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供應商 (上) 與美中脫鉤
文章來源: 國華P2021-08-02 07:56:03

前總統川普曾對參訪白宮的客人說:“……我們損失了幾十億美元,如果我們不和他們做生意,我們就不會損失幾十億美元。這叫做脫鉤’ ……。”中國大陸“……如果不好自為之,我們就離開。……就這麽簡單。” (下圖 Belt & Road News) 之前,川普也曾公開表示,與中國大陸脫鉤一直是美國政策的選項之一。"在一係列前提之下,可以完全與中國脫鉤。” 美國前財長姆努欣(Steven Mnuchin)也曾說,"如果美國不能在公平競爭的基礎上參與競爭,那麽你就會看到脫鉤進程將繼續。"

於是,華為公司向美國客戶的供貨被中斷;華為也無法再獲得含美國技術的高端芯片(下圖 IPVM); TikTok與微信應用未來在美的生存有了問號;中國大陸大疆(DJI)無人機被禁止參與美國的政府采購項目; 美中互向對方商品征收額外關稅;鼓勵美國企業從中國大陸脫身,將生產轉移回美國,或轉移到越南或印度等對美國更友好的國家;由誌同道合的國家、組織和企業組成的“經濟繁榮網絡”。一時間烏雲密布,滿城風雨,美中分道揚鑣似不可避免,美中脫鉤儼然已在路上。近日,日本《日經亞洲》(NIKKEI Asia) 發布的蘋果供應商名單(Apple Supplier List),展示出高科技企業如何在美中脫軌的大氣氛下悶聲發財。

據《日經亞洲》近日發布的蘋果供應商名單(Apple Supplier List)分析, 2020年, 蘋果200家供應商中的51家來自包括香港在內的中國大陸,首次超越台灣的42家,上升到蘋果供應商家數第一位置(下圖 NIKKEI Asia)。蘋果以嚴格的質量標準著稱,進入蘋果的供應鏈是供應商成為世界上最好的供應商的“黃金通行證”。

蘋果在美國本土的供應商數量也從2017年的37家降至去年的32家,包括3M、康寧(Corning)、美光(Micron)、朗美通(Lumentum)和高通(Qualcomm)等,主要提供高價值的半導體和難以替代的材料。據專家分析,成本和質量是蘋果不顧政治壓力堅持在中國的主要原因:“沒有任何明顯跡象表明,由於地緣政治緊張或其他因素,蘋果已經減少了與中國供應商的采購和接觸。”這就是為什麽過去幾年,從立訊精密(Luxshare) (下圖1 NIKKEI Asia)到比亞迪(下圖2 EYESHENZHEN),許多中國供應商獲得了更多的業務。”

同樣的道理,蘋果每年在中國組裝超過2億部iphone。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曾指出:“中國已經進入非常先進的製造業,因此你會發現,在中國,工匠的技能、精密的機器人技術和……計算機科學……交織在一起…。這個交叉點在任何地方都很少見……因為我們喜歡的精度和質量水平,所以對我們的業務非常重要。”

大多數企業不要脫鉤,原因很容易理解。有美企高管說,公司“花了13年時間進入中國。高管都不想看到他們為在中國發展業務所投入的時間、精力和投資付諸東流。如今,英特爾每年向中國出口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微芯片,而中國市場約占全球半導體需求的50%。” 蘋果、英特爾和耐克(下圖 Google Images)都在中國創造了可觀的銷售額(分別占總收入的20%、28%和16%),並將其作為全球生產的重要基地。正如Basic Fun的首席執行官傑伊•福爾曼(Jay Foreman)所言:“中國提供了一整套優勢……訓練有素的勞動力、資金充足的基礎設施、良好的安全和質量控製體係、出色的交通和通訊點……,轉移將非常困難。……如果我們去越南…它的麵積隻有中國的10%。所以,如果你把中國5%或10%的產量轉移到越南,你就可能達到產能的極限……你可以去印度……但印度的基礎設施真的不是為這個而建立的。” 

