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產發展的意義
文章來源: 國華P2022-05-02 06:57:17

中國大陸在過去四十年裏取得的巨大成就讓學者和政治家們開始爭論,在東方看似勢不可擋的崛起中,西方(包括美國)作為世界政治和經濟主導力量的衰落是否不可避免。中國大陸的經濟增長率可謂茲事體大,因為它涉及未來幾十年全球事務產生影響的主導體製:西方式的民主還是中國式的威權主義。

中等收入陷阱

1978年,鄧小平發起的改革開放,使中國大陸向國際社會和外國投資開放。2001年,中國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成為全球市場和價值鏈的積極參與者。由於這些和其他經濟政策,中國大陸成功地從低收入國家迅速發展成為中等收入國家(下圖 reddit)。換言之,中國大陸是全球化的受益者。數以億計的中國大陸公民有了更高的可支配收入,有多餘的錢來投資或消費。這一增長正擴展至城市以外地區,農村消費支出正在上升。這種日益增長的物質上的舒適,使中國大陸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感不斷提高。即便如此,像中國大陸這樣的國家一旦達到中等收入水平,就可能陷入困境:既無法與高收入國家的知識經濟、亦不再有能力與其已經脫離的低工資經濟國家競爭。

世界銀行對一些國家的“中等收入陷阱” (下圖 Bloomberg)進行了一項有影響的研究,發現阻礙中等收入國家達到了高收入水平部分原因是一些人稱之為“低生產力均衡”,即高技能工作(如醫療保健提供者、工程師或經理)中就業的勞動力占總勞動力的比例大大小於從事低技能工作(如農場工人、工廠工人或零售店員和收銀員)。令情況更不樂觀的是,許多小型和大型製造業企業將低技能工作轉移到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國家(如印度和越南)。這意味著中國大陸已經榨取了低技能製造業的所有價值,需要新的增長點。

中國的教育挑戰

世界越來越分為兩類:受過良好教育的國家和沒有受過良好教育的國家。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那些在提高高中、職業學校和大學的質量方麵也進行了大量投資的工業化國家(下圖 SDG Resource Center),基本上避免了中等收入陷阱,並向高收入地位邁進。例如,在新加坡,教育係統投資占年度國家預算的12%-35%,造就了一個受過良好教育、專業、蓬勃發展的中產階級,支撐了持續的經濟增長。同樣,韓國在教育方麵投入巨大,1970年至2016年間,韓國教育支出平均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41%。這導致了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力隊伍的出現,這幾十年來促進了國家的經濟發展。

一些專家觀察人士認為,為擺脫中等收入陷阱,中國大陸很可能會采取類似新加坡和韓國的發展教育舉措,即在全國範圍內對其教育係統進行大規模投資,從改善農村和職業學校到改善大學,以及擴大城市教育機會。這些教育投資,經濟學家稱之為“人力資本改善” (下圖 Twitter),通常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奏效。如果中國大陸在進行勞動力轉型的同時保持7%的年均增長率,到2035年,中國大陸的人均收入將達到5.5萬美元左右,這與2014年美國的人均收入幾乎持平。那一年,大約44%的美國勞動力至少受過大學教育,89%的人擁有高中文憑。但是,即使是樂觀的統計分析也表明,到2035年,中國大陸的教育將達不到這一水平。

因此,中國大陸政府隻有設法在人力資本和人均收入之間建立一種全新的數字關係,才能實現未來20年年均增長7%的希望。問題是,中國大陸是一個擁有世界上最根深蒂固的城鄉差距的國家。根據中國大陸的“戶口”或戶籍製度(下圖 ALTHEALAI),所有公民出生時都被分配到農村或城市戶口。這一製度通過為城市戶口持有人提供更大多、更好的教育機會,賦予城市地位特權。而2.6億中國大陸農村戶口持有者無法獲得城市提供的高等教育。即使當他們遷移到城市中心工作時,他們也會被落在後麵,因為他們的戶口迫使他們在他們被收養的城市裏以二等公民的身份生活。因此,中國大陸要想在世界上“受過良好教育”的國家中站穩腳跟,就必須認真改革戶口製度。

一個高收入的中國對世界其他地區意味著什麽?

著名的中國學者、斯坦福大學教授斯科特·羅澤爾(Scott Rozelle)曾說過,“如果中國繁榮起來,整個世界都會好得多。”他認為,由於繼續獲得許多低價商品,世界將從中受益,而中國大陸自己也會從中受益,因為個人財富的增加會抑製國內政治動蕩。這種成功可能向發展中國家表明,在使數百萬人擺脫貧困、實現廣泛的經濟增長和發展方麵,中國大陸特色社會主義(下圖 HKFP)是一種比西方實行的民主更可取的政府模式。

與此同時,中國大陸還是一個堅定的威權政府。這個政府有一個龐大的監控係統可以跟蹤人們的麵部表情,掃描他們的手機,甚至可以知道有人何時離家出走。中國大陸政府對新疆穆斯林少數民族維吾爾族公民的政策,顯示出中國大陸在其主導的世界秩序中,如何與那些令中國大陸不滿的國家和人民互動。中國大陸已經在通過其“一帶一路”倡議(下圖 ResearchGate)擴大其國際影響力。

現在要判斷中國大陸是否會繼續保持快速的經濟增長,還是進行必要的投資和社會改革,以使大多數公民進入中產階級還為時過早。但基於中國大陸在過去幾十年中在國家治理中表現出的決心和取得的進步,可以合理預期,到本世紀中葉時,中國大陸完全可能成為一個財富和政治影響力與美國及其民主聯盟相等的國家。屆時,國際秩序很可能將分裂成兩種對立的、不相容的政營集團。

* 本文大部摘自巴塔比亞爾題為“If China's middle class continues to thrive and grow, what will it mean for the rest of the world?”一文。阿米特拉吉特 A.巴塔比亞爾(Amitrajeet A. Batabyal)係羅切斯特理工學院(RIT)亞瑟 J.戈斯內爾(Arthur J. Gosnell)經濟學教授,1994年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農業與資源經濟學專業。他在生態學、經濟學、數學、運籌學和政治學的各種學術機構發表了600多篇論文、書籍、書章和書評。他2003年獲得北美地區科學委員會(North American Regional Science Council)頒發的傑弗裏 J.D.休金斯獎(Geoffrey J. D. Hewings Award),2004年獲得國際地區科學協會(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英國和愛爾蘭分會頒發的Moss-Madden紀念獎章(Moss Madden Memorial Medal),2006年獲得靶場管理學會(Society for Range Management)頒發的傑出研究成果獎,2007年獲得RIT董事會頒發的信托人獎學金(Trustees Scholarship Award),2013年獲得國際社會科學理事會(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Council)頒發的馬太·杜甘基金會獎(Mattei Dogan Foundation Prize)。

參考資料

Batabyal, A.A. (2021). If China's middle class continues to thrive and grow, what will it mean for the rest of the world? yahoo!news. 鏈接 https://news.yahoo.com/chinas-middle-class-continues-thrive-121317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