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中關係及前景評說
文章來源: 國華P2022-03-10 06:57:32

普京總統和習近平總書記共同簽發聯合聲明後(下圖 DWnews),西方國家紛紛警告說,中國大陸會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襲擊。迄今,大陸對俄烏危機的反應,並非挺俄的一邊倒。據此可以認為,中俄兩國顯然不具有傳統意義上的結盟性質,而更可能是建立在基於各自國家利益、既權衡利弊又稀微結盟的複雜國家關係。這一微妙的關係在大陸政府及外交部長就烏克蘭危機的公開發言中明白無誤:“中方一向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決定自己的立場和政策。……中俄關係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也就是說,不管是大陸,還是俄羅斯,對當前的烏克蘭危機,以及未來可能的台海,乃至南海(危機)的態度政策,取決於兩國國家利益在相關事件/危機的交集度。誠然,兩國目前關係緊密抱團取暖。是因為大陸和俄羅斯均視美國對他們各自核心利益構成威脅。無可否認,領導的偏好也對兩國關係起著關鍵作用。

因共同對手而聚集在一起

中國大陸與俄羅斯日趨密切至準盟友關係最顯著的特點,是他們對美國的共同威脅感知。以下事件促成了這種關係的形成以發展 -- 2014年3月18日,俄羅斯出兵吞並烏克蘭的克裏米亞,美國和北約盟國對俄實施製裁;中國大陸拒絕2016年7月海牙國際仲裁庭就菲律賓與大陸的南海島嶼爭端作出的裁決後,美國不承認並強烈反對中國大陸在南海違反國際法的非法海洋權益主張;中國大陸(因南海和台灣)和俄羅斯均被認定為國際秩序中的修正主義大國(下圖 SCMP);以及美國在這兩個國家的主要戰區 -- 西太平洋的中國和東歐的俄羅斯 -- 敵視性駐軍。

因此,中國大陸和俄羅斯幾乎是本能地尋求結盟與合作,以緩解西方對兩國的孤立,分散美國的注意力和資源,並使美國在這兩個戰場上的軍事計劃複雜化。而在2014年前,中俄關係頂多能稱得上正常,如果不是冷淡的話。因為那之前自視歐洲國家的俄羅斯一直都在爭取融入歐洲,甚至加入北約。

與俄羅斯的準盟友關係讓中國大陸增加了對抗美國霸權的信心 -- 俄羅斯的外交和軍事能力將被視為抵禦/反擊美國威脅的寶貴資產。隻要美國仍然是對中國大陸和俄羅斯的最大威脅,俄羅斯和中國大陸就會處理好分歧,共同對抗美國壓力這一最重要的目標。於是,就有了普京最近訪問北京期間中俄發表的聯合聲明,表達他們的共同立場和相互支持。

需要提及的是,中國大陸人也知道國家間的關係皆建立在利益之上。當中國大陸與其他國家發生衝突時,俄羅斯會以調解和援助中國大陸的名義來最大限度地實現自身利益。因此,中國大陸對俄羅斯方麵的評估是,莫斯科不僅認為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新冷戰”對俄羅斯有利,而且認為俄羅斯也有責任通過外交演習和操縱“利用和加深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猜疑、敵意和恐懼”。畢竟,大陸的經濟體量是俄羅斯的幾倍,人口10倍以上,還有著漫長的共同邊境。

這種暫時的、不確定的、脆弱的準盟國很容易受到美國、中國大陸和俄羅斯之間關係平衡變化的影響。一旦美國與俄羅斯改善了關係,或美國不再視中國大陸為主要威脅,俄羅斯與中國大陸之間的互信將受到影響,俄、中緊密關係可能被嚴重削弱。當下遭受西方全麵製裁的俄羅斯,在諸多方麵嚴重依賴大陸。如果中國大陸應對失據,俄羅斯會產生對中國大陸的不滿,甚至疏遠中國大陸,致兩國背靠背抱團取暖的準同盟關係名存實亡。而俄羅斯在南海和台灣問題上對中國大陸立場的支持力度,也決定著中俄友誼的可靠性。

