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如何失去美國的》
文章來源: 謙謙美君子2022-11-03 12:04:47

《中國是如何失去美國的》

 

《紐約時報》專欄作者托馬斯·弗裏德曼(Thomas L. Friedman – 曾三次獲得普利策獎,美國新聞界的最高榮譽獎)11月2日的最新文章《中國是如何失去美國的》值得一讀,知己知彼嘛。

當未來的曆史學家回顧2022年的時候,他們會問:這一年發生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麽?中國與美國的脫鉤(Chexit)就是其中之一。

作者認為,2022年中國在習主席領導下推動中國結束了四十年來中國經濟與西方穩定的融合,這讓今天的西方跨國公司在考慮把他們的下一個工廠放在哪裏。“ABC - 除了中國,哪裏都行(Anywhere But China),”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2022年成了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人們會懷念已經逝去的時代,我們的世界將變得不那麽繁榮,不那麽一體化,地緣政治也不那麽穩定。

正如《紐約客》中國問題專家歐逸文(Evan Osnos)在10月份指出的那樣:“2012年,40%的美國人對中國持負麵看法;而如今,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數據,這一比例超過了80%。”如果中國有一個民主政府,現在政府裏肯定會有人想知道,“我們是怎麽失去美國的?”

怎麽會這樣?以下是作者總結的四個趨勢。

第一個趨勢始於2003年,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不久。當時中國市場改革的主要倡導者,朱鎔基總理下台了。朱鎔基希望美國公司進入中國,因為他相信中國公司必須在國內與最好的公司競爭,才能在世界範圍內有效競爭。但他遭到中國許多內陸省份的反對,這些省份由國有企業主導,沒有興趣也沒有能力像沿海省份那樣參與全球競爭,但它們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當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並獲得進入西方市場的巨大免關稅或低關稅待遇時,它承諾會簽署一項有關政府采購的世貿組織附屬協議,該協議將限製中國在進行巨額政府采購時歧視外國供應商的能力,但中國從未簽署該協議。相反,中國繼續將其巨大的國家購買力導向國有工業,並繼續補貼它們。太多的中國產業隻是複製或竊取在中國建廠的西方公司的知識產權。然後中國的產業利用他們受保護的國內市場擴大規模,在國內外與同樣的西方公司競爭,並得到北京的補貼。比如中國不公平地將美國信用卡公司拒之門外,盡管在世貿組織的仲裁案件中敗訴,但中國仍然隻是在慢吞吞地履行17年前許下的開放承諾。那時銀聯等中國公司已經在中國的信用卡市場占據了主導地位,而Visa等美國公司隻剩下殘羹剩飯。許多美國和歐洲的公司一開始對中國的市場操縱睜隻眼閉隻眼,因為他們仍然可以在那裏賺錢。後來他們向其政府抱怨,但不要求向北京抱怨,因為擔心報複。今天,他們在尋求將供應鏈擴展到中國以外的任何地方。就連蘋果現在也在實現生產多元化,更多地依賴越南和印度。習近平主席得到前所未有的第三任期,依靠的是馬克思主義和意識形態而不是市場和實用主義的綱領。對作者而言,這表明中國經濟的開放將不會持續下去。他不得不假設中國正在將自己與其他國家區分開來,並將建立一個與西方自由的、以市場為導向的模式相對立的模式。

第二個趨勢可以追溯到1989年天安門事件之後,當時中共領導階層設法以超級民族主義壓製中國年輕人對民主的渴望。在習近平領導下,現在中國的民族主義運動走得太遠了。當有人提出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時,回擊的聲音是這樣的:“你還沒意識到,你們美國人已經來不及了?我們大到不能再被呼來喚去。你應該在十年前就意識到這一點。

這導致了第三個趨勢:中國采取更加激進的外交政策,試圖在整個南海確立主導地位。。。讓日本、韓國、越南、印度及台灣等近鄰感到恐懼。

最後一個趨勢可能是最令人不解的:中國沒有進口有效的西方製造的疫苗來遏製新冠大流行,而是依賴於“清零”政策,將整個城市封鎖,並利用國家擁有的所有新工具監控:無人機、麵部識別、無處不在的閉路監視鏡頭、手機跟蹤甚至跟蹤餐廳的食客,他們必須出示二維碼,被掃描和記錄。這像是習近平在防控新冠的同時防止人們追求自由的戰略。

40年來,美中經濟一體化極大地造福了美國消費者。它也幫助數億中國人擺脫了極度貧困,抑製了通貨膨脹,並努力防止任何大國戰爭的發生。順便加一句,我這麽多年做的就是幫助中國產品銷售到美國,但一體化可能正在逝去。

青島全自動化碼頭 – 我公司大部分產品出貨港口

在美中關係的惡化中,美國並非無可指責。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從來沒有遇到過在經濟和軍事上都與之不相上下的地緣政治對手。來自北京的挑戰日漸加劇,美國從來都是不自在的,特別是因為中國的動力不是來自石油,而是它的儲蓄、辛勤努力以及自我努力。換句話說,中國人願意自我犧牲,成就國家民族的偉大,並強調教育與科學,正是美國人過去那一套。

習近平未能掌握的是21世紀最先進的技術 - 如半導體和mRNA疫苗,這都需要龐大而複雜的全球供應鏈,因為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在每一個日益複雜的組件上都做到最好。但這樣的供應鏈需要合作夥伴之間的大量合作和信任,而這正是習近平在過去十年中揮霍殆盡的東西。習近平相信中國可以自己在任何事情上都做到最好,但作者很懷疑:那就像是相信中國籃球隊總能擊敗世界全明星籃球隊。作者承認,中國人蓬勃發展,這對世界有益。但他擔心:今天,六分之一的人類在我們仍然緊密相連的世界中走錯了路。

可以肯定,作者的觀點代表的是美國人的想法,而中國政府則認為這一定又是美國“教師爺”的邏輯 – “我們不吃那一套“。

 

二零二二年十一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