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在賭北京會先眨眼
文章來源: 北美_原鄉人2023-05-10 15:43:30

樹欲靜而風不止,在中美之間敵對關係的產生中,美國一直是始作俑者。從特朗普到拜登,美國先後發動了貿易戰、科技戰,並且還在軍事和地緣政治領域不斷拉幫結派為結夥打群架做準備。尤其是應該看到,美國國內的競選政治、政黨政治和美國選民的兩極化,都加劇了美國國內政治和國際政治的民粹化和極端化的傾向和趨勢,尤其是反中抗中成了幾乎所有政客和政黨的共同熱點和政治得分點。

從特朗普發起貿易戰後,一直到現在的拜登總統,戰略上把中國當作為競爭的對手、甚至敵人。對此,中國也改變了相應的政策,強調從實力的地位出發,主張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狹路相逢勇者勝。當前中美兩國在國際政治、地緣戰略和軍事等領域,目前基本上依舊處於隻對抗、競爭,不交流、溝通的狀況。盡管中美之間在外交方麵不斷有些對話和交往等,但也都是雞同鴨講,各說各話。當然不能否定,美國把一些的"壞事"幹完之後,有時候也對中國說些好話、軟話,做出一些想緩和關係的姿態。從商務部長雷蒙多、財政部長耶倫,到國務卿布林肯,一直放風要去中國談,但中國並不買賬,在戰略和戰術上都提出了自己的訴求和前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相互尊重,相互平等,互利共贏,實現國際關係的多極化和國際關係的民主化。反對俯視和歧視,也反對仰視跪拜舔。最終建立一個可以"平視"的世界和人民命運共同體。

那麽接下去中美關係持續惡化將不可避免地從量變到質變,無法預測將會發生什麽重大事件?同時另一種可能性,中美雙方誰先會在這場世紀的對峙和對抗中先眨眼,先讓步呢?美國媒體Hill5月9日發表文章,標題是,"美國政界資深人士敦促對中國采取新的方針,拜登聽得進去嗎?"文章的觀點主要的來自美國政界的前官員,在美國的政界和政治領域裏,他們都被公認為是客觀現實和理性務實的戰略思想家和政治家。以下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

美國政策資深人士敦促對中國采取新的方針---拜登會聽嗎?

華盛頓和北京最終將陷入安全的漩渦

當一些美國最有經驗的前內閣官員和政治家警告說,美國和中國正走在一條危險的道路上,對雙方都是毀滅性的。拜登和國會似乎很有信心,沒有受到幹擾。然而,從基辛格(Henry Kissinger)、漢克-保爾森(Hank Paulson)、威廉-科恩(William Cohen)、夏琳-巴舍夫斯基(Charlene Barshefsky)和傑裏-布朗(Jerry Brown), 這些前國務卿、財政部長和國防部長、美國貿易代表和美國最富有的州的三任州長的批評中, 都在敦促糾正方向。是這些過去的美國政策設計師無可救藥地失去了以當今世界聯係,還是今天的決策者災難性地缺乏自我反思

中國在實力上正在追趕美國,雙方關係因此變得固有的對抗性,而且可能會一直這樣下去,正如基辛格所評估的那樣。對這位前國務卿來說,麵臨的挑戰是在不打仗的情況下遏製這種現在的結構性關係特征,不管是冷戰還是熱戰,都要促成自利的接觸和合作--這基本上也是保爾森、科恩、巴舍夫斯基和布朗的立場。重要的是,他們都沒有談到民主和威權之間的衝突定義了21世紀,而這一概念推動了華盛頓兩黨對中國的共識。事實上,巴舍夫斯基拒絕這樣的觀點,認為美國應該嚐試減少中國與西方經濟的不相容性,因為好像中國從未接受過市場改革,對全球繁榮和扶貧的潛在好處就不那麽值得了。並且, 中國更喜歡實際, 而非意識形態,也許是因為這種經濟上共同依賴的大國之間的競爭在現代曆史上是沒有先例的。美國在一個沒有地圖的戰略旅程中,將謹慎和實用主義拋在腦後似乎是不明智的,甚至是危險的。

