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布拉格!
文章來源: 疏影淺斜2024-07-05 05:56:19

在我心中,作為波西米亞之都的布拉格是這輩子一定要去看看的地方,隻為了她的美,她的文藝,她的那段曆史。三十多年前第一次聽說那場運動時,就被它的名字迷住了,在內心賦予了這個城市無限的美好。今年春天因為回國,錯過了布拉格之春,於是決定去看看她的初夏。

在我家,出遊這件事上是指望不上老夫子的,因為每次旅行對他而言都隻是為了陪我,他每每會說:工作在曆史文化名城,住在海邊,在家裏呆著就是最好的休閑了,到處跑什麽,勞民傷財。我往往會以那句名言把他頂回去:“旅遊就是從自己呆膩了的地方跑到別人呆膩了的地方去看看“。對此人家抱定的主旨就是: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的三不主義;不主動倡議出行;如果我都弄好了,人家也不拒絕;不負責作規劃、訂機票和旅店。

現今的我是越來越懶散了,每次出行都很不耐煩做什麽攻略。決定去布拉格之後,心中大致知道幾個主要景點,也沒有做具體規劃,反正我們有充足的時間來漫遊,走到哪兒、看到些啥隨緣就好,用現在時髦的話說就是多一點兒鬆弛感。

布拉格擁有各種風格的建築,羅馬式、哥特式、文藝複興、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義等等,色彩絢麗奪目(紅瓦黃牆為主),很多塔樓,被稱作“千塔之城”。美則美矣,然而卻沒有令人感到眼前一亮的地方,多少有些令我失望。想來布拉格同薩爾斯堡還是有幾分相似的,都是一條河貫城而過,河邊的山上建有城堡,登頂遠眺,青山綠水,紅瓦黃牆盡收眼底。但是十幾年前的薩爾斯堡曾令我大感驚豔,如今的布拉格卻沒有在我心裏激起什麽漣漪。大概是因為歐洲城市文化和景觀大同小異吧,見得多了就沒有了新鮮感,也或許是我對布拉格的期望值太高的緣故?

 

最令我失望的就是查理大橋了,以往所見全然是照騙 :D,到了實地除了攢動的人頭,熱浪與浮躁,感受不到那種渾厚沉靜的美。失望之餘,甚是不甘,於是又特意在清晨和夜晚兩度再次造訪,倒是比第一次的感觀好了些。橋上的雕塑固然是美,但都是與宗教有關,在我看來,不如在羅馬看到的那些橋上以神話背景為主題的作品更能打動我的心。

天文鍾還是很有特色,值得一看的,這座建於1410年的古鍾,據說是世上現存的第三老且還在運行的鍾, 每逢整點,鍾上的骷髏會拽動鎖鏈,鍾聲響起,兩扇小窗會自動開啟,裏麵的人物會繞行一周向外張望,之後小窗再度關閉,鍾聲嘎然而止。我們本未特意等待觀看整點報時,是在第二次路過時碰巧趕上,算是有緣。 

此外還有兩次無心特意求索卻有緣巧遇的經曆,一次是布拉格城堡的士兵換崗儀式,說心裏話,對這類儀式我並不感興趣,這麽多年了連白金漢宮的換崗儀式都沒想著去看,不過此行既然趕上了就停留了一下,看後並沒有改變我原有的想法,不值得為此專程等候。:)

相比之下另外一次邂逅更令我開心。一天我們走在非景點的居民區裏,想感受一下當地人的布拉格而非遊客的布拉格。清晨寂靜的小巷裏偶爾會與一兩個興許是趕著去上班的居民擦肩而過,我和夫子邊走邊聊著捷克文學,說到了《好兵帥克》,話音未落,便在小巷盡頭看到了這個:

我們倆不約而同地笑了,我連說:真是太巧了,這也是一種緣分吧。特意讓他模仿帥克的動作拍了一張照片以作紀念。這真是一個意外驚喜,雖然後來在另外幾處也見到了帥克的形象招貼,卻都沒有這第一次偶遇讓我們這麽開心。

在布拉格說起捷克文學,不能不提卡夫卡、米蘭昆德拉,我們此行沒有遇到任何有關後者的痕跡,倒是幾次同卡夫卡有過交集。從我們住的酒店出來不遠,路過一個街角拱廊,裏麵貼著若幹張印有卡夫卡清臒憂鬱麵容的海報,因為沒有英文,也沒有弄清楚是在介紹什麽。布拉格有個卡夫卡紀念館,隻因為他的作品不是我喜歡的類型,也就沒有特意前去,但是有一次閑逛見到卡夫卡書店,想著他的紀念館也許就在附近,卻未尋見,隨後轉至一處,大門上的海報顯示這裏有個卡夫卡展,進得門去直接就是一個螺旋石梯,下到底部頓覺陰森,隻有一個年輕人守著一張桌子買票,告訴我們還有一刻鍾就閉館了,我們隻好原路退了出來,又立馬感受到了外麵陽光的熱辣。看來同卡夫卡的緣分也就是這樣了。

