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生活周刊》:橫看成嶺側成峰——親身經曆中的加拿大醫療
文章來源: Wendy6062019-12-21 05:22:38

 

橫看成嶺側成峰

    ——親身經曆中的加拿大醫療

 

文/靜語

 

       移民來加拿大生活,除了優美的自然環境、清新的空氣、良好的社會治安、和優質的教育係統外,吸引大家的當然還有全民免費的醫療福利保障體製。 

 

        加拿大人一般都有自己的家庭醫生。沒有家庭醫生的居民有病會去walk in 的診所。如果需要進一步診治,家庭醫生會幫你預約專科醫生。急症的病人可以直接去醫院的急診室就診。病人住院病情控製後如果還不能自理,會轉到康複醫院,接受專業的物理治療師、和職業治療師量身定做的功能恢複訓練,然後再出院回家或是轉到養老院。

 

        加拿大的全民醫保製度讓每一位居民在得病時,都可以享受到平等的醫療服務。我自己在醫院工作,親眼見過大名鼎鼎的律師和幾乎沒有收入的殘疾人共處一室,他們所接受的醫療及護理待遇沒有任何差別。出院時那位殘疾人由於沒有什麽收入,政府還幫他支付了部分輪椅和家庭護工的費用,如此的優惠引得同屋的那位律師也感歎不已。

 

        這樣的醫療製度非常公平,無論你的社會背景和經濟狀況有何不同,在疾病麵前都可以得到相同的對待和尊重。

 

        在加拿大,不僅每年的健康體檢免費,就是有病住院,不單藥費、治療費以及檢查費用不需要患者操心,一日三餐、加餐水果等也都有食譜奉上供你選擇,並且都是免費的。病人如果沒有家屬探望,有的醫院還會派出專人負責幫助病人清洗衣物。為了豐富患者的住院生活,康複醫院的娛樂治療師會組織大家看電影、做手工、侍弄園藝等等,來幫助患者維護身體和心理的健康。這種處處為患者著想的醫療設計非常的人性化。

 

         一般而言,整個醫療團隊包括了醫生、護士、藥劑師、社工、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語言病理學家、呼吸治療師、營養師、及娛樂治療師等等的專業人員。這樣的組合可以滿足病人全方位的需求,為患者的早日康複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醫療支持環境。

 

        如此說來,加拿大的醫療體製聽起來好似非常完美、真的就像是在天堂,但大家在媒體上還是會看到一些人在抱怨加拿大的醫療係統。那麽加拿大居民對醫療體係最大的不滿是什麽呢?一個字,

 

        怎麽個慢法呢?不僅家庭醫生、專科醫生都需要預約,連一些特殊的檢查也需要預約等待。少則一個禮拜、多則幾個月,真是等到花兒都謝了。在公共媒體上曾看到一位年輕的母親哭訴由於預約不上醫生,自己的癌症被拖到晚期才得以救治,讓人唏噓不已。

 

        去急診室,也是一個字。如果不是呼吸、心腦血管係統有極度的異常,你就需要坐在那裏耐心地等待。在急診室等三、五個小時都是常態。我的一個朋友告訴我他兒子頭部外傷血流不止,在急診室中直等到傷口自行止血後還沒能見到醫生。報紙上也有報道一位退休的醫生因身感不適,到自己曾工作過的醫院的急診室就診,卻坐在輪椅上在等待中悄然過世。

 

       下麵我也來談談一些親身經曆的各種等待。有一次,平時健康的家人突然胸部疼痛、血壓急劇增高,到了醫院的急診室我們希望在病情突顯的情況下做一個心電圖。護士卻說做心電圖的技師很忙、讓我們等待。等了兩個小時血壓平穩後才有機會做心電圖,從而失去了一個檢查心髒問題的好時機。

 

        前一段時間我身體不舒服,由家庭醫生推薦到專科醫生處診治。當家庭醫生聽說我等了三個星期才見到專科醫生時,他告訴這已經是很快的了。專科醫生治療前需要我做進一步的檢查,從預約各種檢查到真正開始治療又花了兩個月,這還是在專科醫生在治療單上標注緊急的情況下。

 

        在中國最遲一個星期就可以接受到治療的我,在加拿大卻等了三個月。在等待期間由於沒有及時治療又產生了並發症,不得不請病假在家休養。看著近在咫尺的醫院和醫生診所,卻不能得到醫治,焦急之下我隻好托朋友幫我介紹好的中醫大夫,在家熬中藥喝。這趟病下來,好幾次都想買張機票回中國去治療,真是對加拿大醫療的深有體會。

 

       每一種社會製度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在加拿大,有人提議效仿美國、開放私人付費醫療。由於這樣做會違背平等、公平的理念,所以一直也沒有推廣。政府表示會不斷改進現有的醫療狀況,但目前為止個人認為收效並不明顯,想必還是和有限的財政預算有關。

 

        在享受免費又體貼的加拿大醫療的同時,我想每一位加拿大的居民也希望著在今後的候診時間上能有所改善,能更高效一些吧。

 

 

此文發表於《星星生活周刊》2019年12 月20日

 

http://newstar.superlife.ca/?p=264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