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炒軟肋:在股市裏跌跌撞撞
文章來源: 王府劍客2021-09-11 00:38:36

活動ID: 股市新手

股市的誘惑也是生活中眾多誘惑的一種,股票的迷惑性在於它給炒股者提供了幻想,使人時刻麵臨著選擇, 有選擇就有“賭”的成分存在。股市漲跌盈虧的不確定性和難以預知性極大地刺激人們追求財富的欲望, 股市中充滿了貪婪和恐懼、幻想和賭性。

1999年我換了新工作,工資也增加了,有了一點閑錢就開始折騰了。當年還沒有聽說財務自由的概念,用錢去生錢還是知道的,於是也想到股市裏碰碰運氣。

上個世紀90年代的股市真的是芝麻開花節節高。1998年納斯達克上漲了39.63%,1999年漲的更猛,上漲了85.59%。周圍的朋友都在買股票,聚會的時候也都是股票的話題,好象不買股票就沒有跟上潮流一樣。

買什麽公司的股票呢,當然是高科技股票。在Y2K前幾乎所有的高科技股票都瘋漲。記得有個叫I2 Technologies 的公司,是一家business to business的軟件公司,股票的代號是ITWO,在1999年漲了5倍。我開始買的時候已經是高位了。

2000年不論是在股票的曆史上,還是總統選舉的曆史上都是不能忘記的一年。納斯達克在2000年3月10日到達5,048點。2000年11月的總統選舉當天沒有出結果,花了五周時間,美國最高法院做出對布什有利的裁決,否決了佛羅裏達州的重新計票,戈爾接受了最高法院的判決。在這段時間內,重新計票和法庭裁決加劇了市場波動,從2000年選舉日到最高法院裁定總統結果,納斯達克下跌了近20%。

進入2001和2002年網絡泡沫徹底破裂,大部份科技股票都下降了70 – 80%。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到2002年10月,從2000年3月的峰值下跌了78%,我買的股票ITWO也從2000年的100多下跌到2002年幾塊錢。納斯達克指數直到2015年才重新回到5000點。

在買股票之前我也花了幾個月的時間,看過幾本股票投資的書,知道要投資組合多樣化,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1999年開始買的時候我把20%的錢放在ITWO上,隨著它不斷地下降,我不斷地買,最後差不多50%的資金都在ITWO上了。

股票投資的另一條原則是止損,買之前我定的止損標準是下降了20%就賣掉執行止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是一個血淋淋的過程,是對人性弱點的挑戰和考驗。鴕鳥心態,認為不割肉,股票還是那麽多股票,股票跌了還有漲回來的可能,一但割肉虧損就成了事實。僥幸的心理作祟,盡管也知道下降趨勢已經破位,但由於一直在猶豫,總是想再看一看、等一等,導致錯過止損的大好時機。最後不但不止損,反而是補倉。

違背上述兩個股票投資的基本原則的結果是可想而知的。股市就是一個不斷地引誘你,不斷地恐嚇你的到處是圈套的投資場所。低買高賣,看似很簡單,其實很難。20多年前初入股市以幾萬塊錢的代價交了學費,花這麽多錢買了這條“軟肋”,隻見了一次“外婆”(wipe 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