從最高層自上而下

前麵提及,領導,尤其是中國大陸,的偏好對中俄關係的演進也有著重要影響。雖然美國因素是中俄關係的主要驅動力,但在中國大陸方麵卻有一個鮮為人知和模糊的驅動力:習的“俄國情結”。1949年後,新中國在其思想、政治、經濟和軍事體係中實行了全盤蘇化,蘇聯的思想和文化被中國大陸“深深地”崇拜、擁抱和吸收。中國大陸領袖習本人就深受俄羅斯文化影響,這是他2014訪俄時承認的(下圖 xinhuanet)。除對俄羅斯曆史和文化的懷舊和偏愛外,普京作為一個強人領袖的剽悍政策,也在中國大陸從上到下受到強烈崇拜,尤其他即使是在俄羅斯實力已經衰弱的國情下,先後在車臣、格魯吉亞、克裏米亞和敘利亞該出手時便出手的果斷。與此對應的是,中國大陸在麵對東南亞諸國在南海“非法侵占中國島礁”時軟弱無力的抗議譴責。普京由此在中國大陸被稱為“大帝”,很可能成為習希望獲得的地位和光環。中國大陸領袖的這種俄羅斯情節,以及美國視中國大陸為主要競爭對手、中國大陸為奪回其世界上的合法地位而與美國進行鬥爭的當下,與俄羅斯建立更近緊密關係的政策也就順理成章。

那麽,上升中的中國大陸如何看待與俄羅斯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以及中國大陸與俄羅斯合作的利弊如何呢?

大陸對俄羅斯國力的評估

在中國大陸,俄羅斯被視為美國和中國之後,僅有的三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大國之一(下圖 Quora)。該評估基於對俄羅斯綜合國力的判斷,而非其經濟財富或軍事資產等單一因素。在中國大陸戰略家眼中,俄羅斯的大國雄心與其仍在下降的能力難以匹配。而這正是俄羅斯不安全、焦慮和當今戰略選擇的根源。經濟陷入停滯的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2021年排名世界第11位,隻占中國大陸經濟的10%。軍力下降的俄羅斯,2020年的軍費開支為610億美元,隻有中國大陸國防開支的24%。與此同時,俄羅斯知識分子和精英人才外流,資本外逃繼續。從國內法規到國際競爭力,從人口數量和教育水平到不斷萎縮的高科技能力和軍事能力,中國大陸並沒有看到短期內俄羅斯國力止跌的積極軌跡,更無複蘇和發展的前景。

中國大陸還認為,俄羅斯的外部環境持續惡化,特別是在與西方的關係方麵,烏克蘭危機更讓這種關係幾近兵戎相見。全球治理,包括國際金融體係、貿易和氣候變化,俄羅斯的作用僅限於聯合國安理會的否決權。俄羅斯一直在積極努力鞏固其在歐亞大陸的主導影響力,包括建立了11個國家組成的獨聯體,但所獲政治經濟成果不多。中國大陸高度重視的俄羅斯軍事力量,也正在減弱。中國大陸有關俄羅斯軍力的論述指出,如果俄羅斯不增加軍事研發和係統升級的預算,它將越來越落後。

雖然如此,中國大陸戰略家高度尊重俄羅斯的戰略願景及其整合軍事力量、外交策略和混合戰爭來推進這一願景的強烈意願和能力。俄羅斯用有限的財力將外交技巧、戰略操縱和武裝鬥爭結合起來以實現地緣政治目標,這一四兩撥千斤的本事一直以來都為不具備該能力的中國大陸所欽佩。此外,在外交、軍事和情報能力方麵俄羅斯是除美國以外所有國家中最具優勢的國家,雖然其技術、經濟和金融方麵的實力讓人難以恭維。據此,中國大陸俄羅斯問題權威認為,俄羅斯的大國力量是建立在其破壞能力,而非建設能力上。西方有句名言,如果不能打敗對手,那不妨與他們聯手(If you can’t beat them, then join them)。俄羅斯不同,它無能力合作或領導全球合作,但拒絕接受這一事實,反倒以破壞摧毀的手段來掠取認為歸己的東西。正是基於對俄羅斯力量的了解,2022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中國大陸沒有一邊倒的支持俄羅斯。

決定中俄合作前景四因素 (下圖 SCMP)

1. 中俄對國際秩序有不同的看法。中國大陸和俄羅斯在如何看待自己在國際體係中的角色以及與國際體係的關係方麵存在著巨大差異。中國大陸領袖習近平指出,中國大陸是自冷戰結束以來國際體係的受益者。它支持符合其目標和規範的國際機構和協議,如世界銀行和巴黎氣候變化協定。然而,在人權等與現行製度規範相悖的問題上,北京試圖建立替代性的製度和模式。簡言之,中國大陸尋求改革製度,而非取代製度。即便中國大陸有“共同命運共同體”的願景,也不是要取代我們所知的當前國際秩序。作為現存體係受益匪淺的國家,改變國際體係意味著北京會失去很多 -- 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與西方的自由貿易等。因此,中國大陸的戰略基本上是“和平崛起”——在不發生戰爭或重大破壞的情況下超越美國,爭取全球霸權。這是習提出的“大國關係新模式”的實質,是一種避免衝突,權力和平過渡機製。

