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關於顏寧的爭吵畫上句號
文章來源: 魯迅九2019-09-26 12:12:13

最近,耳邊總是有吵吵鬧鬧的聲音,吵鬧一浪接一浪,鋪天蓋地,讓我的午覺都睡不成了。出去一打聽,原來閻潤濤在說顏寧剽竊他的成果,而顏寧的支持者和閻潤濤爭吵,還顏寧的清白。我看了一些為顏寧辯護的文章,發現這些文章並沒有說在點子上,辯護力度不夠,這就是為什麽這爭吵會持續不斷。為了能安穩地在文學城中睡好午覺,我決定幫助了斷這無休止的爭吵。由此,我開講一些相關的生物學知識。

從顯微鏡下的微觀角度上講,我們人體是由各種組織所構成的。人體組織又是由細胞群和細胞間質所構成。細胞是由細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所構成。細胞膜中含有鑲嵌蛋白。這蛋白可分成是接受細胞生物信號的受體蛋白,也可是進行細胞內外物質交換和轉運的蛋白。

細胞內外物質的跨膜轉運方式中有兩種形式的蛋白:一是,通道蛋白;二是,轉運蛋白。

通道蛋白一旦開啟,細胞內外連通,根據濃度滲透原理,高濃度的物質向低濃度擴散。但是,通道蛋白無法實現低濃度到高濃度的轉運。如果是低濃度向高濃度轉運,那該怎麽辦?現在,人們普遍認為這一從低濃度到高濃度的轉運是由轉運蛋白來完成的。

轉運蛋白在轉運時,不會像通道蛋白那樣使細胞內外相連通,否則,它就不是轉運蛋白,而是通道蛋白,而無法完成逆濃度梯度的轉運。既然細胞內外不能相連通,那麽在轉運時,細胞內外之間一定是處於相互隔絕的狀態。既要隔絕,又要轉運,於是人們構想出了這樣的轉運模型,見圖 01。這樣的模型目前是唯一能表達“既要隔絕,又要轉運”的狀態的,而無第二個模型可以表達這樣的轉運過程。這個模型叫做“交替開放模型”。還有個模型叫“電梯式開放模型”,它仍屬“交替開放模型”範疇。

圖 01雖然有點瑕疵,但是,還能用來表述,我們看到轉運蛋白原始狀態是閉合的,當需要轉運的底物(轉運蛋白要轉運的物質被稱為“底物”)來臨時,轉運蛋白的細胞外側端張開,接受底物,同時,轉運蛋白的細胞內側端關閉。轉運蛋白的細胞外側端接受底物後,也關閉,然後,轉運蛋白的細胞內側端張開,向細胞內釋放底物。在完成釋放底物後,轉運蛋白的細胞內側端關閉,回到初始狀態,轉運過程完了。

由於轉運蛋白是由低濃度到高濃度的轉運,必須克服濃度差所帶來的勢能差,根據能量守恒定律,這樣的轉運過程一定要有能量的支持,即,消耗能量。在圖02中,可見到這個轉運過程需要兩個ATP水解提供能量。圖02隻是個示意圖,不是特異地說明某個轉運過程。

轉運蛋白途徑不僅可以將底物從低濃度到高濃度進行轉運,還可以從高濃度到底濃度進行轉運,葡萄糖的轉運就是這樣的轉運。

以上介紹的細胞內外的物質跨膜轉運過程是國際上公認的假說模型,而不是某個人的專利,也就是說,既不是閻潤濤的專利,也不是顏寧的專利。如果閻潤濤非要說顏寧抄襲他的,那麽我要說閻潤濤同時又是抄襲其他人的。

我在此給做個公斷,從此,那些毫無價值的爭吵可以到此休止。

圖01,

圖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