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到底有多難?
文章來源: xiaosai2020-07-06 20:59:24

斷舍離的說法,已經流行好些年了。這是日本人山下英子提出的一個概念,主要是一種整理術:“斷”絕不要的東西,“舍”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簡單地說,就是通過收拾有形的生活的雜物,來整理無形的內心的廢物。

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沒有辦法旅行度假,幾十天的年假,也不知道幹些啥好,於是這裏拿幾天那裏拿幾天地湊“長周末”。 剛過去的周末,想好好收拾一下衣櫥。安省現在二期開放了,我常去捐東西的店也開了,正好整理一下,可以送些出去。

打開衣櫥的大門,滿眼都是收納箱和充滿大大小小格子的儲物架。衣服,鞋子,包包,皮帶,首飾,分門別類,從地上一直堆到快天花板了。

我先搬出了空空的幾個大袋子,一邊是放“留”, 一邊是放“捐”。 接著把衣櫥劃分小區域,一個區域一個區域來。先是衣服,幾個月前剛收進來的冬裝,一件一件又過一遍。一條綠色花格呢的長裙,最後一次穿已經是前年了,去年一季都沒碰過,因為覺得自己胖了,長裙越發顯累贅了,果斷扔進了“捐”的袋子。還有不下三十多條的牛仔褲,逐一試了試,好幾條已經很緊了,隻能站著不能坐下那種,咬咬牙,捐!各種半身裙,尤其是貼身的西裝裙,又是好幾十條。試,猶豫,捐。 各種毛衣和夾克衫,試,猶豫,捐。一件我曾經特別喜歡,一個星期至少穿一回的花花開衫,現在越看越裝嫩了,試,猶豫,捐。好幾條同款不同色的卡其褲子,從前覺得很舒服清爽,現在覺得特別大媽,試,猶豫,捐。

接著是鞋子,幾雙冬天的靴子,去年一年都沒穿過,也不是不喜歡了,而是每天都懶得去想穿啥,最後其實就是那麽幾雙來來去去的換。好幾雙高跟的鞋子,也已經封塵許久了。現在隻喜歡舒服的平底鞋。還有幾十個包包,有些早就不喜歡顏色,束之高閣了。然後是各種小飾物,有一陣子特別迷手鐲,寬寬窄窄的買了不少,後來覺得戴著到處磕,漸漸也不碰了。又收拾出一大袋子“捐“。

就這麽來來回回,三個多個小時過去了。看著漸漸空闊的衣櫥,心裏終於有了一點滿足感。

抓起三個“捐“的大袋子,準備往外搬。一下映入眼簾的,是那條綠色花格呢的長裙。忽然想起來,這條裙子,是我第一次帶著兒子去公司聖誕kids party時穿的。那時候,他還那麽小,坐在聖誕老人腿上,一直望著我笑。我站在攝影師身邊,身上穿的就是這條裙子!還有那條直筒稍微帶一點闊腿的牛仔褲,去年夏天陪著我去了好幾趟旅行,因為穿著特別顯腿長。哎呀,也許我隻是現在疫情期間缺乏鍛煉,才太緊了。也許很快恢複正常,我又會瘦回去呢?於是,我默默地又把這兩樣衣服撿出了袋子。

三十分鍾之後,撿出來的,從兩件變成了十件。

哎,為什麽要斷舍離呢?我們斷不了舍不去離不開的,其實並不是物,而是物上帶著的回憶和情感,還有自己的青春和過去。

我的隔壁鄰居,一個九十二歲的老太太,上個月剛賣了房子,搬去跟女兒同住了。這幾天正在收拾東西,車庫裏,是滿滿的要清理出去的雜物,包括她年輕當家政老師時,自己親手打製的廚房櫃子,很多她退休之後畫過的畫。試想想她整理房子時的心情,該是多麽的不舍啊。這些都是她幾十年的人生啊。

也許,我們還是自己來斷舍離,會更容易一些吧。畢竟將來要走的一天,我們視之為珍寶的東西,都隻是別人眼裏的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