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封殺美國大豆?
文章來源: 謙謙美君子2019-06-05 07:59:13

永遠封殺美國大豆?

 

香港《南華早報》報道,中國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6月1日在中央電視台播放的新聞聯播節目中說,中國對美國實施的報複性關稅基本包含“所有美國對中國出口的農產品”。他說,“如果美國不解除所有的附加關稅,包括大豆在內的中美雙邊農產品貿易將永遠不會恢複正常”。韓俊警告說,“如果美國失去了中國市場,就很難重新獲取”。

農業部官員的意思應該是嚇唬吧。好像中國不要美國大豆,美國經濟就完蛋了?其實,美國農業隻占的GDP的1.12%。農民才占美國人口2%,農業工人僅兩千萬。

大豆的單位麵積產量隻有水稻小麥玉米的1/3 - 1/4,大豆是一種“土地密集型”產業,中國人多地少,在這方麵天然沒有優勢。拿我們的土地來種大豆,屬於得不償失。美國,巴西這樣人均耕地麵極其富餘,沒事還可以玩個休耕的國家才具備種植大豆優勢。大豆這樣的農產品,無需過多田間護理,收割簡單,多數生產環節都可以用機械代替。我在北大荒的軍墾農場呆過四年多,做為拖拉機手親曆了種植大豆的全部機械化作業的深翻和平整土地,播種,撒肥,撒農藥和收割的所有環節 - 的確如此。美國采用更大規模的高度機械化生產,一家人耕作上萬畝農田根本不在話下,因此生產成本最低。所以買別國的,無論產量,質量還是價格都沒法跟美國的比。下麵的數據能說明問題:

2017年11月30日,青島港到港的美國大豆銷售價格是3,420元/一噸。這裏已含3%的關稅。同日,黑龍江佳木斯的大豆多少錢呢?3,560元/一噸。佳木斯大豆這個價格,還沒有算一畝地國家補貼的60多塊錢。

佳木斯大豆多年平均的出油率約為16.5%,出粕率約為80%。而美國大豆2016年創了曆史新低的出油率是19.31%。

根據穀強平等學者的分析,2009年至2012年,中國大豆生產的物質和人工平均費用,分別為166.96和133.18元;而美國大豆生產的物質和人工平均費用,分別是236.5和21.26元。美國大豆生產的物質費用比中國高69.58元,人工費用比中國卻低111.92元。兩項合計,美國比中國大豆生產成本整體上低了42.34元。

更為關鍵的是,美國大豆生產不僅投入成本低,畝產量還比中國高。2009年至2012年,中國大豆畝產量平均為142.46公斤,美國大豆畝產量平均則為201.32公斤,較中國高出58.86公斤。

中美貿易戰開打,做為中國大宗購買的產品之一的大豆被用於報複手段,可以理解。但不買美帝的,我們的代替方案隻能是:

  1. 自力更生。但從上麵的數據看,經濟上完全行不通;
  2. 那買巴西等國的不就行了嗎?可其它國家出口的總和都不及美帝的,也滿足不了中國的需求。在市場供不應求的條件下,價格的上漲幾乎毫無懸念。即便算上25%的關稅,現在美國大豆的抵岸價格已和巴西大豆相差無了;
  3. 如果不買大豆,如何消除中美之間巨大的貿易順差?美帝已經負債累累不堪負重了,你要它怎麽辦?

規模化、機械化和轉基因技術,決定了決定了中國每年從美國進口數千萬噸大豆的雙贏現實。中國即使不從美國進口,也得從巴西、阿根廷進口。而巴西、阿根廷的大豆生產,實際上也控製在美國資本手中。

如果相應調高我們自己的關稅是迫不得已的話,我們還不至吃虧,因為增收了的關稅可以返回給購買方(一個口袋進,一個口袋出)。現在主動地宣布不從美帝進口,甚至威脅永遠不再進口,是否明智,值得商榷。可不可以不“一刀切”,即不是對“所有美國對中國出口的農產品”加稅呢?老美加了那麽多稅,唯獨沒有對我們的稀土加稅,這可以給我們提個醒,因為他們很清楚他們自己做這種高汙染和高成本的產品不合算。“在商言商”一直是務實的川普總統的行為準則,盡管有時確是“大嘴巴”。

消息人士稱,短期內強勁的中國需求可能促使巴西國內壓榨商將其昂貴的本地大豆出口到中國,並從美國進口更便宜的大豆。據稱,其它的小商家也已在跟進。比如阿根廷的壓榨商一直在采取類似的策略,最近預訂了3 - 4批美國大豆,同時向中國買家出口本土大豆。

我們以前隻算政治賬不算經濟賬,吃虧和當冤大頭的教訓已經不少了,難道還要繼續交學費嗎?

 

二零一九年六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