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當下”的目的
文章來源: 冰河之隙2019-01-06 15:55:58

活在當下,一種超然的積極的生活態度,貌似很美味的雞湯。但沒有加入邏輯思考的雞湯可能就是毒藥,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活在當下的誤區以及真正意義。

活在當下是種手段/方法,而不是目的。那活在當下的目的是什麽?這才是問題的核心。認為“活在當下的目的就是讓自己活得更快樂”則太過表麵,人類任何的行為都是為了讓自己活得更快樂(見《人如何做出選擇》),這和活不活在當下沒什麽關係。

既然是強調當下,那這個目的就應該和過去,未來相關。對有些人來說,他們理解的“活在當下”的目的是為了避免思考過去和未來,所以隻追求目前能追求的快樂,解決目前需要考慮的問題。把這樣的想法當作“活在當下”的目的,就真的是拿毒藥作雞湯了。根據現代古人類學的發現,智人(homo sapiens,就是現代所有人類的共同祖先)和已經被智人滅絕掉的其他各種古人類的巨大差別之一就是智人經曆了產生抽象概念的“認知革命”,於是有了對過去和未來故事的虛構,才有了神話宗教以及後來人類創造的所有抽象概念,比如藝術,社會,國家,政府,道德,婚姻,自由,正義,平等,人權,法律,公司,貨幣,貿易,數學,哲學等等。人類使用這些抽象概念對過去進行反思總結,對未來進行規劃,才能讓很多人團結在同一個抽象概念的旗幟下共同行動,才讓智人戰勝了所有其他古人類,並走到了今天。從智人發展曆史來看,隻考慮當前,對過去不去反思,對未來不去計劃其實是反人類進化的,這樣的活在當下要不得。

那活在當下的真正目的應該是什麽?是為了避免陷入對過去反思產生的痛苦,和對未來計劃產生的恐懼,這樣才能更好的反思過去,計劃未來

人們不願意反思過去,是因為想避開看到自己錯誤產生的懊悔和自我否定情緒。但不反思,也就預示著錯誤在未來會重複。活在當下就是能拋開是“自己”在過去犯了錯誤這個負麵心理影響,能客觀地看待那個錯誤本身,就仿佛是從一本書/一部電影/一段他人的曆史中吸取經驗教訓,然後應用到目前的需要解決的問題中。

人們不願意計劃未來,是因為想避開自己對未來太多不確定困難的恐懼。這類人常用的一種借口就是“計劃趕不上變化”,但其實計劃的真實意義並非是要在未來嚴格按照計劃執行,而是促使一個人對自己未來人生方向的思考,並由此觸發行動的產生。就比如一個人想要去創業,他(她)最初的計劃可能和他(她)最終所走的創業之路很不一樣,但卻是幫助他(她)邁出創業第一步的動力。活在當下就是了解未來的變化是常態,實際問題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即可,而當下的行動力才是最重要的。

最後,活在當下並非包治痛苦/恐懼的萬能藥,隻是一種方法。生活不錯的人不一定會實踐活在當下,但能實踐活在當下的人生活大都還不錯。有時候過去的懊悔太痛,或者未來的道路太難,活在當下變成幾乎不太可能。這時候,首先學會接受自己的現狀,比非要活在當下可能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