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這個中國製造又出大問題
文章來源: 北美_原鄉人2023-03-06 16:12:57

國安官員稱中國製造巨型起重機構成安全風險

3月5日, 美國五角大樓確定了另一個潛在的構成安全風險的中國製造:巨型起重機。中國上海振華重工(ZPMC)製造生產的巨型船岸貨運起重機被許多美國港口, 包括美國軍工企業使用。華爾街日報發表的文章說,美國國家安全和軍事官員 "越來越擔心",因為在一些美國貨運港口,由中國國營製造商ZPMC製造的大型機器,"含有複雜的傳感器,可以登記和跟蹤集裝箱的來源和目的地"。

媒體報道指出, 隨著中國對全球航運業的影響力上升,利用這種優勢獲得地緣政治利益的能力,人們對貨運起重機的擔憂也隨之而來。根據海事研究公司Drewry的數據,中國已經對世界各地的貿易港口進行了戰略投資,2021年全球集裝箱貿易的27%將通過至少部分由中國和/或香港公司擁有的港口。中國還生產了幾乎全球所有的航運集裝箱,並控製了一個重要的航運數據收集服務,即Logink。因此,上海振華重工起重機被認定為下一個可能的美中麻煩製造者也許是不可避免的。

媒體報道還指出, 上海振華重工擁有大約70%的全球起重機市場,其設備在100多個國家工作。一位消息人士告訴《華爾街日報》,ZPMC起重機在美國港口的船岸起重機中占了近80%。2021年國防情報局的一項評估發現,可以想象這些起重機可以被遠程控製或關閉--可能會破壞供應鏈的穩定--並且可以收集軍方運送的設備的情報。國家安全官員還沒有發現任何惡意的起重機行為。而且,至關重要的是,至今為止, 沒有一個美國情報機構直接負責美國的港口和海上運輸的安全。

奧巴馬總統的尷尬事件

早在奧巴馬就任總統時期, 就發生過一個令美國人尷尬的事件,2013年3月29日在參加佛羅裏達州邁阿密港隧道項目上, 發表關於基礎設施的講話時,背後中國振華重工製造的重型吊車上商標牌原先覆蓋的遮羞布被吹風掉了。後來CNN在廣場播送節目的時候,把振華重工的商標處用美國國旗打了補丁。但直播的情況讓不少美國人都看到了。

奧巴馬總統在當天的講話中指出, 如果要向世界證明沒有比美國更好的地方可以做生意,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們仍然有各種各樣的推遲維修, 有太多的港口沒有為今天的世界貿易做好準備, 有太多的鐵路線,它們太慢了,而且堵塞了。我們仍然有太多的道路年久失修,太多的橋梁不安全。"

中國重器殺到東岸巴爾的摩

經濟貿易的事由經濟貿易自身去調節管理,尤其是針對對中國產品的進口限製。國家和政府應該無為而治,尊重和順應經濟貿易的客觀現實規律,才能夠更好地促進自己本國經濟和貿易的發展。2021年9月9日, 一艘載著4座港口集裝箱巨型起重機的中國貨輪, 在萬眾矚目下抵達美國巴爾的摩港。這艘名為“振華24號”的貨輪上裝載的是上海振華重工製造的用於港口集裝箱起重機,每一座起重機都高達137米,重達1740噸,一次可以吊起最多85噸的集裝箱。

為了歡迎這 4台“戰略重器”,美國馬裏蘭州州長霍根(Larry Hogan)激動地親至碼頭歡迎。霍根稱,“對於馬裏蘭州而言,這是曆史性的一天”。之所以如此隆重,就是因為這4台巨型起重機可以讓巴爾的摩港貨物吞吐量翻倍。4座港口集裝箱起重機在規格上是名副其實的“巨無霸”。巴爾的摩港原來老的起重機高為4.5米,總重為190噸,與中國的起重機相比, 雙方完全不在一個量級。當然, 振華重工能夠把這款裝備出口到美國,憑借的就是幾十年來設計生產的經驗和技術積累硬核實力, 加上多年來建立起來的市場口碑。據悉,在全球港口機械市場,振華重工連續18年雄居世界首位。數據統計顯示,全球港機市場80%以上的份額被振華重工占據。甚至,就連西方國家的海軍,也不得不借助振華重工的大型設備。比如,美國海軍的DDG-1000驅逐艦以及英國皇家海軍的“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在建造過程中都曾用過振華重工的龍門吊。

對於巴爾的摩港來說,新起重機的到來,無疑為港口的發展注入了強心劑。因為巴爾的摩港在馬裏蘭州的地位非常重要,堪稱整個州的經濟引擎。近年來,港口業務持續激增,而基礎設施卻跟不上港口建設。為了進一步提升集裝箱業務,授權管理巴爾的摩港的切薩皮克港口公司,不得不在全球範圍內挑選巨型起重機設備,而無論從性能還是價格方麵來說,振華重工的產品優勢都十分明顯。集裝箱的吞吐量增加,將幫助巴爾的摩港創造更多的工作崗位,目前保守預測能夠達到15300個。

