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情局證人,與石正麗工作過的美國人開口了
文章來源: 北美_原鄉人2020-05-02 14:44:52

4月27日,美國的確診數字突破了百萬大關,死亡人數也突破了5萬大關。麵臨著抗疫節節失敗,失業率接近3千萬,經濟不斷衰落和民主黨政治對手步步緊逼的競選戰的重重壓力,特朗普又撐不住了。百端無奈中,他選擇了繼續打摔鍋中國牌,雖然違反國際通行的刑事訴訟的無罪推定的基本準則,尤其是在世界兩個大國之間搞有罪推定,最後極有可能弄巧成拙,搬石頭砸自己腳,但特朗普作為一個公關輿論宣傳大師,他的險棋的確是有可能達到一石三鳥的部分效果。

第一就是繼續的打壓中國。尤其是中國取得了抗疫勝利的重大成果,並且在國際上不斷擔當起幫助援助其他國家抗疫的作用,國內經濟生產已經恢複,消費也正在開始向上攀升,顯出一副贏者通吃的架勢。對比自己國內的慘況,特朗普就氣不打一處來,惱羞成怒,不打你還打誰。第二就是繼續表演給自己基本盤的選民和美國人民看,他對中國是多麽的強硬。三個就是繼續他的貿易戰中所慣用的空手套白狼的辦法,爭取能夠通過有罪推定,先下手為強, 為他可能繼續增加對中國產品增加關稅或者撈其他的油水增加一點籌碼。

特朗普4月30日說他看到了將武漢一家實驗室與傳染病聯係在一起的證據。當被問及是否看到任何讓他高度相信武漢市病毒學研究所是疫情爆發的源頭時,特朗普回答說:"是的,我看到了。" 在白宮的記者問及是什麽讓他如此自信的細節時,特朗普回答說。"這個我不能告訴你。" 他接著威脅要用對中國繼續地增加關稅的手段來報複。

然而就在特朗普4月30日發表摔鍋中國的講話之前,美國媒體報道了一則重要的來自美國情報界的消息。一貫秉持著比較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美國情報界顯然與自己的總統有著很大的差別。美國情報界表示,同意 “廣泛的科學共識”,即冠狀病毒不是 “人造或轉基因的"。據路透社報道,美國國家情報局局長辦公室在一份聲明中說,美國情報界同意 "廣泛的科學共識",即新型冠狀病毒不是 "人造的或轉基因的"。該聲明繼續說:"國家情報局將繼續嚴格按照 "科學共識",對新型冠狀病毒進行調查。"國家情報局將繼續嚴格審查新出現的信息和情報,以確定疫情的爆發是通過接觸受感染的動物開始的,還是在武漢的一個實驗室裏發生的意外事故造成的。"

 

5月2日,美國《商業內幕》雜誌專欄報導,曾與武漢實驗室的科學家合作過的美國研究人員,被美國中央情報局約談過的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流行病學家喬納 馬澤特 Jonna Mazet,給出了冠狀病毒泄露的可能性極小 Extremely unlikely 的4個原因如下:

原因一:實驗室的樣本與新的冠狀病毒不匹配。
原因二:實驗室執行嚴格的安全協議
‘原因三:冠狀病毒是一長串人畜共患疾病爆發的最新案例
原因四:普通人比穿戴防護用品的研究人員更容易被感染

具體的原因原文翻譯如下:
原因一:The lab’s samples don’t match the new coronavirus

馬澤特通過PREDICT(美國國際開發署啟動的大流行病早期預警項目--PREDICT)認識並與石正麗合作。自2014年以來,石正麗所在的WIV小組已經從美國國家過敏性疾病和傳染病研究所資助的一項為期5年的數百萬美元的撥款中獲得了近60萬美元,用於研究蝙蝠冠狀病毒的外溢性研究。這筆贈款由生態健康聯盟管理,2019年又續簽了5年。然而,在4月17日的白宮簡報會上,美國總統特朗普質疑這項資助後表示,他的政府將 "非常迅速地結束這項資助"。一周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取消了這項資助。

該項目已經在包括WIV在內的30個國家培訓了工作人員並資助了實驗。馬哲特說她最近和石正麗聊過,說起石正麗她絕對肯定地說,在疫情發生之前,她從來沒有發現過這種病毒。" Mazet補充說,"石正麗建立了一個安全的、共享的數據庫,PREDICT成員可以將他們的工作上傳到這個數據庫中,以便公開發布。"

