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辦事的分寸
文章來源: 謙謙美君子2021-05-10 10:46:38

求人辦事的分寸

《增廣賢文》筆記二

 

老梁(梁宏達)在其第三集中解讀了《增廣賢文》的兩句箴言:

無求到處人情好,

不飲任他酒價高。

 

人不走不親,

水不打不渾。

 

萬事不求人                            混水好摸魚

第一句賢文的意思是:不求別人的時候人緣就很好,不喝酒就不會關心酒價高低。說的是你不麻煩別人,就不令人討厭,別人和你交往就沒有負擔。正因為這樣,你的人緣就好。

此句雖有道理,但每個人在現實生活、工作中都免不了求人辦事。千萬不要把求人當成一件很丟人的事情。你開口求人,得到了別人的幫助。如果你不是存心想占人便宜的話,你一定會找機會回報別人。這樣的一來一往,兩個人的感情就加深了,關係就建立起來了。所以,求人往往是建立關係的一種方式。一般而言,你身邊最好的朋友是你經常求他辦事或是你經常幫助的那種人。如果你從不求人,那麽你們的關係一定很平淡,至少不可能成為要好的朋友。

第二句才是的重點。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猶如一池清水,不去攪動時,淤泥和水是零距離,沒有任何交集。感情的建立就像攪(打)水,否則,大家縱然同在一個屋簷下,仍然可能形同陌路。人隻有互動才能提升人際關係,加深彼此的感情。

儒家思想是中國文化的精髓,追求“君子之交淡如水”,讚譽“萬事不求人”。坊間還有一種說法:“人到無求便是佛”。有求,說明有目的性、功利性。有求於人,腰杆子就不硬,說話的聲音要低幾度。如果無求,便會“無欲則剛”。

但時代在進步,兩千多年前的儒家思想猶如一百多年前外來的馬列主義常常不接地氣。現在的觀點認為隻有優勢互補,利益交換的朋友才能長久。當然如果隻是單向的求人或幫人,朋友也不會長久。為此,老梁在節目裏的的一個支招也挺有意思:如果你是資源比較多的一方,你需要有意給對方力所能及的償還人情的機會,他還舉了一個例子。總而言之,不管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我們都要主動去“攪動”,否則隻能是死水一壇。人不走不親,水不攪(打)不渾,道理雖然淺顯,卻是至理名言!

當然也要警惕那些故意和你套近乎,有意占你便宜,企圖渾水摸魚的“朋友”。自己剛做生意時曾有幸遇見過一位,容我有時間慢慢道來。

 

二零二一年五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