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發燒,這醫院去還是不去
文章來源: 麥姐2020-06-29 05:48:06

封國之下的澳洲 (三十六)

老爸發燒,這醫院去還是不去

老麥度過了一個焦慮的周末。周五晚上,在北京的二哥發來微信說年近90歲的老爸發燒39度,嚇得我們身處三地的兄妹仨趕緊召開緊急家庭會議,討論怎麽辦。老爸4月底因為吐了一口血,進了一次醫院,盡管當時北京疫情形勢向好,但所有進醫院的人也都要做核酸檢測,二哥說老爸身穿連體防護服,上個廁所都費勁,在急診待了近三個小時,主要是排隊等待檢測,真正最後見到大夫,三句話就完事了:“疑似支氣管破裂,回去觀察,如果嚴重再來。”這次怎麽辦?現在北京疫情又反複了,送不送醫院,送去了會有被傳染的風險嗎?本來老人就是易感群體,二哥已經打電話問了一圈,現在去醫院如果有發燒症狀,首先是去急診做核酸檢測,並且病人在檢測結果出來之前不得出醫院或轉住院部,這意味著老爸要在人流多高負荷的急診區滯留短則24小時,長則48小時。家庭會議討論半天,感覺還是先給老爸吃點萬能的蓮花清瘟,物理降溫,觀察一下再說。周六周日老麥就一直提心吊膽,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二哥來電話。好像土法管點用,周六周日兩天體溫下降到36.5 -37.5度之間,但不太穩定,時好時壞,整個周末都是在送不送醫院中糾結著。後來下定決心如果周一早晨起來還是37度以上的話,就去醫院吧。今天一大早,二哥來微信說溫度又降下來了,他問:送不送醫院。這又糾結了,是不是還是再觀察一下比較妥當。

本來在平常的日子根本不假思索的事情,在這個妖魔橫行的時刻,我們猶豫不決,不知道沒有當機立斷送老爸上醫院的做法是對還是不對,我們擔心的是如果老爸隻是普通的感冒發燒,被送進醫院後反而傳染了新冠病毒,豈不更糟糕。武漢疫情嚴重的時候醫院裏的各種傳染讓人震驚和心痛,即使疫情已經平穩下來,醫院也應該遠離為上。前一段北京大學國際醫院一急診科護士確診感染新冠病毒,昨天皇家墨爾本醫院急診部的一名護士也被測出新冠病毒陽性。我們在致敬一線醫護人員的同時也不得不為家人考慮,實在是心亂如麻。然後在這種非常時期,對我們這些海外華人,最著急的是不能在亟需回家看父母的時候買張機票拔腳就走,一想到這一點老麥就潸然淚下。

焦慮真是無處不在,個人在焦慮,以為抗疫已近成功的澳洲政府也在焦慮,維州前天新增49例,昨天新增75例,關鍵是不少病例還來源不明。新增病例令人意外的大幅增長讓墨爾本成為了澳洲的北京。維州政府上周已經在病例高發區展開了為期十天的檢測殲滅戰,明天還將會決定是否要實行區域性封鎖。防不勝防的疫情讓人們無處可逃,能家裏蹲的還是繼續家裏蹲吧。

受民眾喜歡的澳洲國家保健醫生 -聯邦首席醫務官墨菲教授(Brendan Murphy)上周五6月26日離職了,他本應在2月29日起擔任衛生部常務副部長的職位,但由於新冠疫情在澳洲的爆發他不得不延期履新,這使得我們在澳洲疫情最緊張的三四月份在電視上幾乎天天見到他和莫總並肩站在一起,應該說墨菲的敏感和睿智對澳洲抗疫決策做出了重大貢獻。

(本來默默無聞的墨菲教授因為疫情成了名人)

今日疫情數據:澳洲累計病例7764例,死亡人數為104例;全球累計病例已於悉尼時間2020年6月28日晚上8點左右,破千萬大關,今天的數據是累計病例1015萬,死亡人數破50萬,美國和巴西成為全球累計病例和死亡人數最多的前兩位國家。新冠疫情的爆發已經六個月了,不想見證這種屢屢破新高的曆史的我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見證曆史,根據路透社的一個計算,6月1日至27日因新冠肺炎死亡的病例平均每24小時超過4700人,這相當於每小時死亡196人,或每18秒死亡一人。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