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大都會博物館
文章來源: hangzzhang2021-04-21 16:17:15

美術或藝術,是人類思想和靈魂超越現實走向自由的直接形式。在正常社會,美術或藝術占居重要地位,並建立人與自然、社會和超然事物的某種連接關係。哥德說:“除了藝術之外,沒有更妥善的逃世之方,要與世界聯係,也沒有一種方法比藝術更好。”藝術在某種程度上和維持生命的食物一樣,是維持意識思維存在的必需品,因為除了肉體的生活之外,人還必須學會靈魂的生活,藝術和美能讓人的靈魂在沉醉與感動中趨之完美。一個人不一定要活成畫家,但應該保留一點美感,讓生活不要變得如此堅硬。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是美國第一,世界第四大博物館。1870年由一群美國公民發起建立並服務於人民,期望博物館能夠給予美國公民有關藝術與藝術教育的熏陶。當時的發起人包括商人、理財家、藝術家和思想家,博物館在建立之初就有這樣一個觀點:藝術可以使人上進,可以促使個人信念提升,可以幫助工業文明進步,可以使人向善。大都會的收藏來源於各大收藏家以及商人名流的非凡收藏和慷慨贈予,跨越不同文化、地域和時期,收集人類最偉大的藝術成就。在過去的一個半世紀,大都會博物館從一無所有發展成百科全書式的世界級博物館,讓人在參觀中周遊世界。

大都會博物館的主館位於人潮湧動的曼哈頓上城,另有兩個分館,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型博物館。大都會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體量大和藏品繁雜,拿著地圖站在人頭濟濟的一樓大廳不知所措,眼花繚亂。博物館共有三層展廳,各個時期的藝術種類大而全,著名的展區有古希臘時期、埃及,中世紀歐洲藝術,十九世紀歐洲繪畫雕塑以及現代藝術等,擁有收藏超過兩百萬件,藏品質量高品相一流,而埃及文物的收藏僅次於埃及。大都會的精彩之處超乎想像,第一次去需要稍微做點功課,細看幾個精華展區,其它的可以找自己喜歡的參觀。無論怎樣走進大都會就會忘了時間,一天下來精疲力盡,第一次隻能是匆匆一瞥,也許去幾次仍然會有從來沒見過的展品。

梵高來襲,一來就是一批,大飽眼福。大都會博物館藏品中19和20世紀歐洲繪畫和雕塑占很大部分,包括梵高、莫奈、塞尚、德加、高更、馬奈、畢加索等,不僅量大,而且有很多不錯的畫作。

向日葵似乎成為梵高的標誌。藝術觀眾之外,最惦記梵高的顯然是賊。

梵高一生畫了8幅鞋,他說:“我認為,泥濘的鞋可以和玫瑰有同樣的美。”

印象派大師畢沙羅作品,他對印象派的意義甚至超過莫奈。當窮困的梵高聽說雷諾阿、畢沙羅要經過自己住的地方時,興高采烈地把自己的畫擺在路邊,那也許是梵高唯一的個展。

大都會古埃及展區擁有埃及以外最豐富的文物藏品,年代久遠。其中最精彩的展廳——埃及政府贈送給美國的禮物,一個完整的埃及神廟(The Temple of Dendur)。這個展廳經常作為電影背景,《曼哈頓女傭》裏的Party就在此拍攝。

十七世紀的荷蘭繪畫是藝術史上一個無比輝煌的時期,堪稱荷蘭畫派的黃金時代,接連不斷的出現了大師級畫家如倫勃朗、維米爾和哈爾斯等,創作了大量敘事能力強,表現市井生活的畫作。不知道是錯過了還是沒有展出,沒有看到維米爾的畫作,遺憾!

法國浪漫主義大師德拉克洛瓦作品《The Natchez》,畫中場景源自一部小說。

法國巴比鬆派畫家柯羅熱愛大自然,常年遊走歐洲,領略大自然的奧秘,師法自然,在自然的啟示下作畫不輟。2018年有幸在巴黎看了他的一個小型展覽。

巴比鬆畫派是一群專門描繪農民和農村生活的藝術家

米勒,非農即牧,他以畫農民而著名。

庫爾貝作品《漁船》。19世紀的法國,古典派和浪漫派占絕對優勢,而庫爾貝主張藝術應以現實為依據,強調繪畫的社會性。他聲稱隻畫他看到的東西,描繪普通而真實的生活場景,認為唯有寫實才是真正的藝術,最終領導法國畫壇上令人矚目的現實主義運動。

他的畫厚重結實,可能不好看,但是很真實。

美國19世紀最重要的畫家之一,風景畫畫家及版畫家溫斯洛·霍默作品《Breezing Up》,描繪的是漁民出海捕魚的場景。霍默並非科班出生,他的藝術教育生涯起源於早期為波士頓的平版畫家當學徒,之後開始了自己的畫家生涯,其中最著名的畫作是1890年開始創作的海景係列,晚期藝術以水彩畫為主。有一次在博物館碰到老師帶小學生參觀並講解霍默的一幅海景畫作。

前幾年大都會博物館收到一份請願書,內容是希望博物館能夠下架波蘭畫家巴爾蒂斯1938年的畫作《幻夢中的Therese》,因為這幅畫充滿了兒童色情的意味。大都會果斷拒絕,認為視覺藝術是反思過去和未來,並鼓勵現有文化不斷演變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大都會博物館的立場上,藝術創作應該是給所有人平等表達的機會。

大都會博物館的現當代藝術不算太出色,既然來到紐約,MOMA肯定要去。現代藝術博物館是紐約的另一文化標識,幾乎有代表性的各個現代流派藝術大師作品都囊括其中,是全球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現代藝術專題博物館。收藏從歐洲繪畫、雕塑到今天的電影、設計和表演藝術,內容多樣,在這裏可以細致深入地了解現當代藝術曆史,其重要展品盡在四、五層。

首都華盛頓擁有為數眾多的博物館,時間有限,隻去了免費開放的國家美術館。新古典主義風格的西館主要收藏歐洲中世紀到十九世紀的繪畫與雕塑,其中就包括全美唯一收藏的一幅達芬奇作品《女子肖像》。東館建築由貝聿銘設計,主要收藏現代藝術作品,包括畢加索、安迪沃爾等。國家美術館擁有藏品四萬件多,若無取舍偏好,一天也難以盡覽。

莫奈摯愛的卡米爾,自18歲就和莫奈在一起並陪伴莫奈度過了最初的艱苦歲月。在那段日子裏莫奈不厭其煩地畫著卡米爾,後來卡米爾不幸盛年病逝。這幅《撐洋傘的女人》已是普及經典。

馬蒂斯作品,那時他還未成為野獸。

梵高的清涼係列

在參觀博物館過程中,會遇到許多由老師帶領的小學、中學及大學學生在現場上課,這些從小在人類文化精神浸潤下長大的人,充滿關愛、人性,會對所有的山水、天空、大地充滿感情。

認真看完一個博物館後,回味最久的,往往不是慕名而來按圖索驥的那些稀世珍品,而是一種久違的幸福感,能讓內心平靜的那個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