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原創力的民族
文章來源: 錢百萬2020-05-01 12:21:36

前幾天自媒體人王劍,在視頻中念了一篇文章,講到中美真正的差距不在於軍力,也不在於金融,高端製造力或科技水品,而是在於原創力。中國依賴美國幾十年,就好比火爐旁邊的一塊磚頭,被烤得紅彤彤的燙手,於是就以為自己可以獨立地發光發熱了。殊不知,離開火爐,很快就會涼,最後磚頭還是那塊磚頭。與西方徹底脫鉤的中國,不出二十年就要歇菜。

我對此深以為然。聽說現在所有的電子產品中,隻有豆漿機是中國人發明的。縱觀曆史,中國與西方最大的不同,就是幾乎曆代朝廷,都將鉗製言論作為施政重點;每一個國民一生下來脖子上就套著枷鎖: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悌廉恥。說話做事全都在條條框框內。這樣的社會環境下,原創能力屬於一種劣勢基因變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幾千年下來,中國人急需進化一下,目前可能還隻屬於文化,時間長了,就進到基因裏去了。但進入現代社會的中國人,脖子上的枷鎖更重了,出門走個路,聊個天啥的都被監控了;60歲的大媽寫個日記,講點日常見聞,都要被全民聲討了。

舉個例子,中國很早就出現了二輪車,傳說是夏朝的奚仲發明的。大概那時養生不普及,走路延年益壽的觀念不夠深入人心。總之大家都用了,很喜歡。但是,這一用就到了清朝末年,橫跨了三千多年都沒變過。有馬車,還有人力的獨輪車和二輪車,就是沒人繼續發明舒適平穩的四輪車。實際上,中國的兩輪馬車一直用到八十年代初。也有用三輪人力或機動車拉貨的,湊活著用。

為什麽呢?這是因為在一塊平板上裝上四個輪子的話,這輛車隻能走直線,是沒法轉彎的。如果用馬拉著硬要轉彎,車子很快就散架了。

而歐洲人文明開始得晚。到了中世紀,他們剛從森林裏鑽出來沒幾年,某些土豪就琢磨著老坐二輪馬車腰不舒服,頭還有點暈。就想著應該如何才能搞出一輛舒服的四輪馬車。他們根本不管還有許多人連飯都吃不飽咧。

 

歐洲人在五六百年前發明了轉向架。原理就是前麵兩個輪子用一個三角架,後麵兩個輪子用另一個。在車子中間用一根立軸連接兩個架子。讓前後兩對輪子可以繞著立軸旋轉改變角度。這樣的車子,坐人舒服,載重量很大,速度還更快。

中國的土豪權貴們也追求舒服,解決辦法是往回開倒車,雇幾個人用轎子抬著自己,慢悠悠地走。

大約三四年前,中國宣稱已經超越西方。比如官媒不斷地提起新四大發明:高鐵、移動支付、電子商務和共享單車。結果被BBC揭露,這所謂四大發明其實都不是原創,都是西方的發明,最多被稱為中國的四大應用而已。

不過,當年最吸引我注意力的是量子通訊。美國在1992年在實驗室裏實現了32厘米的量子糾纏,然後一直沒有大的突破。據說後來就忙著花錢打伊拉克了,沒有足夠經費,相關研究停止了下來。而中國抓緊機會繼續研究,最後實現了一百公裏的量子糾纏。中國發射了一枚墨子號量子衛星。這樣的前景就是,天上的眾多量子衛星覆蓋地麵,通過量子糾纏來傳遞信號,速度要比電子信號快幾億倍。這些信號無法被竊聽,一旦被竊聽,信號就會垮塌。這聽上去要甩美國一百多條街。雖然量子研究不是中國原創,但搞出了墨子號量子衛星,可以算原創了。

我問了身邊幾位華裔科技大拿,他們均表示不太相信中國的說法。

現在三四年過去了,量子通訊沒啥消息了。我又了解了一下,近年又有人給出了與當年官媒不同的解釋。說是所謂量子通訊,實際還是傳統的電子通訊,量子衛星的作用隻是用於加密技術。也就是接收方獲得信息後,兩邊量子糾纏一下,確保可以打開文件。其實美國人在1992年研製出來的,就是這個密匙技術,那時的傳輸距離是32厘米。嗯,雖然隻糾纏一下,隔離幾百公裏的量子加密也挺先進的,在金融,軍事等領域有著光明的應用前景。

但是,記得墨子號衛星的壽命隻有兩年,現在還在用嗎?後來沒聽說中國再發射其他替代衛星啊?

 

中方再不放出點墨子號的消息出來,它在我心中,離民工用銼刀磨出的“漢芯”隻有一步之遙了。退一萬步,也許中國真的實現了一百公裏的量子糾纏,但至少在量子糾纏的穩定性,連續可控製性等一係列應用技術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遙遠到以至於現在啥好消息都聽不到了。

而比量子衛星落後幾個光年的馬斯克衛星鏈已經初具規模,6G技術已經呼之欲出!雖然隻有32厘米的量子糾纏,IBM和Google的量子電腦也研製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