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專業找工作須讀:美國前200高薪工作
文章來源: 北美_原鄉人2022-04-03 08:04:29

國內微信幾個群,總有不少推爸推媽們要我介紹一下美國選專業找工作的情況,希望能夠給他們自己的孩子們一些具體的方向和指導。是啊,30多萬的中國孩子們在美國讀書學習,現在工作實習簽證和H1簽證也相對的比以前寬鬆容易些。希望他們都能夠學以致用、得到實習或者工作的實踐機會。當然,美國的專業和就業的市場和方向也一直在逐漸的有所改變,所以,就根據自己的這幾十年所觀察到的和工作過的幾家大公司的經驗和數據來扯一扯吧。

俗話說,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選專業找工作的確是一門高深的學問,這不僅因為這門學問並沒有多少人去進行專門的研究,甚至被認為政治不正確,幹涉子女或者他人的私事。 而且,不必諱言,不少人往往花費了幾年、十幾年, 甚至自己大半生去上下求索、印證和體驗。

溫故知新,本人91初剛到美國研究生院時,對美國的專業和就業市場,大學的專業設置,以及將來發展的方向都如同在雲裏霧裏。還記得當時隻有少數令人敬佩的,有勇氣又有信心的中國人,選擇了就讀大家都公認為最棒的法學院和商學院。要知道, 那時候中國的開放度,除了外文係的讀英語的學生,中國留學生剛來美國時幾乎沒有幾個口語好的。當時這兩個學院出來的人可不是給美國人打工啊,那是要自己賺美國人的錢, 或當老板管美國人的。就是放到現在來看, 對少數族裔的美國人來說也是很有難度和挑戰性的。 

剛來前兩年,夏天沒有獎學金,一大幫中國學生們一起在學校打工,互相聽述著每個人的情況就開始清楚了。那時中國學生除了物理化學生物數學等傳統的理工科領域之外,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中國學生來到美國後,都改變和選擇了新的專業。當時 本校選擇最多的有會計師Accounting和圖書館學Library Science。但才過了一兩年後,風向就開始轉變,計算機專業興起了。於是不少人改去讀計算機專業。記得有幾個已經拿到國內國外兩個碩士,也不惜再去讀個計算機碩士。那時候的中國學生個個都是很能讀書的,為了一個好的專業和好的將來,時間精力、三個碩士也不在話下。還有幾個物理、化學係的博士生,也私下拿著係裏的學費去讀計算機的課,計劃一到時候就轉去拿個計算機碩士,連原來的博士都不要了。我的一位同學就是讀心理學的博士時候,去讀了統計學的碩士,後來博士都不要了,導師多次勸說她回來完成博士學位,也不幹,大概大藥廠的工資太吸引人了。可見,不少人還是認為,實際工作的機會高於學位呀。總之,大家來美國讀書關心的頭號大事就是: 專業、專業、還是專業。

再來看看看華人的第二代、也就是我們的孩子們怎麽選擇專業的。顯然,有不少在美國長大的孩子,他們甚至從小學開始,都很有獨立自主性,並且思想能力也很成熟。他們個人對教育的期望值(expectation)都很高,進取心非常強。他們在小學、中學班級上一直都是前五名甚至前一名。一些孩子在高中時期積極地參加各種學術考試比賽, 不少進入大學之前都準備好了要去上醫學院。不僅發展了各方麵的社會溝通和交流能力,還爭取去做各種研究實習工作等等。對於這樣的孩子,家長們幾乎不用操什麽心了, 最多在經濟上金錢上幫幫忙就行了。但是,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在選擇專業方麵還是需要家長的關心關愛和幫助的。

首先,應該看到家長們基本上存在著兩大不同的觀點和陣營。第一種就是全盤西化的美式觀點。認為選擇專業和工作是孩子們自己的事,家長應該選擇放羊、無為而治, 他們將來選啥幹啥都行,隻要自己感興趣自己高興就行。尤其是進了H、Y或者S,閉眼睛選個最差的專業一輩子也壞不到哪裏去。顯然,這種觀點隻看重過程而不是結果。尤其是年輕人的興趣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況且,興趣可以培養,幹一行愛一行的人,讓自己的興趣和賺錢兩者高度融合的人也是處處可見的。並且應該強調,選專業找工作隻是人生中的有限的窗口期,過了這個村就在沒有這個店了。選專業有後悔的嗎?鴨子入水、冷暖自知。大概等人生的半輩子過去後,大部分人不會都是欲說還休,嗬嗬嗬!

