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隔離讀書筆記:淺談方方小說《萬箭穿心》
文章來源: 空山野鶴2020-04-29 08:25:28

方方在國內引起不小的旋風,盡管眾說紛芸,可方老太太,總的來說,還是貶多褒少,在國人眼裏基本成了反麵人物。

但我卻固執的對方方抱有一份好感,這份好感來自曆史,來自記憶深處,那是我少女時期讀過的第一篇方方小說《大篷車上》,雖沒有什麽引人的情節,結構也簡單,但我喜歡那璀璨的文筆,健康明快的精神,當時我想,年輕的方方,應該是一個才華橫溢,陽光燦爛,挺有風骨的女孩子吧。

所以,讀方方日記, 暫且不談它的社會效應 ,更讓感到失望的倒是文章本身,囉裏囉嗦,毫無動人之處,於是我開始去讀方方小說,想了解一個作為作家的方方,也算是一種積極的居家抗疫方式吧。

讀了幾篇還是很喜歡的,比如那篇《水在時間之下》,很見功力,可再讀下去,突然有了一種感覺,她已經不是我記憶中的方方了,她好像就是為了寫小說而寫小說,哪怕是寫一個現實生活中的小人物,也是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動不動就自殺,或者筆風一轉,就叫她的人物得絕症死去,過於突兀的情節,過於直白的敘事,使她缺少了一些文學的審美情趣,隻剩下聲嘶力竭的講故事了。

最近讀了她的《萬箭穿心》,小說並不是她作品中最出色的,但因拍成了電影,還是有一定影響力的,並且是她不多的一部描寫武漢市井生活的作品,講的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武漢家庭,妻子潑辣能幹,有些姿色,老公溫爾文雅,大廠中層幹部,還有一個聰明可愛的上小學兒子,他們剛剛分上了一套可以晀望長江的房子,真的,這樣的生活,對於當時社會大背景下的中國百姓,也就滿足了,盡管避免不了磕磕碰碰,奔波艱辛,可豁達能幹的武漢人,大概率下,還是能把這樣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過成一個其樂融融的人間喜劇的。

但方方還是把它寫成了一個苦的不能再苦的悲慘故事。

簡單介紹一下情節,老公馬學武出軌,不想失去丈夫的妻子李寶莉打電話報警,然後把身敗名裂的老公領回家,繼續虐待他,後來老公知道了真相,又加上下崗,想不開跳江了,李寶莉為了贖罪,去碼頭挑扁擔養活兒子和公公婆婆,早出晚歸,除了提供一家老小的生活費,被完全當成了外人,她的兒子,從沒給過她一個好臉,大學畢業後,更是把一身是病的母親一腳踢出了家門。

方方的小說,充滿著對社會的批判,對人性的悲觀,對底層百姓的生活,為什麽下筆這樣狠?為什麽不能給他們一點光明一點出路一點希望呢?

養尊處優的方方,她筆下的李寶莉,是她從大街上,從菜市場,從公交車上觀察揣摩出來的,加上一些技術處理,也是一個能夠賺人眼淚的普通勞動婦女藝術形象了,但她同這個人群,並沒有貼心貼肺,血脈相通的聯係,雖然有些同情憐憫,但更多的是居高臨下的剖析和揭露,帶著知識女性的優越感,她的小說,不如餘華的《活著》厚重,比起同樣具有武漢情結的作家池莉,也似乎略遜一籌。

相比之下,我更喜歡池莉,她的文學功底更強些,對人性的分析,也更溫和些,她的武漢小說,不需要過於刺激的情節,也沒有太多的戲劇化衝突 ,可仍然寫出了這個城市豐厚的文化底蘊和生活氣息,以及這個城市中女性的撩人風情。

而方方,我仍然認為她是一個有才華的作家,之所以不大討老百姓的喜歡,也可能是因為她不夠踏實,不太接地氣吧,為文如此,為人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