拜登在賭北京會先眨眼

美國政策資深人士對最大的核大國美國、俄羅斯和中國之間正在形成的敵意感到不安--這是世界上幾代人都沒有看到的--而科恩則提到了中國的快速軍備集結。他們都擔心一場冷戰會在台灣問題上迅速爆發,因為華盛頓在軍備控製方麵努力與北京接觸--在一個不受約束的核技術和人工智能能力保證災難性衝突的時代,這一點讓基辛格感到不安。最重要的是,他們批評美國缺乏持續的高級別對話。保爾森認為,這是中國在2008年金融係統崩潰後, 決定幫助美國避免另一次大蕭條的重要前提。相比之下,對拜登和國會來說,中國是 "一個近乎同行的對手,其利益和價值觀與美國有很大的分歧"。如果今天不加以反擊,中國有一天會壓倒美國,壓倒全球民主秩序。

問題是,如果美國隻是限製和威懾,而且是全麵的限製和威懾,不區分什麽是關鍵的,什麽是好的,就像保爾森所說的那樣,華盛頓和北京最終將陷入安全的漩渦,每一方都提高賭注,直到戰爭成為不可避免的。去年夏天,當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問台北時,每個人都見證了這種情況。佩洛西可能向中國領導人表明,他們不能決定誰可以訪問該島,但他們以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人民解放軍部隊, 在台灣周圍的部署和前所未有的入侵和封鎖演習進行了反擊。雙方都沒有戰勝對方--事情隻是進入了一個新的、更棘手的現狀。

拜登賭的是北京會先眨眼。拜登認為, 美國及其歐洲和亞洲盟友的經濟分量比中國和俄羅斯的分量大80%。中國需要海外市場,其負債累累的地方政府渴望外國投資以滿足增長和就業目標。現在是大膽地、果斷地改變民主國家遊戲規則的時候了。但保爾森提醒說,除此之外,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國家與中國的貿易額超過了與美國的貿易額,包括美國最好的夥伴,而且其18萬億美元的經濟規模與第一大國僅差5萬億美元。華盛頓可以告訴華爾街離開中國,但歐洲會在同樣效仿嗎?亞洲呢?此外,事實證明, 美國把供應鏈遷移到國家安全問題較少的地方--是一種音樂椅遊戲,將與中國的直接相互依存關係從強國轉移到弱國,而間接關係保持不變。

麵對2024年的總統競選,改變方向將是困難的。在國外的強硬態度在國內發揮得很好,兩黨都被自己的意識形態框架所束縛。然而,總統正在競選連任,而第二任期是關於遺產的。即使在這種政治氣候下,失去中國,或者更糟糕的情況,也會受到嚴厲的批評。指責北京不回電話在技術上可能是準確的,但中美關係的探戈需要兩個人。

在決定美國的時代和塑造未來問題上,保持選擇的開放性是至關重要的。華盛頓目前對中國的路線使得空間越來越小,而更接近於在戰場上的競爭。從根本上說,這就是為什麽美國的政策老手們是正確的。

編後語:

大部分人都會承認,中美關係肯定回不到以前的狀態了。中國不是過去的中國;美國也不是過去的美國了。所以以上這些資深政客政治家們的言論, 不太可能對拜登政府產生多大的影響。相反,更應該引起警惕的是, 由於美國國內政治的民粹化和極端化,兩黨的政治激烈的、甚至你死我活的鬥爭,不可避免的會影響到中美關係的前景和趨勢。原因十分的簡單,美國人自己之間、兩黨之間都會不顧一切的殺的你死我活,死去活來,他們有什麽不會同樣的對待中國這個異黨異族異國? 你說呢?

以上是CBS新聞5月10日報道,共和黨領導的眾議院監督委員會稱,拜登家族曾經從中國等國那裏收到了數百萬美元的款項。下一則5月4日的新聞則報導,特朗普性侵和誹謗案件被裁定賠償500萬。

Reference Link:

The Hill: Policy Veterans Urging A New Course on China---Will Biden Listen?
https://www.msn.com/en-us/news/politics/policy-veterans-urging-a-new-course-on-china-will-biden-listen/ar-AA1aWJAf?ocid=msedgntp&pc=ENTPHB&cvid=be4260fc8c5d4f6abf2253a9c6a2db33&ei=90

CBS News: Biden Family Received Millions from Foreign Nationals
https://www.yahoo.com/news/house-oversight-biden-family-received-141336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