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想去意大利鬆弛一下
文章來源: 江南一朱2023-01-07 08:38:03

過年前後發生很多事,每天感覺自己都像在打仗,出去吃飯或者在家做飯都成了一個急急忙忙的過程,總是在趕時間。記憶中我母親的生活也是這樣,每天從早忙到晚,過年放假的時候尤其忙,照顧一家老少、親朋好友的來來往往,硬是讓她活成了一個永不停止的馬達。直到馬達永遠停止的那天,然後,我就永遠失去了她。

昨天晚上在朋友家吃過晚飯後,回到家裏決定什麽也不做,就著一杯紅酒,翻起了一些老照片,和女兒談起了那場難忘的歐洲之旅。

10年前我們去過意大利,在米蘭逗留了兩天。我前公司的老板就是米蘭人,一個特別有風度的意大利貴族後裔。他那時已經從加拿大退休回米蘭定居,開著他的奧迪小跑車,穿著一條鮮豔橙色的小腳褲,脖子上圍著一天藍色的羊絨毛衣當圍巾,來接我出去吃飯的時候,他的第一句話就是:“很高興你能來米蘭,你在這裏可以學會享受生活中慢慢的精致。”

生活中慢慢的精致?

也許隻是我的原因,生於70年代的我從來很難體會”慢“的美。慢在我眼裏總是和“懶”或者“不在乎”緊密相關,勤勞忙碌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日常行為。

後來在北美工作過、生活過了,這個概念更加根深蒂固:效率是做事最重要的一個衡量標準。我還總是因為”手腳做事快,走路快“被我的印度老總表揚了好幾次。

過去20年北美最熱門的項目管理 (project management)概念,講究的就是 成本(cost) 和周期(schedule)的管理。一個項目能夠在預算周期內完成就是一個成功的項目,錯過交付周期的項目的頭一般都會被中途換掉。深圳的“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曾經讓我們封為創業做事的唯一寶典。

但是在米蘭的那兩天,老板給我講了白色大教堂的故事。無數代工匠,花了300年時間,一天一天地精心選材,一天一天的精心雕琢,慢慢地,慢慢地,製造成了這個讓我們今天全世界人都歎為觀止的名品。老板說:這是你在北美不可能看到的東西,因為時間和金錢不是我們衡量的標準,美和驕傲才是。

老板說在意大利的一個山區,許多想學藝的人都會搬去那裏,他們不會想著怎麽賺錢,想的就是和最好的皮匠學做手工皮鞋,和最好的裁縫學做意大利西服,和最好的汽車配件師傅學做法拉利跑車的車軸 (車軸都是用手工在機器上磨出來的)。幾年,幾十年,這裏的人談的說的呼吸的就是怎樣把東西做得更好,他們的生活很簡單,但是充滿歡樂。傳功的工藝就是在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山區代代傳承,做出讓世人驚歎的名品。

這讓我想起日本的一些傳統手工業,比如鑄劍師,比如做壽司的大師,他們的上一代都是花了30年才能從一個負責燒火的夥計成為可以幫師傅打下should徒弟。30年,是我們概念中的一生的職業生涯,但是在那些匠人的一生,沒有頂峰,隻有在穀底苦練基本功的30年。

我沒有理由去指責現代生活的節奏,變化是永恒的,快與慢肯定都有各自的利弊。

50歲之前的我一直在奔跑,現在的我有了自己的時間,開始想如果有一天我走了,我有什麽東西可以留給後人,讓他們體會到我想留給他們的美和驕傲?

倉促可以創造美嗎?我還有時間嗎?有什麽東西,如果我今生不能完成,可以讓我的孩子,因為美和驕傲,願意再花他們的一生去繼續完成我沒有完成的東西?

我們這一代人還有沒有這個野心與夢想,創造出幾千年後還能讓後人流連忘返的美和驕傲?

我想在2023年,再去一趟意大利,再一次享受一下生活中慢慢的精致。

讓我們一起出發吧。

原創文章,歡迎轉發分享。請注明轉發自“東張西望的空間”。圖片來自作者一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