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道聖誕老人是假的,為什麽我隱瞞了女兒10年
文章來源: 海外部落2019-12-25 05:21:57

作者:雲中漫步

【2015年,女兒第一次在新年鍾聲敲響的那一刻在Instergram上發布了這幅畫,這幅畫的印刷品被一位先生買走,作為新年禮物送給了自己的太太】

 

 

我第一次過聖誕節是在美國。1998年,我先生正在美國讀書,那年的聖誕學校安排他在一個美國家庭過節。當時正趕上我來美國探親,所以我也跟著一起體驗了美國家庭過聖誕的'儀式'。

 

其實,美國過聖誕節有很多‘儀式’,比如聖誕樹的裝飾,聖誕大餐的準備,而我印象最深的是,送聖誕禮物這個環節。美國人在聖誕季購物的場景讓我至今難忘。商場裏,每個家庭都推著一個大購物車,購物車裏堆滿了各種用品,小到襪子、手套,大到家用電器,聖誕夜前一天所有商店仿佛被洗劫了似的。記得當時我還總結了一句話,就是美國真是“物質極大豐富,人民為所欲為!”

 

聖誕節送禮物是每個家庭聖誕必須的曲目,無論什麽樣的禮物,不分貴賤,各個都包得十分精美,安放在聖誕樹下。吃完聖誕大餐後,家庭成員都會在聖誕樹旁席地而坐,等著分發禮物。每個人仿佛都懷著極大的好奇心打開自己那份禮物,盡管拿到的可能就是一雙襪子、一本書。

 

美國家庭買聖誕禮物應該算是一年中家庭生活的一件大事兒,開始我還覺得這種儀式有點過,但後來自己有了孩子,每年聖誕都重複著同樣的儀式,漸漸地開始感悟,其實家庭成員之間表達關心和愛的方式還是需要點兒儀式感。照在國內的習慣,如果你想送給孩子禮物,就直接送了。一雙襪子、一本書直接遞到孩子手上,不用費心包裝得多精美,既省事兒,也達到了目的。這種事情,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但從來沒想過送孩子禮物要有儀式感。

 

這種儀式感對成年人來說似乎有點做作,但對孩子來說這樣可以建立一種家庭關懷和愛的關係。孩子每年都盼著過聖誕????,盼著收到那份神秘的禮物。

 

在我們家,每年孩子盼著收到聖誕老人的那份禮物就更加有儀式感了。在國外長大的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完全接受的是西方文化,聖誕老人的概念是從幼兒園開始有的。盡管我們大人從來就知道這是一個‘神話’,但絕對不會點破。

 

這個過程要從我計劃來美國的原因講起,聽起來你可能都不信。

 

1993年,我第一次來到美國,因為我所在的公司在洛杉磯開了分公司。從小的家庭教育,好像從來沒有讓我對美國感興趣過,不像我周圍很多同學早早就有計劃到美國讀大學,或大學畢業到美國讀研。當時,我覺得偉大的祖國挺好,也挺有歸屬感,從來沒想過換地兒。

 

第一次來美國,我是被“小小世界”震撼到了。“小小世界”就是洛杉磯迪斯尼主題公園裏的“It's a small world"。“小小世界”這首歌的旋律在我來美國之前,我就非常熟悉,記不得是在哪個年代聽過,對於對世界知之甚少的我來說,迪斯尼的“小小世界”之旅,讓我找到這首歌的出處,我被美國迪斯尼的“小小世界”徹底洗了腦。我的腦海回蕩著那首“小小世界”,這首歌給我留下的畫外音:生活在美國的孩子太幸福了,我要有小孩,一定讓她從這裏開始!

 

沒人曾經告訴我“小小世界”到底是什麽含義。“小小世界”之旅,我也沒怎麽去留意這首歌的歌詞到底說了些什麽,隻是她的旋律,還有那個場景給我留下深深的印象。

 

1998年,我先生來美國讀書,穿梭在中美之間的我,一直沒有忘記那個畫外音,2000年我在舊金山生下我的女兒。她的童年就是在迪斯尼的夢幻中長大的。在女兒的童年,我一直堅守著一個信念,就是給她一個快樂的童年,讓她看到一個夢幻世界,這也就是我堅守聖誕老人這個秘密的原因。

【2016年的新年發布】

 

記得女兒在上小學的時候,還給聖誕老人寫過信呢,信都是在學校寫的。每年聖誕夜,我女兒會在家裏的壁爐前為聖誕老人準備牛奶和餅幹,等第二天早上睡覺起來,她會第一時間看看聖誕老人是否已經把禮物放在掛在門上的靴子裏了;看看壁爐前的牛奶和餅幹是不是已經被聖誕老人吃了(證明聖誕老人是否來過)。

 

每年聖誕老人送來的禮物都是我費盡心思買來、包裝的,記得包裝的時候還要特別留意不要用女兒常見的包裝紙,否則她就會知道這禮物是在哪家商店買來的。而牛奶,餅幹爸爸得吃幹淨,證明聖誕老人從千裏迢迢的地方趕來,順著煙囪爬進我們的家, 放下了禮物,吃了東西,然後離開。

【2017年的新年發布】

 

記得我女兒看的女生成長發育的係列書籍,都是我以聖誕老人的名義送給她的,也就是這個係列叢書,點破了聖誕老人的秘密,因為她在無意中發現了我提前為她準備的聖誕老人送的禮物(這套係列叢書為不同年齡的孩子介紹女生身體生理的變化,我是用這種方法給她一些生理知識)。其實,她逐漸長大,周圍的小朋友中間,也會有一些‘成熟’的孩子打破這個秘密,但當時她還是半信半疑的。可見,我們家的保密工作做得相當的好。

【2018年的新年發布】

 

多年來,我保守著這個秘密,這源於我一直認為童真不易。

 

我們通常的認知是孩子通過學習知識看到世界。但書本上的知識都是一樣的,而每個人的體驗是不同的,也就是成長的過程是不同的,它給了孩子認知世界的另一個途徑,這樣造就了不同的個性,打開不一樣的視野。童真的寶貴在於人可以在真實世界和夢幻世界裏遨遊,她會帶給你無限的想象,為你打開廣闊的視野,這是‘大人’們到達不了的境地。

【2019年的新年發布】

 

如今,女兒馬上20歲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對很多事情完全有她獨到的見解,她已經不是那個等著聖誕老人送禮物的女孩兒了,在某些問題上我們會有分歧,我經常告誡自己,我是大人,是俗人,而她還抱有純真,不要讓她變成我,她看到的世界和我看到的不一樣!

 

 

寫於2019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