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生活周刊》:多倫多地鐵的故事
文章來源: Wendy6062019-09-20 16:37:36

此文發表於《星星生活周刊》2019 年9月20 日

 

 

http://newstar.superlife.ca/2019/09/10/地鐵的故事/

 

多倫多地鐵的故事

 

/靜語

 

       二零零二年,當那部充滿現代氣息的都市電影開往春天的地鐵播映時,我生活的中原城市裏還沒有地鐵。地鐵對於當時的我而言隻是屏幕上的一個場景,充滿著幻想,也飽含著先進、時尚甚至迷幻的色彩。我那時並不知道,在自己以後的人生道路裏,會與地鐵有很多的交集,也會有機會向別人講一講自已眼中有關地鐵的故事。

        二零零五年決定來到加拿大之前,那時的我對多倫多並無太多的感受和了解,但有一點我是知道的,這個城市裏有地鐵。我終於可以在擁有地鐵的城市裏過一把癮了。

        多倫多的首條地鐵線建成於1954 年,也是加拿大的第一條地鐵,加上輕軌總共有四條線路貫穿整個城市。地鐵線雖然不能通達到城市的每個角落,但對於出行的市民、特別是在市中心上班的員工來說可謂是方便之極。

        記得在落地的第二天,我就迫不及待地乘地鐵出去遊玩。多倫多的地鐵站內部雖然已頗為老舊,但設計得卻還是相當人性化的:不僅考慮到乘客深夜乘車的安全而安排了特殊的等待區,還為盲人乘客設計了盲道;地鐵車廂內還有幫助殘疾人固定電動輪椅的設備;地鐵站與公交車站緊密連接,也方便了乘客轉乘其他車輛。

        如今生活在加拿大已經有十幾年了,有關多倫多地鐵的故事也慢慢豐富了起來。

        剛來加拿大時,報紙上的頭條刊登出政府提議要新建世嘉堡地鐵的新聞。世嘉堡是離多倫多市中心有一段距離的地區,那裏居住了很多的中國同胞,如果能修地鐵確實是一件好事情。

        當我歡欣雀躍地把這個消息告訴已經在多倫多生活了多年的老鄉時,她不屑一顧地說,這又是哪個黨派的許諾?你看吧,過兩天就又變卦了。看著她那嘲諷的神情,我不禁心裏嘀咕:怎麽會呢?這可都上了報紙了,不能說話不算話吧?

        你猜怎麽著?真應了那位朋友的預言,十幾年過去了,各個黨派討論來討論去,到現在世嘉堡的地鐵連個影子也沒有看到。

        大家可能覺得加拿大全民免費醫保,社會福利又好,應該沒有流浪漢和乞丐。你如果坐地鐵到了市中心,特別是丹達士和大學站,可以看到地鐵站的出口附近常年被一些流浪漢們占據著。他們或臥於街頭、或蹲在室內,向來往的行人乞討。也見過一些有精神問題的無家可歸者,不僅衣衫不整地進入地鐵車廂內來回走動、在每節車廂裏挨個向乘客哀求,甚至還會突然地高聲謾罵,引起周圍人的恐慌和不安。有一陣由於乞丐經常在大學站的地鐵檢票口附近小便,我總是試圖避免在那一站下車,以免被難聞的尿騷味熏倒。

        多倫多的地鐵裏也會有許多有趣的事情發生。在一月份著名的無褲日(不穿長褲乘地鐵,用來鼓勵大家摒棄保守),一些年輕的俊男靚女們會隻穿著內褲乘地鐵。年輕人們一個個落落大方,有的上穿西裝打領帶下著短褲,有的嬉皮地穿著花毛衣挎著背包或站或坐。加拿大的民風淳樸友善,他們身邊的乘客往往或微笑低頭不語、或熱情地和他們打著招呼, 毫無違和之感。萬聖節那天的車廂內又是一番不同的風景:你不僅可以見到一些打扮怪異的女巫和骷髏,也可以和蜘蛛俠或綠巨人並排而立。這些經曆給人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樂趣。

        雖然加拿大的很多家庭都有私家車,但在上下班的高峰時間,通往市中心的地鐵線路上還是人滿為患、擁擠不堪。有時候等了許久也擠不上車;好不容易上了車,大家也是前心貼後背地站立著、沒有絲毫移動的空隙。這時候,在西方奉行的保持私人距離的信條早已化為烏有,人們不得不屏著氣、人挨人無可奈何地站著。

        車廂內為老人和需要幫助的乘客準備了藍色專屬座椅。乘客們會主動為老人、盲人、孕婦們讓座,我還沒有見到不禮貌霸站座位的乘客。平常在車廂內,大家不是在看書、玩手機,就是安靜地呆著,也很難看到大聲喧嘩的乘客。

         加拿大地鐵的故事差不多快要講完了。這十幾年間,回眼看中國的家鄉,今非昔比,早已擺脫了地鐵空白的曆史,建成了四通八達的多條地鐵線路,不得不讓人感歎驚人的中國速度。大理石地麵的地鐵站內寬敞明亮、充滿著朝氣和時尚;整潔的地鐵車廂裏不僅有網絡覆蓋,還配有屏幕電視供乘客觀看娛樂和新聞節目。地鐵為人們在快速擴建的城市內出行,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多倫多呢,還是老樣子,地鐵線路還如十幾年前一樣,一條新地鐵也沒有修好。據說橫跨東西的艾格林頓地鐵線後年將會通車,希望到時候我能又有一些新的地鐵故事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