原因二:實驗室執行嚴格的安全協議
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病毒學研究所的P4實驗室(WIV)是中國唯一的生物安全4級實驗室,也是世界上僅有的十幾個生物安全4級實驗室之一。科學家們在這類設施中研究人類已知的最危險、最具傳染性的微生物。該研究所的一些研究人員,包括病毒學家石正麗在內,已經收集、采樣、研究了中國蝙蝠的冠狀病毒,並對其進行了循環傳播。2013年,石正麗和她的合作者們在昆明附近的石首山洞裏找到了最有可能導致SARS傳播的蝙蝠群。在她的團隊對COVID-19病毒進行測序後,石正麗曾告訴《科學美國人》記者,她迅速查看了實驗室過去幾年的記錄,檢查是否有意外,尤其是在處置過程中的意外。然後,她將新的冠狀病毒的基因組與她的團隊收集到的其他蝙蝠冠狀病毒的遺傳信息進行了交叉比對。它們並不匹配。"這真的讓我放下了心事,"史正麗補充說。

根據《華盛頓郵報》報道,2018年,美國官員對WIV的安全問題提出了擔憂。但馬澤特說石正麗在實驗室和野外的工作都是無可指責的。"在野外工作時,他們穿上了極端的個人防護裝備,包括多層手套、護眼、全身防護服和口罩等。"  Mazet 補充說,從蝙蝠身上收集的樣品會被立即分割成一些小瓶,其中含有使病毒失活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容器,離開病毒活著的容器。然後,所有的樣品都被當場浸入液氮中,在液氮中冷凍,然後將小瓶消毒後運往實驗室。在那裏,科學家們穿著個人防護設備(PPE)將樣品卸入設置為零下80攝氏度的冷凍室。當這些小瓶被冷凍起來後,科學家們就會把它們卸入設置為零下80攝氏度的冷凍室。Mazet說,在以後研究這些樣本時,研究人員隻使用那些已滅活的、無感染性的樣本,並補充說,帶病毒的小瓶被鎖在一個特殊區域。

原因三:冠狀病毒是一長串人畜共患疾病爆發的最新案例
專家說,與其說是泄漏,不如說是冠狀病毒更有可能是從動物宿主跳到人類身上的最新疾病。這種類型的跨物種跳,稱為溢出事件,也導致了埃博拉和非典的爆發。這兩種病毒都起源於蝙蝠,而遺傳學研究也都證實了新的冠狀病毒--2月份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它與中國蝙蝠群體中流通的冠狀病毒共享96%的遺傳密碼。每四種新出現的傳染病中,就有三種來自其他物種;這些病原體被稱為人畜共患病。冠狀病毒是上個世紀第七種人畜共患的人畜共患病毒。

原因四:普通人比穿戴防護用品的研究人員更容易被感染
馬哲特說,從蝙蝠身上采集樣本的洞穴和野生棲息地對人來說是危險的地方,因為人類可能會接觸到動物體內循環的活病毒。研究人員穿著完整的個人防護裝備在這些洞穴中航行;但遊客、獵人、偷獵者和其他以某種方式依賴動物為食物或貿易的人,則會徘徊到這些地方,而這些地方的保護較少。 生態健康聯盟(負責管理PREDICT與WIV關係的EcoHealth Alliance總裁Peter Daszak上周告訴NPR,他的同事們在東南亞每年 "發現有100萬到700萬人接觸到 "人畜共患病病毒。"這就是途徑。對我們所有在該領域工作的人來說,這一點是如此明顯"。2019年3月發表的一項研究甚至預測,蝙蝠將成為中國新的冠狀病毒爆發的源頭。這是因為大多數冠狀病毒--那些影響人類和動物的冠狀病毒--都可以在中國找到,而且許多蝙蝠 "在中國生活在人類附近,有可能將病毒傳播給人類和牲畜。"

結論:溢出效應將不斷發生
馬哲特認為,隨著人類進一步蠶食野生棲息地,而這些棲息地裏有我們以前沒有接觸過的攜帶疾病的物種,外溢事件的頻率將會增加。研究過去的外溢事件是如何發生的,以及哪些生境對此類事件的風險最大,有助於科學家預測下一次大流行。

馬澤特認為,實驗室泄漏論的持續流傳可能會侵蝕中美研究人員之間的信任,影響到中美兩國未來的科學合作和信息共享。"現在發生的社會學上的事情是我們最大的風險---如果是他們被置於顯微鏡下,誰會願意去研究這個問題?" 馬澤特說。"我認為現在發生的事情的真正危險是,像我和石正麗這樣的專家可能會因為政府的壓力而無法繼續合作鑒定這些病毒。" 馬澤特說。這將使我們更難發現COVID-19病毒的來源,也更難預測和準備下一次的外溢。

馬澤特最後補充說,她擔心指責遊戲甚至會在短期內危及生命安全。"如果我們把矛頭指向其他有最佳機會開發疫苗的國家,我們為什麽要指望他們自由地與我們分享呢?" 馬澤特說。"現在合作是關鍵,否則你有國家在平行開發的東西,你不能假設美國在所有事情上都是最好的。"

商業周刊文章出處:
https://www.yahoo.com/news/us-researcher-worked-wuhan-virology-121100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