通過中間供應商已經上架了澳洲三大超市:Woolworths,Coles and Aldi。聶先生說:“在澳洲當農民非常幸福,農民隻要把農作物種好,其他什麽都不用操心。澳洲政府對農民的保護政策特別到位,各種稅務減免政策,也不用擔心水果中介批發商不回款,因為中介必須在政府存放一筆押金,如果他們不給農場主及時回款,農場主可以告到政府那裏從押金中扣除。”

從中國廬山移居到澳洲玻璃屋山,從向往美麗的田園生活到變成澳洲的大農場主,一路走來,有艱難的奮鬥,有收獲的喜悅,還有奉獻的快樂。 聶先生對自己的三個孩子說:“我把你們帶到澳洲,給你們良好的教育,我已經盡到父親的職責,那麽畢業以後的路,都要靠你們自己,我不會給你們留什麽財產,我要用這些錢去幫助更需要的人。” 聶先生的這句話不是說在嘴上為了聽上去像豪言壯語,也不是為了采訪給自己塗脂抹粉。十幾年來,他們以每兩年建成一所學校的速度,在自己家鄉附近最貧困的江西修水縣陸續建成了6所景榮小學,最近又在雲南麻粟坡縣建成了第7所景榮小學,學校名就取自夫妻倆的名字 -聶陶錦和劉新榮。到澳洲以後,夫妻倆又在當地繼續他們的慈善事業,為了社區的美好不斷奉獻著愛心。在墨爾本時,聶先生就和其他誌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成立了澳大利亞中國教育基金會(ACEF),聶先生被推舉為首任會長,基金會所運作的捐贈項目,既用於澳洲孩子們的白血病援助,也用於為中國山區的孩子們提供免費午餐。後來搬到昆州做農場後,他們的義賣火龍果活動也是做了一撥又一撥。

聶太太說:“做農場的初心是隻想要一個與世無爭的退休安逸生活。我是希望保本就行,享受悠閑美好的田園生活,不想那麽累。但老聶多年做企業的習慣讓他總是追求效益最大化,做著做著就和我田園生活的目標南轅北轍了。他做上了,我也隻能搭上他的快車不走也得走了,這也算是成就他的夢想吧。”經過這幾年在農業上的辛苦積累,現在聶氏夫婦已經建立了自己的一個團隊。去年夫妻倆又開始了新的征程,他們在離現有農場160公裏左右的地方,新買了一個兩千畝地的農場,種植生薑和火龍果。在澳洲生活的華人都知道,生薑在澳洲蔬菜界就是黃金一般的地位,超市裏的生薑基本沒有低於1公斤30澳幣的,價高時可達1公斤50澳幣。麥子估計聶氏生薑現在應該已經有收成了,在澳洲三大超市裏,我們不僅能買到聶氏夫婦農場種植的火龍果,還能買到他們種植的生薑。

在麥子眼中,聶陶錦先生和劉新榮女士就是一對神仙眷侶,夫唱妻隨,妻唱夫和,互相支持,互相認可,在辛苦的勞作中分享著豐收的喜悅,並致力於回饋社會。祝福聶先生和聶太太,希望他們的農場越做越紅火!

              

 

(參考文章和圖片來源:《澳中商圈》、《新大陸傳媒》、《澳洲財經見聞》,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