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炒軟肋:“差不多”的福與禍
文章來源: 王府劍客2021-09-09 02:57:26

 

爆炒軟肋:“差不多”的福與禍             

活動ID: 差不多

 

中學時期是人生成長的敏感階段,逆反心理,個性膨漲。一度期間,我們班流行起外號,這外號,往往也是你的軟肋,我的外號:“差不多”,就是那個階段的產物。

說起外號與個性,還真是很形象。比如說:我們班副班長,張純才,總愛跟老師打小報告,班裏調皮搗蛋的男同學恨他,外號:“張蠢才”(為老師一人,得罪一批人,是不是很蠢?)。

再說我們班美女,朱玉枝,婷婷玉立,很吸男生眼球,女生們忌妒她。外號:“豬一隻”(真是太損人了,現在想想,都受不了)。還有一位練體操的女同學,愛顯擺,上體育課時,時不時地空翻兩下,以示自己的功力,得嘍,大家就送她個外號:“空翻”。另外一位跳舞好的美女,走路一顛一顛的,常自豪地、眉飛色舞地向我們顯擺兒:“會跳舞的人都這樣走路,那叫起範兒!” 好勝心強的少女們心想:“有什麽了不起,才不叫你範兒呢!美了你!”。於是,我們就叫她:“顛兒”。

我的外號:“差不多”,是來源於一次班會上。老師在會上嚴肅地指出:“有的同學,明明可以拿高分,就是不認真檢查,一篇很好的作文,錯別字不斷;明明會做的題,卻把題目看錯,加號/減號分不清。你批評她,她還滿臉不在乎的樣子,給你拋一句:“差不多就行了”。這種差不多的思想是要不得滴!是成不了大氣侯滴!是會出大事情滴!”。會上,老師給我留著麵子,沒點名批評,但已經引起大家猜疑。老師說過:“會出大事情的”。老師的話很快就被靈驗了。

那時的我們,很多人都騎自行車上學或放學。那天下午三點多鍾,我和“顛兒”,放學後,邊騎車邊聊天,聊得正起勁呢,眼看就要錯過家門口了,我趕緊跟“顛兒”,揮手道“Bye ”,隨眼瞥了一眼左邊的馬路,就騎車穿過,這時,忽聽見“顛兒”大喊:“小心,車!”。我巳感到一個黑糊糊的大家夥,從我左手邊壓近,說時遲 那時快,我趕緊把自行車把扭轉過來,拚命向正前方緊蹬兩步,這時大車軲轆巳經碾到我的自行車軲轆,我從自行車上摔到地上,隻聽一聲巨大的刹車聲響:“吱吱…吱!”。車子終於停在我腳邊,我趕把腳抽回來,嚇得呆呆地坐在地上。

這時人們忽拉一下圍了過來,司機也從駕駛座上,跳了下來,來到我身邊,這摸摸,那看看,哆哆嗦嗦地問:“你沒傷著吧?”這一問,好像提醒了我什麽,我忽地站了起來,好像要逃離一場惡夢,嘴裏喊著:“躲開呀!躲開!我要回家。”人們迅速地讓開一條路,馬路兩邊的車都停了下來,我推著我的自行車,猖狂地逃離現場,進了大院的門口,“顛兒”也不回家了,跟在我後麵,進了大院。我把壓破了輪胎的自行車,丟在樓門口,蹬蹬蹬地上了樓,打開自家門,衝進去後,趕緊把門關上,一顆心,咚咚咚直跳。不知過了多久,我的心慢慢平靜下來,隻聽有人敲門,開門一看,是我的同學“顛兒”。

我問:“你怎麽沒回家呀?”

“樓下有人找你,已經等了半天了,是那位司機叔叔”。“顛兒” 膽怯地說。

“我不想見任何人,我媽馬上要下班回家了!”。我生氣地說。

“司機叔叔一定要見你和你父母!”“顛兒”一臉無耐,著急地說。

我無語,跟著“顛兒”來到樓下門口。

司機叔叔一見我麵,氣就不打一處來:“多危險,多危險,你差一點就沒命了,你知道嗎?”他大聲地吼著。

“我今天正好剛送完客戶,不趕時間,車開得慢,又及時刹住了車”。

“你這孩子,怎麽過馬路不看車呢?”

“我看了,看了一眼,差不多就行了!” 我懦懦地說。

“看什麽了,你看!我這麽大一輛車,你看見了嗎?還差不多呢!不行,這事,我一定得跟你父母說!”。

“叔叔,我知道錯了,千萬別告訴我媽,她馬上要下班回家了,她會嚇壞的”。我懇求道。

“你媽嚇壞了?那我還嚇壞了呢!多危險,我想想都後怕!你這麽一個黃花閨女,要是沒了,我一輩子都自責!不行,我必須要向你父母交代一下!讓你父母好好地教訓你!”司機叔叔不依不撓地繼續吼著。大院裏圍觀的人越來越多,我好多同班同級的熟人也夾雜在裏麵。

後來的結果,可想而知。我媽知道全過程後,立馬哭了起來,恨鐵不成鋼地邊哭,邊拍打著我的肩膀說:“還差不多呢,你差點沒了命,你要是沒了命,你讓我怎麽活啊!嗚嗚…嗚”。

這件事後,我的外號就徹底著實地落在我頭上。“差不多”出車禍了!“差不多”差點兒就沒命了!一時間,鬧得人盡皆知。當我再次出現在學校和教室時,我的頭上就頂著“差不多” 這個外號,它如同“緊箍咒”,時時刻刻地被老師、同學們敲打著!

俗話說:大難不死 必有後福!軟肋被抓後,又被套上“緊箍咒”。我開始真正地改進自己粗枝大葉的壞毛病。這以後,我學習成績更好了,做事情更讓人放心了,當上班幹部,考上大學!一路順風順水!但是,話又說回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表麵上看,我的個性改了,但骨子裏,我還是大大列列、“差不多”的本性。

從找對象,結婚,生孩子,我從不去刻意規劃、去拚命爭取,總是差不多就成,順其自然。上大學時,青春期的女孩子,常會在一起,描述著心目中的白馬王子:“一定要高,要帥,要聰明,要幽默,要會疼人,還要專一,要讀書好,要家境好”。聽到這些描述,我常常會哈哈一笑,那是夢中的王子,現實中哪裏有這麽完美的男孩子。當被問及我想找什麽樣的人時,我常常會回答說:“我不知道,全憑感覺,差不多就成,還是那句口頭禪!”。

帶著這種“差不多”的心態,我走南闖北,結婚,生子,成家立業!有著一份自己喜愛的職業;和睦的家庭及快樂健康的家人。“差不多”這軟肋,無形中也讓我獲得了一種豁達與安逸的福份。正所謂知足者常樂,就是這個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