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什麽
文章來源: 冰河之隙2018-12-20 16:02:24

道德是什麽?就是人類發明的有利於群體生活,繁衍生息的行為準則。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或隻有一個人,那道德根本就無從談起,無所謂真善美,假醜惡。

 

有一些最基本的道德標準自古就沒怎麽變過:比如說殺人是不道德的(不算戰爭),因為放在哪個時代殺人都不利於人類群體生活。但更多的道德標準在不同社會條件下就會不同,假設在一個男性非常少,女性很多的社會,那一夫多妻就可能會更有利於繁衍生息;反之,在一個女性非常少,男性很多的社會,那一妻多夫可能就會更有利於繁衍生息;在男女均衡的社會,一夫一妻就會被認為是最道德的選擇。

 

所以說,所有道德規範的建立都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可以考問為什麽有這一道德規範,並可以討論這個原因在現代社會還成不成立的。這一點非常重要。為什麽重要?因為人們生活中常常認為某個道德標準很重要,卻不真正追究為什麽?這就是迷信。迷信道德本身就不道德。就好像各個宗教都有原教旨主義者,認為幾千年前的書上寫的道德就是金科玉律,非要在現代的社會嚴格執行,簡直就是腦子有病。

 

很多人都聽說過一個五隻猴子的寓言,從網上抄了一段下來,如果您聽過,可以跳過這段:“把五隻猴子關在一個籠子裏,上頭有一串香蕉。實驗人員裝了一個自動裝置。一旦偵測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馬上就會有水噴向籠子,而這五隻猴子都會一身濕。首先有隻猴子想去拿香蕉,當然,結果就是每隻猴子都淋濕了。之後每隻猴子在幾次嚐試後,發現莫不如此。於是猴子們達成一個共識: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噴到。後來實驗人員把其中的一隻猴子釋放,換進去一隻新猴子A。這隻猴子A看到香蕉,馬上想要去拿。結果,被其它四隻猴子海K了一頓。因為其它四隻猴子認為猴子A會害它們被淋水,所以製止它去拿香蕉。A嚐試了幾次,雖被打得滿頭包,依然沒有拿到香蕉。當然,這五隻猴子就沒有再被水淋。後來實驗人員再把一隻舊猴子釋放,換上另外一隻新猴子B。這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當然,一如此前所發生的情形,被其它四隻猴子海K了B一頓。特別的是,那隻A猴子打得特別用力。B猴子試了幾次總是被打得很慘,隻好作罷。後來慢慢的一隻一隻的,所有的舊猴子都換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動那香蕉。但是它們都不知道為什麽,隻知道去動香蕉會被群猴扁。”

 

當我們討論道德的時候,千萬別像這些猴子一樣,失去了質疑和思考的能力。舉個例子,中國的“忠孝”文化,很多人一聽說要考問“忠孝”文化,就像猴子似的跳了起來:“沒有了忠孝,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還不天下大亂啦?你這就是不忠不孝,罪大惡極!” 如果我們可以理性地討論一下中國古代要強調“忠孝”的背景和原因,以及強調“忠孝”的弊端,也許我們會發現這一道德對現代社會的不適應性,也會幫我們找到更好的代替“忠孝”文化的道德標準。

 

-------------------------------

 

我關於“什麽”的文章係列:

 

愛是什麽

宗教是什麽

婚姻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