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的悲劇與精神
文章來源: 東風再起2024-06-21 09:15:57

南宋的悲劇與精神

我對中國曆史的了解,是從小時候讀《三國演義》,《隋唐演義》和《說嶽全傳》開始的。三國英雄輩出,隋唐亂世爭鋒,常看得人擊節叫好。然而未嚐有讀《說嶽》時那愛之深痛之切的久久不能釋懷。

嶽飛朱仙鎮大捷,眼看就要直搗黃龍大破金國,卻連接心生忌憚的宋高宗十二道金牌召回。那時節,真想穿越回到軍營帳前,對嶽元帥大喊:“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啊!”

看到嶽飛含冤而死,悲憤之中,又恨不能化身軍前校尉,藏身眾安橋下,和施全聯手,提馬刀手刃奸賊秦檜,而不至於看施全失手被擒而遭淩遲處死。

南宋注定是一個悲劇。這悲劇之痛徹肺腑,是因為其中無數有著嶽飛一樣抱負和精神的誌士文人,前赴後繼至死不渝。

南宋的悲劇,在流亡政權抗擊蒙古軍圍追堵截的最後決戰---崖山海戰中,達到悲壯的高潮。

碧藍的海水見證了那天發生了一切。千艘戰船上,糧盡水絕的宋軍,被元軍突入中央。左丞相陸秀夫見大勢已去,不願靖康之恥和蔡太後與宋恭帝及一幹南宋君臣子民所受的屈辱重演,背上八歲的幼帝縱身跳入大海。十數萬南宋軍民見到這一幕,無不悲慟痛哭。集體跳海殉國。第二天,崖山海麵上,漂浮起十幾萬軍民的屍體,其慘烈無可形容。

消息傳到千裏之外的四川,釣魚城。這座奇跡般堅守了三十六年的抗擊蒙古軍的南宋最後堡壘,曾讓不可一世的蒙古大汗蒙哥折戟城下,重傷斃命。蒙哥死前,遺命絕不退軍,破城之日屠盡城中軍民百姓。可就這樣,彪悍的蒙古軍也未能動釣魚城分毫。

而此時,當釣魚城中軍民得知南宋幼帝和十幾萬臣民在崖山投海殉國之後,盡皆痛哭流涕。守將王立在得到繼任的蒙古大汗忽必烈承諾絕不傷害城中百姓一人的情況下,最後棄城投降。而守城軍的三十六名將領,不願向元軍屈膝奉迎,在元軍進城前全部拔劍自刎。

曆史永遠無法忘記,南宋的悲劇中,這舍身取義的精神。誓死不降的文天祥,臨終前的絕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便是這精神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