 用了兩天打卡熱門景點之後,我們就開始在周邊閑逛。爬到隱匿在山中叢林裏的 Strahov 修道院,因為時間尚早,遊客不多,甚是靜謐,從開闊處望去,全城景致盡收眼底。院中一角竟然開著一家旅店,一家餐廳。我和夫子打趣道:趕明兒你要是有了歸隱修行之心,可以來此處,有吃有住還有風景,關鍵是還很清淨。(下圖分別是修道院和城區遠眺的圖片)

 

聽說布拉格有個共產主義博物館,作為接受共產主義教育長大的一代人,我對此還是挺有興趣的,想了解一下不同的國家和人民對於這段曆史是如何講述和反思的。因為懶得做功課,就沒有特意查找,可惜我們在漫遊中也沒有遇到。倒是在誤打誤撞摸到了布拉格國家博物館那天,因為太早博物館還沒開門,索性拐至相鄰的一個小公園。公園入口處,有一個附有英文的銘牌,講述了它的曆史:十九世紀末期為紀念一個傑出的女演員,開辟了這個小公園,裏麵還矗立著她的塑像,在後來的社會主義社會時期,這裏逐漸荒廢,雜草叢生,及至捷克共產主義製度解體後的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這裏變成了無家可歸的吸毒者樂園。如今這裏的樣子還是後來在政府和居民共同努力下重新打造的。我們閑逛時看到了兩個衣衫不潔的壯漢,在公園長椅上享受著清晨的陽光,腳下散落著幾個空酒瓶。

布拉格的遊客太多了,想必當地人對此是既愛又恨吧。市中心裏步履匆匆的人們不像英國人那樣,注意保持距離避免身體接觸,尤其是上班高峰期間,遇到行人也不減速,時有碰撞。如果在英國發生這樣的情況,往往是碰撞雙方都會相互致歉,也不計較誰的責任,完全出於禮貌。而在布拉格,撞上了就撞上了,沒人吱聲,照舊大步流星往前走。我還是比較寬容的,不把這種正常碰撞放在心上,可是老夫子在兩次被撞時主動說 sorry,對方卻毫無反應之後,不免發了一番牢騷。此外令他不爽的地方還有在公共建築裏,如果沒有自動門,沒有人會為後麵的人扶門等候;他這麽做的時候,也沒人向他致謝;還有在著名的 Cafe Slavia 裏兩個女服務生隻顧聊天,忽視顧客的不專業態度。這就是我們的不同之處,每次出行我重在觀景,他更側重於察人。

幾天下來,我們發現當地美食以大肉為主,很少搭配蔬菜,好在甜食不似英國這邊那麽齁甜。當地的啤酒還是令人稱道的,清爽可口,每天近三萬步的消耗讓我們能夠坦然地吃喝。

圖一:炸肘子

圖二:燉牛肉和捷克餃子(實際上是咱們的發糕)

圖三:烤豬肋排

圖四:炭火烤火腿 

圖五:蜂蜜蛋糕 (問了幾家咖啡店、餐館,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

圖六:煙囪蛋糕 (這個在大街小巷裏到處可見)

圖七、八:Cafe Slavia 的早餐,它家拿鐵的奶沫是我喝過的最細膩密實的

圖九:意外發現一家中餐自助,品種不多,但是口味比一般中餐館要好很多,竟有夫妻肺片、口水雞、烤鴨和烤三文魚頭,三文魚刺身也很鮮美肥嫩,可惜青菜隻有蒜蓉油菜,不過還是大大地滿足了一下我們的中國胃。

 

當地還有一道美食:油封鴨腿,但是幾天下來吃了太多的肉,兩個人都吃不動了,隻能放棄了。因為不做調研,走哪兒吃哪兒,全憑感覺,其中一天為此付出了代價。說起來要怪老夫子,一向對任何東西都態度寡淡的人,在逛老城店鋪街時竟然驚歎:這裏有買砂鍋的!循聲望去,櫥窗裏碼了兩摞二十來個正宗砂鍋,抬眼往裏望去才發現是個餐館。看了下門口的菜譜,以東南亞口味為主,衝著正宗的砂鍋,我們決定晚飯就在這裏解決了。他點了一份烤鴨,我點了一份咖喱雞,當然還有當地啤酒,隻是發現啤酒的價格是普通餐館的兩倍,我們也沒太在意。等菜上來,我們兩人大眼瞪小眼,忍不住發笑,先上圖吧:

 

主菜的價格,比開胃菜還小的分量,像是高檔餐廳 taste menu 中的一道,十幾道菜都吃不飽的那種。老夫子後來又在外麵吃了一份煙囪蛋糕才算勉強填飽肚子。回酒店以後特意查了一下該餐廳的評價,果不其然很多都在抱怨開在旅遊景點的餐館,這種分量實屬坑人。乃至以後的幾天裏每次路過那裏,隻要外麵有遊客打量菜譜,老夫子都有上去揭露真相的衝動 :D

六天裏,除去頭尾趕飛機的那兩天,平均每天15公裏,我們以雙足丈量了布拉格的老城、新城。踟躕於熙熙攘攘的大街小巷,佇足在靜謐無人的山頂河邊,終於到了說再見的時候。

別了,布拉格。心心念念的幾多年後,心中的幻像落到了實處,沒有夙願得償的欣然,倒是有些悵然若失之感,是不是因為自己已經到了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年紀?想來是沒有在對的時候與你相遇,若是在年輕時見到你,興許會愛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