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正義,活在現實
文章來源: xiaosai2022-03-10 18:35:47

今天在微信分享上讀到了一篇文章, 裏麵的一句話無端地撥動了我的心弦。

"人生在世特需要兩件事:一是心懷正義感,二是活出現實感。"

這些天來一直縈繞在我心裏的傷感情緒,終於找到了某種共鳴。

事源於那天兒子回家,跟我聊起他的數學老師。這位老師的另一個老師朋友告訴他,自己學校的一個男孩子,退學了,回到了烏克蘭,參加衛國戰爭。男孩子剛剛18歲,正在讀高中最後一年。我當時聽到兒子說的,心裏就像頓時蒙上了一場陰影。老實說,烏克蘭正在發生的事情,電視上播出的被轟炸的民居,雖然會讓我很氣憤,但是畢竟是在遙遠的他鄉,我自己身在和平的國度,並不能夠完全感同身受。最多會讓我聯想起2013年多倫多冰災的時候,連續停電一個星期,我最後不得不離家去親戚家住,當時那種被迫放棄家園的痛心。而這些可憐的烏克蘭人,曾經溫暖的家可能完全被炸成頹垣敗瓦,毀於一旦,比我當時的處境,慘的不止十倍八倍。然而即便這樣,這些畫麵,也隻是會讓我同情和惋惜。

可現在,這個18歲的男孩子,卻真真切切地讓我感到了哀傷。古人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自從做了媽媽之後,我很容易在看到災禍,或者不幸的時候,想到自己的孩子。聽到有關壞孩子的新聞或者消息,就會想,希望我的孩子不要行差踏錯;馬路上看到一些坐輪椅的孩子,就會感恩,我的孩子哪怕再沒出息,畢竟身體健康。而這次一聽到這個奔赴戰場的孩子,我忽然間眼淚都出來了。一個多麽鮮活的生命,人生才剛剛開始,他可能是未來的工程師,可能是未來的音樂家,可能是未來的CEO。或者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有愛他的人,生兒育女,歲月靜好。然而,他卻選擇了戰場,一個他早已離開了的家鄉。他的父母,是懷著怎樣的一種心痛和不舍,送他踏上征程的啊。等待他的,又會是怎樣的槍林彈雨,這一別,是否還有再見的機會。

我自認知識淺薄,也搞不清楚俄烏之間的恩怨,隻知道出兵去別人家的,好極有限。想起我當年申請移民加拿大的時候,我父母都很欣慰的一件事情就是,加拿大一直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我們這一代人,可謂是幸運的一代,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絕大部分的西方國家,自二戰以來,都沒有什麽大規模的戰爭,全球範圍內,也是科技與經濟騰飛的時代。所以相對來說,大家也都沒有什麽憂患意識。這兩年來,忽然經曆了疫情,讓人體會到生死隻在旦夕之間。而現在的俄烏戰爭,又讓人意識到,和平並不是人間的必然。戰線會不會拉長,會不會演變成第三次世界大戰,誰又能說的準呢。

我們總說,祈禱世界和平,說了那麽多,以至於大家有時甚至會自嘲,"就想不出別的可禱告的了嗎?"。在和平的年代,和平聽上去是那麽不拉風,不解氣,不酷,那麽隻配得到個"嗬嗬"。隻有在戰火燃燒到眼前了,才能讓你意識到,一旦戰爭來臨,你有再多的401K, 整再多的房子,我們所謂的小康生活,一夜之間就能化為烏有。這就是戰爭的殘酷之處。當然,發動戰爭的國家機器,是不會提這些的。所有挑起爭端的人,都會說自己才是正義之師,都會熱切鼓動人民去為正義而戰。可怕的是,人民一旦被挑起情緒,最後就是一發不可收拾,稀裏糊塗淪為炮灰。

這個世界,總有一些“英雄人物”。英雄人物考慮問題,可以最後才考慮你的命,即便搭上了你的命,那也是為了正義的名義。隻有你自己,才是現實,你是你父母的現實,你的丈夫你的妻子的現實,你的孩子的現實。

就像著名的諜戰劇《潛伏》裏,謝若林對餘則成掏心掏肺說的那句話:“嘴上全是主義,心裏全是生意”。我還是老老實實活在現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