十幾年前網上經常報道,什麽H女孩、Y女孩的,不是讀哲學、就是讀英語。以至有人笑他們走對了路、入錯了門。當然他們還年輕,加上中國孩子數學基礎好,讀了一半或者畢業之後,重新進入法學院商學院,甚至補課轉上醫學院,或者再找一個接近理工科的專業也都來得及。當然,也有一些就很難改變了,尤其是讀了博士之後。比如就這幾年當地的NPR,有中國女孩子來當記者,肯定都是名校大學文科中的拔尖人才了。不到兩年就不知道去哪兒了。哦,作為亞裔美國人要拿文科來和美國人競爭的確是不容易,因為大部分美國都讀的文科,並且文科好的人太多了。

不過,本人並沒有反對中國孩子選擇文科的意圖,尤其是一些女孩子, 可能更適合選擇文科或藝術專業。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狀元。憑借她們的聰明智慧和勤奮,也會做到最好、最出色。其實,就算是二十幾年前有名的虎媽,也不見得專橫霸道的為孩子選擇專業和工作。哦,好像有一個女兒去了軍隊了。但是, 本人還是認為,如果不應強加與人、過分操心設計,父母作為工作了半輩子的、有經驗的過來人, 至少應該多和自己的子女討論, 為他們將來的專業和工作提提建議。尤其是很多父母都為自己孩子的大學,甚至研究生院花費了不少的錢財,既然投資了,當然應該幫助自己的孩子們能夠將來得到更好的一生的工作回報。總之,父母應該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給孩子們建議, 幫助他們比較早的能夠選擇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專業。

美國社會學中的三大理論之一的社會交換理論(Social exchange theory)認為,任何東西都是商品,都具有自己的價值和價格,都要在社會中進行交換。顯然,一個理性和契約的社會中,人們的工作就是最基本的、天天都要進行的一種交換。人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要工作、都要通過付出和交換得到金錢的報酬,來維持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因此,存在決定意識,除了比較純粹的唯心主義者或唯個人意誌論者,工資或者薪水報酬肯定是選擇專業找工作必需必須觀看和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麵。

美國勞工部(DOL)這幾十年來,每年都更新有關美國絕大部分工作分類的平均年工資、小時工資和中位數的數據。目前可以看到的最新數據,是根據2020年1.39億雇用人員,由全美大中小企業的雇主呈報上來的數字整理出來的數據(Population data)。應該注意的是,美國勞工部數據中分類更細,造成了一些相同職業的有所重複。所有工作的詳細分類有將近1000種。

以下是選擇了前200名最高平均工資薪酬的工作,實際上隻有前200名是最高平均工資薪酬的排列。最後一個表格中的最後10名是整個數據中平均工資最低的工作。



上麵的前200個工作,本人用一些不同色彩大概的分類了一下,以便看出一些種的趨勢和傾向。具體的可以總結概括出以下幾點:第一,綠色代表了與美國醫學醫療相關的最高端工作,幾乎都是醫學博士學位。醫學院依舊是美國最拔尖的、最難進的學校,同時平均薪酬也是所有工作中最高的前10名。甚至超過了排第11名的首席執行官(CEO)。原因很簡單,那些專科的每個醫生的工資都相對較高,並且幾乎永遠不愁找不到工作。從統計上說就是年薪的中位數比較高,數據散布範圍的上下偏差比較小。換句話說,當專科醫生的個個都很富,而一些中小公司的首席執行官的工資比大公司首席執行官的工資就差了很多,也就是說不是每個CEO都很富。當然美國醫療係統, 尤其是醫生的工資一直偏高也有著深刻的曆史原因,也就是醫生利益集團一直人為的控製醫學院招生和實習生的名額。這也導致了美國醫療係統一直花費了將近20%的美國GDP,但美國的醫療係統幾乎所有的指標, 都在發達國家中排在倒數第一。

第二,商學院(黃色)和法學院(藍灰色)的年薪排名基本上還是第二和第三。具體地說,商學院的一些專業畢業的,成為經理管理人經紀人的年薪還是排第二。法學院出來的總體上隻能排第三,其中一個原因是:律師還要看專業的,並不是每個律師都很富。並且,即使是一個專業領域內,有些律師實際上都是給其他的大律師打工的。也就是說也有一些天天忙得很的"窮"律師。