美中難以脫鉤也反映到兩國的貿易中。雖然有脫鉤的大政策和加征關稅、科技實體黑名單,美中貿易量並未減少。如剛剛過去的5、6兩月,美中貿易就連續超過去(2020)年同期水平。

政府顯然也認識到,通過增關稅打貿易戰來實施美中脫鉤不現實。中國大陸不如預期那般衰弱、美國也不像川普相信的那麽強大。於是財政部長耶倫(Yellen 下圖 The New York Times)在7月17日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說,仍在征收的關稅已傷害了美國消費者。她認為,對中國征收的關稅沒有縝密思考過哪裏存在問題,以及什麽是美國的利益。那麽,貿易戰不打了? 脫鉤停止執行?美國和大陸各自的一些政策和行動或許能說明什麽 --

今(2021)年初,穀歌前CEO埃裏克·施密特(Eric Schmidt 下圖 FINANCIAL TIMES)擔任共同主席的中國戰略集團(China Strategy Group)撰寫了一份名為“不對稱競爭:應對中國的戰略與技術”的報告。拜登政府上任前後,這份報告在其團隊裏熱傳,且報告中的一些建議正被付諸實踐。報告呼籲美中科技“分岔(bifurcation),” 並具體建議美國應:通過投資國內基礎設施和“以聯盟為中心的生產”,建立更具彈性的供應鏈;新的多邊倡議,包括一個稱為“T-12”的民主國家聯盟,以協調應對技術競爭,成了一個“國際技術金融公司”,以及建立“多邊信托區”,在那裏可以安全地實現一體化。2021年5月,美國又召集了日本、韓國、台灣、以及歐洲的64家企業宣布成立美國半導體聯盟(Semiconductors in America Coalition,SIAC)。美國政府還出台政策禁止進口原產地為大陸新疆的太陽能電池板。美國的理由:供應鏈不能依靠價值觀不同的競爭對手,關鍵時候可能會被卡脖子;打擊強迫勞動和侵犯人權的生產廠家。

那邊廂,中國大陸在呼籲美國放棄零和思維繼續多邊合作的同時,也指示本國技術公司,如滴滴快行等,避免在美國進行首次公開募股,而是選擇在香港上市。中國大陸繼續悄聲不響地執行《中國製造2025》(重點發展領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核能或可再生能源電力裝備、農機信息整合係統、納米高新材料和模塊化建築及生物化學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 (下圖 WIKIMEDIA COMMONS)、中國大陸在加快、加大對半導體製造的投資……。大陸這樣做的理由是,實踐證明,關鍵時刻核心技術會被卡脖子。

美中要不要脫鉤, 抑或是美中能不能不脫鉤?

參考資料

美國之音. (2020). 特朗普勞工節講話:與中國經濟脫鉤美國不會吃虧. 鏈接 https://www.voachinese.com/a/trump-labor-day-speech-20200907/5574212.html

Black, S. & Morrison, A.J. (2021). The Strategic Challenges of Decoupling.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鏈接 https://hbr.org/2021/05/the-strategic-challenges-of-decoupling

Cheng, T. & Li, L. (2021). China ousts Taiwan as Apple's biggest source of suppliers. NIKKEI Asia. 鏈接 https://asia.nikkei.com/Business/China-tech/China-ousts-Taiwan-as-Apple-s-biggest-source-of-suppliers

Girard, B. (2020). From the Deal to Decoupling: Trump’s Evolution on China.THE DIPLOMAT. 鏈接 https://thediplomat.com/2020/09/from-the-deal-to-decoupling-trumps-evolution-on-china/

Johnson, K. & Gramer, R. (2020). The Great Decoupling. FP. 鏈接 https://foreignpolicy.com/2020/05/14/china-us-pandemic-economy-tensions-trump-coronavirus-covid-new-cold-war-economics-the-great-decoupling/

Rappeport, A. & Bradsher, K. (2021). Yellen Says China Trade Deal Has ‘Hurt American Consumers’. The New York Times. 鏈接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16/us/politics/yellen-us-china-trade.html

TRADING ECONOMICS. (2021). China Balance of Trade. 鏈接 https://tradingeconomics.com/china/balance-of-tr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