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柴(閑步DC)
文章來源: retreat2020-08-25 21:16:07

大兒上周去了大學。年輕人在家悶壞了,出門的時候歡喜的不得了。他一走,因為緊張的密度的降低,和我當下的生活的重心轉移,一陣難舍之情之後,我竟也是甚歡喜。

 

周六午飯的時候還在追兒子的大學生活,午飯後沒多時,我已和幾個朋友們在久負盛名的國會大廈廊柱所在地的美國國家植物園裏。

 

疫情期間,訪問中心和內有盆景藝術的北京園不再對外開放。我好多年前來過這個地方,翻看老照片的日期是2004年十月間。也許是太久以前,也許是炎熱的高溫,也許人人都捂個口罩,把我印象中的清涼雅靜的記憶都蒸發掉了。

 

沒趕上好的時節。經過杜鵑園時就遐想著滿山遍野的花海。於是相約,明年春季的時候一定再來。隻是植物園很大,大大小小有十四個花園。所以每一步都是奇花異草,讓我們在有點單一的汪洋綠色中總是不乏驚喜。每一片葉子都各個不同,而每一片綠色裏都散落著星星點點的斑斕的色彩。隻要你是有心人,你就不會被辜負。

 

進園後,沒多遠就看見了咫尺之外的著名的capitol columns(國會山莊廊柱)。這些柱子是1984年被安置在這裏的。但柱子本身的曆史卻是始於1828年。它們之所以叫國會大廈廊柱,因為它們被造的本意是用來支撐坐落在特區廣場東端的國會大廈的圓頂的。隻是當年當圓頂完成後,設計者才發現鐵質的圓頂大的遠遠超過預想的尺寸比例,以致於先前完工的圓柱與它相比顯得過於脆弱。這樣,這些圓柱就被廢棄了。直到1984年,一個叫Russell Page的,一個很有名的英國園林景觀設計師,在植物園投資者的邀請下,發現了園內的這塊廣闊的橢圓形的草地,他的獨具慧眼使得這些廢棄多年的柱子有了永久的歸宿。

 

總共是24根柱子,有兩根損壞了,餘下的22根都被移到這裏。Page在安置有序的柱子前設計了一個可以帶來倒影的水池,柱子與水池間有石階,順著石階,從高往低嵌著一個水渠,作為那個水池裏的水的供給。這樣建築與周圍的環境有了動靜結合。流水潺潺,風起雲湧,自然裏的每一個動態都在這水中打破了廊柱的安靜,像一麵鏡子,照見廊柱在四季裏的身影。

 

這樣的一個融入,使得這些遲來的細高的砂岩石柱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就是與這地的環境共存的。即存留了廊柱曾有的輝煌的家世,也張揚了它應有的偉岸,更讓它的東家因它的到來而名聲大噪。

 

了解了這個廊柱的曆史背景,感慨這個景點其實就是廢物利用的產出啊。也沒有什麽特殊功用,就是讓你看著愉悅。每年大約60萬的遊客中,有誰在意這些柱子背後的故事呢,但大家會記住它與環境相生的美。而這種再生的美讓自然不那麽孤寂,而被歸入一個主題受人關注。由此,我們的休閑有了好的歸處,也讓我們的忙碌有了褒賞。Russell Page實在是高人!

 

我也總視自己為廢柴一片,願上帝賜我智慧,讓我這廢柴也能被啟用。我們需要愜意而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