第三,也就是在最近的十幾年內, 計算機和信息係統(橘黃色)的經理,以及這個領域的科學家,包括了計算機硬件工程師網絡設計師等等,這些新興領域的專業工作的年薪,也都開始進入了前20名和前50名。

第四,所有學校的教書工作(水紅色彩),即使是相同的專業領域內的教授,相對來講, 他們的工資都比他們教出來的醫學院商學院法學院的精英學生們低了一截。教授們的工作相比較的話,法學院教授工資最高,經濟學院教授排第二,工學院教授排第三,商學院教授排第四, etc.。

第五,應用數學和統計學家(深藍色)的工作的薪資排位這十幾年來有所下降,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計算機(CS)包括AI領域,數據分析(DA)和數據科學(DS)領域不斷地分化,不斷地擴大,又不斷地交叉, 所需求的領域(橘黃色)越來越大,所需要的人數越來越多,工作越來越重要, 所以工資也越來越高。比如,本人2000年進美國前幾名的大公司的時,幾千人的大組,搞統計和數據分析的人如鳳毛麟角,還都是一些博士。但現在有成千上萬的人都帶著公司給的, 不同花樣名稱的Analyst頭銜, 在搞各種各樣的數據分析。大專生或者大學畢業生中,有不少都是半路出家、自學成才來搞統計和數據分析的。能沾上一個不管什麽analyst的工作,年薪收入就可以進入小康了。這也反映在這20多年來,學校裏各種各樣和數據分析相關的專業大量的增加。數據分析和統計也成為了商學院和一些文科領域,比如社會學心理學政治學經濟學流行病學等專業領域的必修課。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現在和有將來準備找工作的人,隻要是CS、DS、或者DA相關的專業顯然具有較快地找到工作並且薪金收入較高的更大機會。要記住,就業市場上的一個普遍的現象是,任何時候公司有一個不需要數學統計理工科基礎的較好工作職位,一定有幾十上百個人去申請。但一個需要數學統計理工科基礎的較好工作職位,隻有不到10個人去申請。並且合格有經驗.包括有工作身份的人寥寥無幾。所以這就是為什麽很多大公司甚至花了幾年時間也找不到合格的中高端人才。

並且,美國幾乎所有的大公司在特朗普上台之後,強調雇用美國人,除了極少數高科技大IT公司,幾乎關掉了人才引進的大門,至今的五年內幾乎沒有再雇用外國學生、尤其是中國學生。並且強調公司內部挑選和培養極少數具有理工科基礎數學基礎的人材,比如我們組前幾年走了幾個數據分析和建模的人材,公司的HR不讓外招,全部在內部培挑選和培養出來。公司前幾年剛成立Data science新部門,包括了管理AI方麵產品,大部分人都是在印度雇傭,並成立了多個部門來管理。但顯然這些辦法都有很多的弊病,都在影響公司運轉和經營的質量和結果。因為學校的專業和基礎的訓練,尤其是數學和理工科方麵的訓練,確確實實決定了一個人在工作中在未來的工作中能夠走多高走多遠。

當然,以上200名最高平均年薪的工作排名可以看出來,一個人的選擇發展的專業領域和範圍是十分巨大的,無論是醫學院商學院法學院理工學院或者文學院,都是條條大路通羅馬。顯然,隻要父母和子女有選專業找工作的這個概念,並不需要怎麽強調他的重要性,看看這些勞工部的數據, 聽聽周圍認識人的信息反饋,就可以知道的比較清楚應該或者可以做出什麽選擇了。

最後的10個工作是美國排名近千名的最後的、最低工資的工作了。如快餐店食品和飲料服務員、洗碗工、收銀員、甚至廚師和洗發師,他們所做的也都是整個社會中不可缺少的、值得尊敬的、用自己的辛勤勞動換來較低工資的工作。記得二十多年前美國的News Week,報道和刊登過一幅照片,一位生物學女博士去當了大卡車的司機,因為當時有些生物專業不好找工作,所以她能上能下,選擇了自己喜歡的非專業工作。應當承認,一些美國人選專業找工作是非常能夠折騰。不過, 這應該是一個小概率的非典型的例子。希望絕大多數人都能夠順利的選擇到自己心儀的、喜愛一輩子的專業和工作。

以上的分析隻是本人的見仁見智,隻是井蛙觀天或一管之見。有遺漏和錯誤之處請高手更正指出或補充。

DoL Reference Link:
https://www.bls.gov/oes/current/oes_nat.htm#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