美國這樣發達國家為何造不出巨型起重機呢?事實上,這些年來,從資金投入到技術研發再到人才培養,美國的工業體係各個環節都存在很多問題。就以港口機械產業領域來說,由於政府長期不重視,很多美國本土實體製造業企業難以維持生存,更不用說在研發上投入重金了。相對來說,中國大力發展製造業,也鼓勵和引導各領域企業創新研發。從規模到技術,“中國製造”已經躋身世界一流水平,再加上無與倫比的性價比優勢,包括美國在內的眾多西方國家都無法媲美。有了性價比高、性能卓越的中國產品,越來越多的國外企業自然不願意再花時間和精力去研發。此消彼長之下,“中國製造”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就更加突出了。

不自信演變成焦慮症,又演變成歇斯底裏症

美國五角大樓剛鑒定的這個中國製造巨型起重機對美國國家造成的潛在安全風險問題大不大?當然很大,因為這畢竟占據了美國東西兩岸港口起重機的80%。媒體還沒有披露美國軍方的7個造船廠中所使用的中國的重型設備數量和%。那麽下一步怎麽辦?怎麽更換掉?需要多久時間?從哪個國家重新進口?誰出錢?顯然,目前僅這些問題理論上的都沒有任何人能夠回答。即使是那些歇斯底裏的、腦洞大開的極端政客們,絞盡腦汁發揮想象力,也沒有辦法回答。

從奧巴馬開始強調實施重建美國老化破舊衰敗的基礎設施建設的宏偉規劃,再到特朗普嘲笑紐約的兩個機場就像南美的香蕉共和國一樣,誇誇其談的投入20,000億;再到拜登通過的15,000億基礎建設投資,但不幸的是至今為止,除了紐約是幾十億的機場建設項目,其他都成了美國政府博人眼球、畫餅充饑的空頭政治宣傳。當然,資金的來源都沒有落實, 沒銀子啥也沒辦法做,上個月美國鐵路火車頻繁出軌造成的重大事件, 連連打巴掌也無法美國政府醒悟過來。

應該看到,目前拜登政府一直在變本加厲的動用政治手段打壓中國科技和中國產品。但在同時,美國的民眾、企業甚至一些政府機構卻離不開“中國製造”。總統拜登提出了大基建計劃,並全力推動讓製造業回流,但“中國製造”依然是無法繞開的話題, 這就是國家實體製造業上實力的差距。幾十年來美國實體製造業的空心化,基礎建設設施和重型設備落後老舊落後和不足,還直接影響了美國的軍工製造業和軍事實力的地位。尤其是作為美國作為海權霸權國家的海軍數量已經無法保持世界領先了。下麵就是上個月美國海軍部長的警告: 中國的一家船廠造船數量比美國7家船廠還多。

美國海軍部長卡洛斯-德爾托羅(Carlos Del Toro), 2月21日在華盛頓特區的國家新聞俱樂部發言時說,"中國的海軍比其競爭對手有明顯的優勢,包括更大的艦隊和更強的造船能力,因為北京尋求在海洋上投射其力量。他們現在有一支更大的艦隊,所以他們正在全球範圍內部署這支艦隊,與此同時,美國艦隊的艦艇數量不足300艘"。他說,"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在未來幾年可能會有多達400艘艦艇出動--比現在的約340艘有所增加"。"華盛頓必須升級美國的艦隊作為回應。我們確實需要一支更大的海軍,需要更多的艦艇,未來更現代化的艦艇,特別是能夠應對中國威脅的艦艇"。然而,根據去年發布的美國海軍2022年導航計劃,五角大樓的目標是到2045年擁有350艘載人艦艇--仍然遠遠低於中國艦隊的預測。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11月的一份報告,在這一目標實現之前,隨著老舊船隻的退役,美國艦隊預計將縮小。

海軍部長表示,"美國海軍船廠的產量無法與中國船廠相比。他們有13家船廠,在某些情況下,他們的船廠有更多的能力--一家船廠的能力比我們所有船廠的總和還要多。這構成了一個真正的威脅"。根據國防中心10月的一份報告,美國有七家船廠為美國海軍和海岸警衛隊生產大型和深海艦艇。但不管有多少家船廠,它們都需要工人,德爾托羅說"中國在這方麵有數量上的優勢,主要是因為它沒有勞動力的限製、法規和經濟壓力。中國可以做美國做不到的事情"。

過去幾十年的全球貿易化的發展模式就是能者多勞,勞者又多能。維基百科的數據統計顯示,美國2021年的鋼鐵產量才是中國的8.2%,也就是說,中國的鋼鐵產量是美國的12倍多。排名中前九名其他的最發達國家的總和也比不上中國。

這也反映在最近在參加在傳統基金會會議時,主題發言的共和黨參議員霍利(Josh Hawley)的講話中。霍利是參院國土安全和政府事務委員會的成員, 一直可以接觸國防部的軍事情況通報,清楚的了解中美兩軍軍事實力的真實狀態。霍利周四在傳統基金會說。中國正在"進軍",美國"此刻沒有準備好阻止他們。如果中國今天入侵台灣,他們會占上風,這就是為什麽我們處於一個拐點,一個我們必須做出艱難決定的時刻"。"正如廣泛報道的那樣,美國的工業基地在能力上已經很緊張了。事實是,我們無法在保衛烏克蘭和阻止中國在台灣的發展的同時滿足自己的軍事需求。我們根本無法做到這一切。" 

