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何以不戰而屈人之兵?
文章來源: 北美_原鄉人2024-06-22 16:22:13

中國如何無需入侵即可占領台灣

中國傳統的軍事智慧一直主張,攻城為下,攻心為上。強調君子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為最高境界。果不其然,現在台海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的形勢和整體大局,正在朝著前所未有的、新的方向發展。尤其體現在中國大陸新的戰略和戰術方法武庫中, 不僅有"包圍和封鎖",還有"隔離", 即"隔而製之"。

美國CNN6月22日專題報道, 引用著名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報告說,中國軍方可能會孤立台灣,削弱其經濟,使這個民主島嶼不費一槍一彈就屈服於北京的意誌。

近年來,中國領導人對這個自治島嶼采取了越來越多的好戰行動,這加劇了人們對中國有朝一日可能兌現承諾,必要時以武力控製台灣的擔憂。中國拒絕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行為更是加劇了這種擔憂。以下是CNN專題文章和CSIS的有關文章的內容摘要,有的小標題是編者提示加注的。

華盛頓的一家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警告說,中國有第三種方法,這將使美國和其他誌同道合的民主國家更難應對: 隔離(quarantine), 隔離而非封鎖並不要求中國關閉或限製進入台灣海峽。

除了包圍和封鎖,隔離是"灰色地帶 "戰術中的一種

CSIS最新發布的報告稱,利用 "灰色地帶 "戰術(gray zone tactics) –--即略低於戰爭行為的行動--中國海岸警衛隊、所謂的海上民兵以及各種警察和海上安全機構可以啟動對台灣的全麵或部分隔離,有可能切斷台灣港口的通道,阻止能源等重要物資送達台灣2300萬人民手中。

報告說:"中國近年來大幅增加了對台灣的壓力,加劇了人們對緊張局勢可能爆發為直接衝突的擔憂。人們對入侵台灣的威脅給予了極大關注,但除了入侵,中國政府還有脅迫、懲罰或吞並台灣的其他選擇"。

本周,中國海警船在南海與菲律賓海軍船隻發生衝突,中國不斷升級的灰色地帶戰術一覽無餘。視頻顯示,北京的軍隊用斧頭和其他帶刃武器威脅菲律賓人,馬尼拉稱其一名士兵在中國挑起的碰撞中失去了拇指。在北京和馬尼拉都聲稱擁有主權的水域,菲律賓在一艘擱淺的軍艦上設有哨所。

同樣,在習近平領導下,北京對台灣這個高度發達的自由市場經濟和自治島嶼的軍事和經濟恐嚇也變得更加明顯。中國聲稱台灣是自己的領土,盡管從未控製過它,並發誓要 "統一 "台灣,必要時還會動用武力。

由中國海岸警衛隊主導的隔離

CSIS的報告稱,中國政府擁有強有力的選擇,不僅可以讓解放軍置身事外,而且實際上可以讓島內民主國家或其支持者(如美國)扮演軍事衝突發起者的角色,以維護台灣自治。報告指出,與世界上大多數海岸警衛隊一樣,中國海岸警衛隊被視為執法機構。這意味著它可以通過所謂的 "隔離 "來阻止和管理島嶼周圍的航運,這與封鎖不同

報告說:"檢疫(是)由執法部門主導的行動,目的是控製特定區域內的海上或空中交通,而封鎖首先是軍事性質的。專家說,國際法認為封鎖是一種戰爭行為。報告稱,"由中國海岸警衛隊主導的隔離並不是對台灣宣戰,"報告作者警告說,這將使美國陷入困境。

根據《台灣關係法》,華盛頓必須依法向台灣提供自衛手段,並向其提供防禦性武器。美國總統拜登比法律要求更進一步,他一再表示將動用美軍保護台灣,這一警告似乎偏離了華盛頓之前的 "戰略模糊 "立場,但白宮官員已經收回了這一警告。但如果美國軍艦或飛機介入中國所說的執法行動,美國可能會被視為發起軍事敵對行動。

報告稱,中國海岸警衛隊擁有150艘遠洋船隻和400艘小型船隻,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一樣,是世界上艦隊規模最大的部隊。中國政府的海事安全局和海上民兵組織還有數百艘船隻,這些漁船已納入中國的軍事和執法部門。報告稱,台灣的海岸警衛隊隻有10艘遠洋船和大約 160 艘小型船隻,其數量不足以抵擋檢疫行動。