相比之下,普京稱蘇聯解體是一場悲劇,並將俄羅斯視為現有國際體係的受害者。俄羅斯的相對優勢——其軍事和外交實力,以及混合戰爭方式——在於其混沌戰略,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俄羅斯的影響力和議價能力。

2. 中俄對各自實力認知的偏差。中國大陸認為俄羅斯的雄心與其能力難以匹配。與希望穩定的上升中的中國大陸相反,實力衰退中的俄羅斯不喜歡世界穩定,以便能在亂世中混水摸魚。中俄都試圖修改國際秩序,但在想要改變國際秩序的過程和改變的程度上有所不同。一定程度上俄羅斯製造的混亂可讓大陸受益,因為這可分散美國的注意力,削弱華盛頓的戰略競爭對中國的影響。除這之外,中俄在國際秩序的願景上更多的是分歧。中國大陸眼中的國際秩序等級分明,中國大陸位於最高頂級。而俄羅斯則不在此列,得屈尊降貴於中國大陸之下。顯然,俄羅斯想要的是與中國大陸的對等地位。於是俄羅斯積極調整與印度、日本和東南亞的立場,來平衡中國大陸的地緣政治影響力。

3. 中國大陸擔心俄羅斯心懷鬼胎(為俄羅斯自身利益而出賣中國大陸)。中國大陸認為,俄羅斯不僅尋求成為國際體係中的“第三極”,還希望領導這一運動來製衡美國和中國大陸。北京認為莫斯科不會與北京一心一意對抗華盛頓,反而會利用美中之間的競爭為俄羅斯在世界新秩序中的領導地位鋪平道路。從俄羅斯與印度和越南進行的軍售和防務合作便可見端倪。

4. 中俄關係內涵不足,兩個經濟體並不互補。2021年,中俄貿易大大增長至1469億美元,漲幅38.5%。然而,這一增長的大部分來自能源價格的通貨膨脹。而中國大陸與越南的貿易額為1660億美元,與美國、歐盟的貿易額就更是天文數字,分別達7556億美元和19316億歐元(21335.40億美元)。俄羅斯方麵,即便有製裁、新冠疫情以及當時較低的油價, 2020年俄羅斯與歐盟的貿易額仍有近1750億歐元(1932.95億美元),在俄歐正常貿易的2013年,雙邊貿易近3500億歐元(3865.91億美元)。

此外,中俄貿易不平衡,中國大陸自俄羅斯進口總額的70%以上為自然資源。中國大陸正經濟轉型至人工智能和新能源等高科技。在新能源方麵,中國大陸減少碳排放的承諾最終將導致從俄羅斯進口的能源減少。由於俄羅斯在全球高科技產業中的實力遠不如中國大陸(或許軍事技術例外),在美中脫鉤的背景下,俄羅斯無法替代中國大陸在高科技產品方麵的損失。相反,倒是俄羅斯在2014年烏克蘭危機後一直依賴從中國大陸進口半導體芯片。最近的例子是,中國大陸無法通過采購俄羅斯大豆來彌補其因美中貿易戰中停購美國大豆的損失。俄羅斯不足500萬噸的大豆年產量,不到中國大陸從美國進口的20%(2021年為3200萬噸)。俄羅斯經濟的規模和結構,決定了其在中國大陸經濟的未來扮演的角色有限。

中俄關係展望 (下圖 Global Times) 

2022年2月4日,中俄聯合聲明宣布,兩國在國際政治領域相互依賴,友好沒有止境,合作沒有禁區。由此,中國大陸在烏克蘭危機中默許(默許支持)了俄羅斯的入侵。這反映了一個艱難的現實:麵對美國日益加劇的戰略競爭,中國大陸必須要這樣做,以得到俄羅斯的支持。盡管這與中國大陸國家長遠利益不一致,以及俄羅斯作為一個破壞性和剝削性鄰國的曆史。2015年6月27日,中國大陸外交部長王毅出席第四屆世界和平論壇時強調,中國始終是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是國際秩序的建設者,是國際秩序的貢獻者。因為北京注意到它從國際經濟秩序中獲得的巨大好處。具體到烏克蘭危機,“中方一向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決定自己的立場和政策。……”於是,至少兩家中國大陸最大的國有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及中國銀行已經對與俄羅斯相關的貿易融資實行限製。