2月28日的聽證會上, 美國曾任共和黨總統特朗普的國家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H R McMaster)說,未來兩年對美國來說可能是一個 "危險期",因為中國和台灣之間的緊張局勢可能升級。麥克馬斯特在證詞中警告說,在阻止中國共產黨攻擊台灣方麵,"我們處於一個困難的境地,因為我們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對現代化的投資不足"。"所發生的事情是人民解放軍研究了我們....開發了反製措施 。我們現在需要,而且我們已經需要了一段時間,對這些反製措施進行投資,但我們沒有能夠拉開它,"他說。"我們同時在能力方麵也有問題"。

總之,用哈佛大學教授,美國國防部資深研究員艾莉森說的話說,美國人太驕傲了,後知後覺,甚至不知不覺。認識落後,行動也太滯後。僅僅美國的實體製造業的空心化和泡沫化已經把美國掏空了。"How dis so much change so quickly? " "美國軍力的至上優勢時代已經結束, 死了,埋了,消失了......, 除了在一些政治領導人和政策分析家的心目中" (The era of U.S. military primacy is over: dead, buried, and gone — except in the minds of some political leaders and policy analysts who have not examined the hard facts)。 

當然, 美國拜登政府一直在高科技一些占據優勢的領域,尤其是高端半導體設計和和設備製造領域打壓中國,讓中國無法錦上添花。但中國沒有讓美國雪中無炭,從來還沒有使用占絕對優勢領域的實體製造業產品,包括中國壟斷了70-80%以上的稀土生產製造,新能源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產品等來反製美國。

展望人類物質生產和經濟的發展曆史,其實,貿易的本質就是互通有無和平等交易。沒有一個國家能夠自己製造世界上所有的產品和消費品。每個國家都根據自己自然的、曆史和地理的分工, 地區的特長, 來生產自己的產品和商品。同時也自然的必須和其他的國家通過貿易來交換自己不能夠生產的產品和商品。如果一個國家政府要打出國家安全的理由人為的設置貿易交易的障礙,破壞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的生態環境和生產力的發展, 從根本上來說是站在人類社會發展曆史的錯誤一邊。並且從長遠來看,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最後不能夠得逞。

中國政府發言人3月5日指出,自從美國推出《芯片與科學法》以來,不少美國商界的機構和人士都提出了關切和質疑。他們指出,美國半導體行業高度依賴全球供應鏈,“脫鉤”不僅違背產業發展規律,還將使美國付出巨大的經濟和技術成本。根據波士頓谘詢集團的預測,如果對華完全脫鉤,美國的半導體行業將失去18%的全球市場份額和37%的收入,減少1.5萬至4萬個高技能工作崗位。發言人指出,美國希望在高科技行業保持全球領先,這無可厚非。關鍵在於公平競爭。不能為了維持科技霸權不擇手段,不能剝奪其他國家的發展權利,更不應當為了一己私利破壞全球產供鏈,讓本已經非常脆弱的世界經濟雪上加霜。發言人最後還強調,中國的發展始終建立在自身力量的基點上,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量子通信、北鬥導航,事實已經證明,限製打壓阻擋不了中國的發展,隻會增強中國自立自強、科技創新的決心和能力。

最後,美國媒體最新報導, 中國外交部2月5日駁斥了美國報告, 稱美國擔心美國港口的大型中國製造的集裝箱起重機, 可能被用來窺探美國的軍事或商業物流的擔憂是 "過度偏執"。該報告稱,該技術可以使中國官員 "獲取有關運入或運出該國的物資的信息,以支持在世界各地的軍事行動",並試圖破壞貿易。中國外交部駁斥了關於間諜起重機的建議,認為其 "過於偏執",並表示這隻會 "誤導美國公眾"。

Reference Link:

US NatSec Officials Say Chinese Giant Cranes Pose Security Risk
https://www.yahoo.com/finance/m/a32ceb4a-ea68-345c-b205-a414410e4415/us-natsec-officials-say.html

Obama Talks about His Plan at Miami Port
https://obamawhitehouse.archives.gov/blog/2013/03/29/miami-president-obama-talks-about-his-plan-put-people-work-rebuilding-america

US Can't Keep Up with China's Warship Building
https://edition.cnn.com/2023/02/22/asia/us-navy-chief-china-pla-advantages-intl-hnk-ml

Senator Josy Hawley's Speach on Taiwan
https://www.dailysignal.com/2023/02/16/sen-josh-hawley-calls-on-us-to-arm-taiwan-warns-china-would-prevail-if-it-invaded-taiwan-today/

China Says US Concern Over Spying Cargo Cranes "Overly Paranoid"
https://www.yahoo.com/news/china-says-u-concern-over-193225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