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階段:大量華人外出淘金之謎 (3)
文章來源: mungji2021-04-06 13:56:31

早期澳洲華人的組成部份是恩平﹑開平﹑鶴山﹑新寧﹑高要﹑南海﹑番禺﹑順德﹑東莞等縣份中說粵語係地方語言為主,幾乎集中在廣東省的偏西南縣份廣東的東部及西部地區來澳的幾乎沒有紀錄。

其原因則源於廣東土客大械鬥。

廣東土客大械鬥自1854年到1867年,延續了13年,其中以1854年及1854年最為慘烈。土客大械鬥期間同時出現的是洪兵起事,而洪兵起事隻是其中的插曲。土客大械鬥表麵上是地區性的宗族械鬥,實際上是朝廷處置失當及文化衝突有關。連年的械鬥,社會經濟不振,大量的廣府人移往美加澳美洲等地,客家族移往東南亞,成就了當今的海外華人社會。當代對海外華人移民史的描述,廣府籍與客家族往往是各表一支,有意無意地淡化了這一歷史。

這裡僅擇閱極少部份當年的情況(詳情可參劉平著的“被遺忘的戰爭”,網上有商務印書館的PDF版可下載)。

1851 - 2年廣東中西部夏季水災,部份地區水稻幾乎棵粒無收,相當多的腳夫苦力失業,而財政枯竭的地方政府則強行收捐,為數眾多的人加入三合會尋求庇護。

鹹豐四年(1854年)

東莞三合會首遭壓製,三合會則在5月13日在東莞石龍起事,並攻陷縣城。新會香山順德增城開平佛山等地紛紛響應,甚而準備圍攻廣州。

開平大饑,米貴,升米錢七十文。人多饑死。

恩平自7月至次年土客械鬥連綿一年有餘,為禍甚烈。

廣州洪兵7月5日(農曆六月十一日),陳開首先佛山石灣起義,攻佔並火燒佛山鎮,聚眾十萬(1861年失敗)。

鹹豐五年(1855年)

12月新興﹑開平﹑恩平﹑新寧等縣土客大械鬥,適值糧食歉收,人民饑死無算。

開平﹑新寧﹑恩平“三縣之民數萬,道路流離,繈屬弗絕,父母妻子不能兼顧,一切牛馬服物發售,亦無有應者,受害之慘,南路為最”。

鹹豐六年年(1856年)

恩平等縣發生大饑荒,加上客民連營紮寨,恩平與陽江等地交通斷絕,米價陡升,一升米價值七十文,15歲以下男童賣價僅值一兩數錢,或易米一二鬥。

新寧土客彼此擄掠焚殺。土民逃往陽江,陽江客民則逃往新寧那扶等處寄居。

鹹豐七年(1857年)

3月客民將更合﹑合水兩洞土籍圩場直至高明城一帶焚掠殆盡….。

同治元年(1862年)

恩平開平新寧三縣客民逃回惠州﹑潮汕﹑原籍及往廣西各縣者已達數十萬人。客眾紛紛取道省佛回歸惠﹑潮﹑嘉原籍,或向他縣覓居。

同治三年(1864年)

客眾回歸惠﹑潮﹑嘉原籍者棲止無所,支帳而居,染瘟疫死者逾20000人。餘者遂僭往開平一帶,多為土人所獲,年輕男子悉載往澳門,賣往南美洲作苦工。期間被土民擄賣及自賣往南美洲的客民為數約20000 - 30000人。

同治五年(1866年)

男女客民共40000分作四班點驗,發盤費20餘萬両,押往高﹑雷﹑廉﹑瓊及湖南﹑廣西﹑福建等處分插。

回過頭來看華人合法在澳洲的入境情況:

 

維省Vic

紐省N.S.W

昆士蘭Qld.

1854

2341

 

 

1855

19000

 

 

1856

 

1806

 

1857

25424

 

 

1858

 

 

 

1859

 

 

 

1860

 

 

 

1861

24732

12988

538

1862

 

 

 

1863

 

 

 

1864

 

 

628

1865

 

 

 

1866

 

 

 

1867

 

 

 

1868

 

 

2629

1869

 

 

 

1870

 

 

 

1871

17857

7220

 

從早期澳洲華人縣份來源看,澳洲的資料是“四邑” ﹑“三邑” ﹑“南番順” ﹑ “鶴明 ”等。在維多利亞省早期的社團是“義興會”,會首李元三Lee Sam(1831 - ) ,早期在巴達維亞 Ballarat和本迪戈Bendigo當挖金工,後開舖為商,並為義興會首。有趣的是,“義興會”早在1820年代就在馬來亞柔佛州的天地會組織而成,馬來亞檳城喬治市的 Church Street 因義興公司曾座落於該街,而得中文名「義興街」。前麵所提及的雷亞妹和劉光明都是檳城人。在維多利亞省早期的華人近50000人,義興會人數則約在4000人,這就有意思了。而雪梨義興會主梅東星(1821 - 1919),在1852抵雪梨。兩人的籍貫不詳。

後期一點的社團是假如要追索的東莞公義堂,是東莞三合會的何六起事),同理要追索洪順堂的話,是佛山三合會的李文茂和陳開起事。

雷亞妹的信,應是知會台山的弟弟來澳洲謀求及避禍的。有沒有更多的意思,有待歷史資料的發掘才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