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7歲前未穿過鞋的農民談起
文章來源: 謙謙美君子2023-03-03 10:49:04

17歲前未穿過鞋的農民談起

 

3月的第一天,國內有“宇宙第一房企”之稱的碧桂園創始人與董事長楊國強先生正式交棒給女兒楊惠妍。在中國,長輩們把自己的公司傳承給下一代雖是陋習,但已是常態。而沒什麽文化的農民艱苦創業,逆襲成為億萬富翁的也並不罕見。但據說楊國強自幼家貧,到17歲前都未穿過鞋,卻真的令人唏噓不已。

 

楊國強                                            楊惠妍

從小不穿鞋子的或經常是光腳走路的人,腳肯定會經常受傷,比如踩到破碎的玻璃,踢到鋒利的石頭,或是釘子直接紮到你的腳板。 很難想象楊國強的這十七年時怎麽熬過來的,或許正應了“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的這句諺語,讓楊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我的童年是在湖南一個小鎮上度過的。湖南的夏季非常熱,我的玩伴因此夏天常光著腳,我有時也和他們一樣不穿鞋到在外麵玩耍。記得有一次特別熱,太陽把馬路邊上的瀝青都烤軟甚至冒出了油。我不小心光腳走在上麵,熔化的瀝青粘在腳板的那燙腳的經曆從此留在我的記憶裏,至今難忘。應該是從那以後就不再光腳到處跑了,這很可能也是我到現在這把歲數沒能大富大貴的緣故吧。

國父孫中山革命的理想有一條很簡單,就是讓“兒童應該有鞋穿”,原話是:“中國農民的生活不該長此這樣困苦下去。中國的兒童應該有鞋穿,有米飯吃”。為此,他奮鬥了四十年。

新中國誕生,“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但文革之前,像楊國強這樣雖然當家做了主人的農民卻窮得穿不上鞋的可能還不在少數。楊隻不過是太有名,他沒鞋穿的故事才被媒體關注到。沒有鞋穿,而且整整17年,現在的年輕人根本無法想象。

感謝改革開放,讓中國人民起碼都能穿上了鞋。我們現在每個人平均有個5 – 6 雙鞋,已是稀疏平常的事。改革開放的變化用“翻天覆地”來形容,似也不算過分。

俗話說“看人先看鞋”,對一個人來說,鞋子的式樣和狀態非常關鍵。鞋子與服裝一樣,是一個人審美觀、價值觀的外在表現。可是當一個人穿不起鞋,光著腳的時候,你又怎麽去衡量他呢?比如,17歲前未穿過鞋的楊國強。幸好,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人們大可理所當然地說:

  • 人不可貌相,海不可鬥量;
  • 窮則思變,文窮而後工;
  • 。。。。。。

正所謂“站著說話不腰疼”!別說17年,哪怕就一天,你能不穿鞋到外麵走走嗎?如果說夏天可以,那寒冬臘月呢?

 

二零二三年三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