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炒軟肋:失敗的斷舍離,內戰的導火索
文章來源: 王府劍客2021-09-13 04:36:42

活動ID: 阿榕

 

當年找到第一份工作的公司是一個很小的公司,每個人之間都很熟悉。工作後不久,有一次和老板及一個同事出去吃飯,那個同事說:我覺得阿榕有一種能力,總是能想到所有可能發生的事情,並采取相關行動

其實,這句話如果用中文形容我性格裏的這個特征,幾個字就夠了-那就是防患於未然

這個性格帶給我的益處大,還是麻煩多?現在還真是搞不懂。但它屢次成為我和老公吵架的導火索倒是真的。

話說我和老公,結婚幾十年,也算是感情和諧,琴瑟和鳴。兩人都喜歡經常出去走走,打打球,看看電影,讀讀書,會會友。到這個歲數了,每晚兩人出去走一大圈,也總還能聊個不停。

當年認識沒多久,就發現和老公可以成為很好的隊員,因為大多數事情兩人都頗有默契,很快會達成某種共識。那時誰都沒有預測到這個隱藏的導火索。

“防患於未然的精神被我用到家裏後,變成了兩個字備份。不管是衛生巾裏的麵紙手紙,還是廚房裏的油鹽醬醋,還是冰箱裏的雞鴨魚肉,我都要稍微過剩些。平時工作忙還要照顧娃,發現家裏卻這少那的時候,心裏會有很強烈的焦慮感。

老公卻是個心大的人,總認為船到橋頭自然直,不喜歡提前做準備。看到我購物車滿滿地裝回家,總不自覺地皺一下眉頭。

同時他在家喜歡做的事有兩件:一件是隔三差五就樓上樓下收收他認為沒用的東西,興高采烈地送垃圾場;二是看到家裏有沒拆的包裝,一定要打開看一下。

記得孩子小時侯,生日趴和聖誕節經常收到自己用不到的禮物,我的意思是留一留,以後有機會再送出去,有點廢物利用的意思。但總被人家搶先拆開,於是我的計劃次次都泡湯。

隻皺下眉頭送送垃圾拆拆禮物也就算了,這幾年前後發生的兩件事卻使兩人大動幹戈。在一起這麽多年,別的事都已經磨得沒啥脾氣吵不動了,還能吵得起來的都是因為斷舍離的那些事。

有一次是這樣的:疫情開始的前幾個月,在幾個朋友的攛掇下去參加旗袍秀排練,還沒等到正式演出疫情來襲,所有活動都取消了。

那時我每次排練都拎著一個紙袋子,裏麵放著發卡項鏈一類的小玩意兒。活動取消後順便掛在了衣架上就忘記了。後來有一天突然想起也是怎麽都找不到。

不消說,又被某人扔了!理由是家裏存那麽多紙袋子不安全,有安全隱患。

雖然有些氣急敗壞,這次我沒太急,畢竟疫情遙遙無期,這些秀也是風裏霧裏不知何時再續。但那些小玩意雖不值多少錢,畢竟也是主辦人萬裏迢迢從國內購來的,心裏又氣又疼,賭氣半天沒和他說話。

想來真是很奇怪:我倆別的事都能說得通講得明白,為啥這事就是講不通,越講越擰巴呢?架吵了好幾次,好像什麽都沒變。我還是不停往家搬的那個,他還是不停往外扔的那個。

我倆也認真爭辯過幾次,我說防患於未然可以減輕我的憂慮,讓我在危急的時候有所準備。他說為什麽因為那些沒發生的事情給自己背那麽多負擔?即使有什麽事也都是小事,沒準備也能輕鬆度過。結果誰都說服不了誰。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我因為購物比較激進,同時又不太善於組織計劃,經常碰到菜壞了肉過期了的事。背著某人偷偷扔掉,心裏不是沒有愧疚和自責。

某人呢,因為扔東西激進,家裏東西找不到的時候,從小到大,孩子找不到東西時,第一個反應都是-“又被爸爸扔了”! 看到某人跳進黃河洗不清一臉竇娥冤的模樣,我心裏那個樂啊,好解氣的感覺。

當然,家裏東西被扔得多了,經常會顯得明窗淨幾,我也不得不承認感覺確實不錯。

而有時出門的時候,因為我的多慮而多備了的東西正好被用上了,那就輪到我自吹自擂啦。

凡夫俗子的生活,架也還是要吵的,然後該買的還是要買,該扔的不該扔的都還是要扔。好在吵架之後總可以氣消,還會像沒事人一樣一起打球看電影聊天。

一次次失敗的斷舍離,極簡生活對我可能永遠隻是一個遙遠不可及的夢了。看來我一般是要把防患於未然進行到底啦。反正有某人習慣性的一掃而空,我又不用擔心我家被我變成一個大的貯備室或垃圾場,我怕誰。

回頭一看,天哪,本來打算留著中秋吃的月餅果然又沒留住,已經被某人提前拆開,就快要吃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