CSIS 的作者指出,中國政府采取的檢疫行動可能極為有限,但仍會對台灣經濟造成扼殺。很少有運營商願意麵對資產被中國當局扣押的可能性,他們可能會自願停止為台灣島提供服務。報告指出:"中國隻搜查和扣押少數商船的意願可能會產生巨大的威懾作用,並阻止類似的違法行為。有限的搜查和/或扣押行動會對飛往台灣的航班產生影響,因為隔離很容易擴展到空中"。報告稱,中國飛機隻需警告少數航班,就能對所有交通產生窒息性影響。

中國經常有軍用飛機繞島飛行,有時一天內就有幾十架。台灣國防部稱,在截至周五早上6點的24小時內,有36 架中國軍機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同時,CSIS 的報告指出,隔離而非封鎖並不要求中國關閉或限製進入台灣海峽。這意味著華盛頓及其盟國可能會失去根據國際法進行幹預的最大訴求之一,即維護國際航道的航行自由。

報告說:"如果把隔離說成是執法行動,中國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宣布行動結束,並聲稱其目標已經達到。中國政府聲稱台灣是中國領土,因此可以要求船隻在台灣停靠前提交報關單。對於那些不遵守規定的船隻,執法機製可能會對所有航運產生寒蟬效應。報告稱:"中國執法船隻將被授權登船、進行現場檢查、詢問人員,並對違規船隻采取其他措施。這一想法使得中國的行動範圍有限。例如,根據研究報告,中國可以隻針對台灣島內最繁忙的港口--高雄港,該港負責台灣 57% 的海運進口和大部分的能源進口。

似是而非,但對中國仍充滿風險

審閱了 CSIS 報告並接受 CNN 采訪的外部分析人士認為該報告似是而非。但他們也對事態的發展存有重大疑慮。一些人提到了經濟不一定對中國政府有利。美國太平洋司令部聯合情報中心前行動主任舒斯特(Carl Schuster)說:"維持隔離既昂貴又耗時"。舒斯特認為:"台北不會在 60 天內放棄。北京能在這麽長的時間內堅持努力和可能的國際反應嗎"?專家們警告說,破壞台海兩岸現狀的努力可能會進一步削弱北京的對外貿易。

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戰爭與戰略教授帕塔拉諾(Alessio Patalano)指出, 中國已經麵臨的挑戰,中國經濟仍在努力從COVID-19的孤立中複蘇,增長率急劇下降,同時還麵臨新的貿易限製,比如對電動汽車出口征收關稅。台灣是一個重要的工業化經濟體,是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節點,也是世界上絕大多數最先進半導體的製造商。對台灣島實施隔離不僅會對國內經濟產生影響,而且會對全球經濟產生影響。

雖然大多數國家在外交上承認北京對台灣的控製權,但台灣卻與西方主要民主國家建立了日益牢固的非官方關係,近年來隨著北京威脅的加劇,這種關係也在不斷加深。台灣和中國在經濟上也緊密相連。根據台灣經濟事務部的數據,去年,台灣島內35%的出口產品銷往中國大陸,其中大部分是集成電路、太陽能電池和電子元件。同年,來自大陸的進口占島內進口總額的20%。據台灣政府統計,1991年至2022年間,台灣公司在大陸投資總額達2030億美元,為大陸創造了數百萬個就業機會。

此外,倫敦皇家聯合服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考沙爾(Sidharth Kaushal)表示,隔離可以促使民眾與政府團結起來,而不是奮起反抗。他說:"曆史證據表明,即使是嚴厲的封鎖,其脅迫價值也是有限的,而有限的檢疫可能會產生團結一致的旗幟效應"。考沙爾警告說,隔離也可能促使台灣政府宣布獨立,而中國政府曾多次表示這很可能會帶來武裝衝突。他說:"這樣一來,中國要麽選擇升級,要麽選擇重大挫折"。帕塔拉諾說,對中國來說,耐心是實現 "統一 "目標的關鍵。他說,"戰爭升級,當然還有入侵,都不符合 '成本效益'。戰爭的代價不僅是生命,還有國家財富"。

Reference Link:

CNN: How China Could Take Taiwan without Even Needing to Invade
https://www.yahoo.com/news/china-could-taiwan-without-even-230922406.html

CSIS: How China Could Quarantine Taiwan
https://www.csis.org/analysis/how-china-could-quarantine-taiwan-mapping-out-two-possible-scen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