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迷信
文章來源: 魯迅九2019-11-30 12:58:02

為過感恩節,大家都四處尋找火雞拿來烤,還有偷雞的。有位朋友烤了一隻美味的火雞。火雞下肚,美味上頭,這位朋友來了靈感,想起那個古老的問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我食入的火雞雖然沒讓我提起這個問題,卻讓我一心想要回答這位朋友的問題。

到底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這表麵看上去是個永遠解不開的死結、死循環,無頭,無尾。其實不然,萬物都有個起始和終止,就連博大的宇宙都還有個壽命。

蛋哪裏來的?雞下的;那下蛋的雞又是哪裏來的?是上一個蛋孵出來的;那上一個蛋又是哪裏來的?是上上一個雞下的......。總之,無論怎麽問下去,這蛋都是上一隻雞下的。

再從另個角度問,這雞是哪來的?是蛋變的;那這蛋又是哪來的?是上一隻雞下的;那上一隻雞又是哪來的?是上上一個蛋變的......。一句話,這樣問下去,這雞都是上一個蛋變的。

看來這個問題永遠都不會捋順出頭緒。其實,這都是障眼法伎倆,讓人走入迷信的漩渦。所有的宗教和政治迷信都是靠這個伎倆得逞的。要想破除這個迷信的局,就要以科學和哲學為手段,剖析這個雞和蛋的問題。

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的學說講的就是物種的逐步進化和自然的選擇的真理,而不是說關於蛋的進化。

現代科學認為,宇宙先有化學元素,再有有機分子,然後,就有了簡單的生命,再以後,就有了滿院子亂跑的雞、鴨、豬、牛、羊等生物以及主宰這些生物的人類。生命的產生都是以物種個體出現的,而不是以蛋的形式出現的。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類的生物是始終以蛋的形式存在的。生物能下蛋是為了繁衍,為進一步的適應自然的選擇和進化奠定基礎。生物物種的出現是有蛋的先決條件,而其產生的蛋是為了種族的延續。蛋中的所有進化的遺傳信息都來自其親體,而不是在蛋中無中生有。所以,作為一種物種的雞是決定其雞蛋的前提條件,即,先有雞,後有蛋。雞蛋是為了雞類的繁衍,而不是雞的存在是為了雞蛋的繁衍。

不僅雞下蛋進行繁衍,我們人類也是通過下蛋來繁衍。這區別是:人類把蛋下在自己的肚子裏,而不是像雞一樣到處找雞窩和稻草下蛋。待人類肚子裏的胎兒發育好了,就呱呱落地了。

對於那些仍在迷信中的人,我問一句:是先有人類,還是先有孩子?

上帝創造了這世界還有我們人類,並給予我們智慧。在這智慧的引領下,我們翻開聖經這本宗教的哲學來找答案。聖經上說,上帝用了七天時間造了這個世界和亞當、夏娃。從此,亞當和夏娃繁衍了如今的全球的人口。通過這本智慧的典籍,我們認定上帝當初造的是人、是雞、是一切生物物種等,而不是蛋。亞當和夏娃用他們的蛋給這世界帶來生機。雞用它的蛋給今天的感恩節帶來美味的火雞肉。

所以說,無論是從科學,還是從哲學的角度,永遠都是先有雞,後有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