十九世紀大英帝國首相帕麥斯頓( Palmerston)有一句名言:“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利益。” (We have no eternal allies, and we have no perpetual enemies. Our interests are eternal and perpetual )。驅使中俄關係緊密的最大因素是共同的美國威脅,以及中國大陸從領袖到普通百姓的普京情結。由於有美國情報界的2022年度國家威脅評估持續將中國視為最迫切威脅,和俄羅斯將盡其所能反擊俄總統發言人佩斯科夫所說的美國針對俄羅斯的經濟戰爭,中俄的準同盟關係將持續一段時間。至於這種準盟友關係能維係多久及其穩定性,就很難預測了。但可以預期的是,當美國不再同時將中俄視為主要威脅、最大修正主義國家時,中俄現在這種準盟友關係多半會隨之壽終正寢,從而讓傳說中的俄羅斯名言變為現實:中國和俄羅斯不可同甘,隻能共苦(China and Russia can only share miseries, but not happiness)。

*  本文部分內容參考了孫雲“CHINA’S STRATEGIC ASSESSMENT OF RUSSIA: MORE COMPLICATED THAN YOU THINK”一文。孫雲(Yun Sun)女士係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東亞項目高級研究員和聯合主任、中國項目主任。她專長中國外交政策、美中關係以及中國與鄰國和專製政權的關係。2011年至2014年初,她在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擔任訪問研究員。布魯金斯學會由外交政策項目和全球發展項目聯合任命,主要研究中國國家安全決策過程和中非關係。從2008年到2011年,孫雲為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駐北京的中國分析師,專門研究中國對衝突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外交政策。在加入ICG之前,她在華盛頓特區從事了五年的美亞關係工作。她先後從北京外交學院獲得國際關係學士學位和亞太研究碩士學位,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政策與實踐碩士學位。

參考資料

羅拉. (2022). 中國和俄羅斯威脅 民主國家需正確評估. rfi. 鏈接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20110-%E4%B8%AD%E5%9B%BD%E5%92%8C%E4%BF%84%E7%BD%97%E6%96%AF%E5%A8%81%E8%83%81-%E6%B0%91%E4%B8%BB%E5%9B%BD%E5%AE%B6%E9%9C%80%E6%AD%A3%E7%A1%AE%E8%AF%84%E4%BC%B0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2022). China’s approach to global governance. 鏈接 https://www.cfr.org/china-global-governance/

DW. (2022). 中國成為普京的理想夥伴和經濟命脈? 德國之聲中文網. 鏈接  https://www.dw.com/zh/%E4%B8%AD%E5%9B%BD%E6%88%90%E4%B8%BA%E6%99%AE%E4%BA%AC%E7%9A%84%E7%90%86%E6%83%B3%E4%BC%99%E4%BC%B4%E5%92%8C%E7%BB%8F%E6%B5%8E%E5%91%BD%E8%84%89/a-60928206

Martinez, M. (2022). 中國不太可能冒與西方決裂的風險幫助俄羅斯. 華爾街日報中文版. 鏈接  https://cn.wsj.com/articles/%E4%B8%AD%E5%9B%BD%E4%B8%8D%E5%A4%AA%E5%8F%AF%E8%83%BD%E5%86%92%E4%B8%8E%E8%A5%BF%E6%96%B9%E5%86%B3%E8%A3%82%E7%9A%84%E9%A3%8E%E9%99%A9%E5%B8%AE%E5%8A%A9%E4%BF%84%E7%BD%97%E6%96%AF-11646187067

Rapp-Hooper, M. Chase, M. S. Kamiya, M. Kawashima, S. & Hosoya, Y. (2019). Responding to China’s Complicated Views on International Order.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鏈接  https://carnegieendowment.org/2019/10/10/responding-to-china-s-complicated-views-on-international-order-pub-80021

Sun, Y. (2022). CHINA’S STRATEGIC ASSESSMENT OF RUSSIA: MORE COMPLICATED THAN YOU THINK. WAR ON ROCKS. 鏈接  https://warontherocks.com/2022/03/chinas-strategic-assessment-of-russia-more-complicated-than-you-th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