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弱者生存”的智慧
文章來源: 謙謙美君子2019-05-24 07:48:39

老子“弱者生存”的智慧

(先秦諸子學習筆記之三)

 

我們都知道進化論的原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是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在160 年前(1859年)在他的《物種起源》中闡述的自然界生物優勝劣汰的自然規律。

但很可能有人不知道,我國古代有一位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 - 老子,他早在2400多年前提出過與“適者生存”截然不同的“弱者生存”的概念。易中天教授在他的《先秦諸子百家爭鳴》的第33期就講到了這樣一個故事。 

《高士傳》卷上《商容》記載:“商容,。。。,有疾。老子曰:‘先生無遺教以告弟子乎?’’容曰:‘將語子。過故鄉而下車,知之乎?’老子曰:‘非謂不忘故耶?’容曰:‘過喬木而趨,知之乎?’老子曰:‘非謂其敬老耶?’容張口曰:‘吾舌存乎?’曰:‘存。’曰:‘吾齒存乎?’曰:‘亡。’‘知之乎?’老子曰:‘非謂其剛亡而弱存乎?’容曰:‘嘻!天下事盡矣。’”

譯文。商容,據說是老子的老師。商容病得很重,老子去看望他。

老子問:“先生沒有什麽遺囑告訴弟子我嗎?”

商容說:“正準備對你說呢。過故鄉而下車,你知道嗎?”

老子說:“不就是說不要忘記故人故鄉嗎?”

商容說:“過大樹而小步跑,你知道嗎?”

老子說:“不就是說要尊敬老者嗎?”

商容張開口,說:“你看我的舌頭還在嗎?”

“還在。”

“我的牙齒還在嗎?”

“沒有了。”

“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嗎?”

老子說:“是不是說剛強的容易消亡,而柔弱的容易生存?”

商容說:“哈哈,天下的道理都在這裏了!”

商容形象地用自己的舌頭和牙齒的存亡向弟子傳授了“剛亡而弱存”的道理。老子在其後來的《道德經》中更引申為: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易教授強調這裏難就難在“勇於不敢”。世上所有的事都是“一分為二”的,“勇敢”也如此。需要勇敢的時候勇敢,需要退讓的時候退讓,這才是“天之道”。宋代大詩人蘇東坡說的“大勇若怯”,是也。

改革開放之初,我們的國民經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針對當時有人希望中國“扛旗”和“當頭”,鄧小平以其豐富的鬥爭經驗提出了“韜光養晦,有所作為” 八個字的謀略。這實際上是鄧小平一係列重要戰略思想的核心,是歸納概括高度濃縮後的提法。可能會有人認為那隻是應對特殊形勢的“權宜之計” ,是“局部性策略方針”。但在《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63頁,鄧是這樣說的:“我們千萬不要當頭,這是一個根本國策。”他還一口氣講了三個“永遠”:“中國永遠站在第三世界一邊,中國永遠不稱霸,中國也永遠不當頭”。既然是“國策”又是“永遠”,謀略當具有長期戰略的指導意義。可以這麽說,鄧大人的“韜光養晦”就是現代版的“弱者生存”。

在中美貿易硝煙四起的關鍵時刻,重溫老子的“弱者生存” 的智慧,或許能幫助避免“上甘嶺”式的你死我活的兵戎相見。

二零一九年五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