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學院 (MIT)璀璨的“瑰寶” 美國著名高校之十四
文章來源: Nerds2018-06-12 10:40:40

美國著名高校之十四                                                 

穿過MIT的校園,你所見到的是學生宿舍Simmons Hall (海綿Sponge,計算機大樓Ray and Maria Stata Center (一個為達無序而逆反構算法的建築,An architecture that reverses structural algorithms so as to create disorder),和多媒體實驗室Media Lab Complex(一個全方位多學科科研交流合作的空間架構樣板),MIT的建築使我最先聯想到的就是“瑰麗”。一種發自於“標新立異”的“瑰麗”。她包納了無盡的“新奇”和隨之而來的番然“驚喜”。

麻省理工是一所以傑出的理工科聞名的私立學校。我在這裏沒有使用大學,不僅因為她的名字裏沒有大學一詞,更是因為她的校園隻有160多英畝,在HYPMS中麵積最小。本科生的數量也是最少的(全部本科生才4500左右)。難怪人們會以“波士頓技校”(Boston Tech)相稱。可是為什麽這麽一個本不起眼的學校總是位列各種高校排名的前幾名?QS更是多年將其列為世界第一!也許是因為當代社會是一個迅猛發展的“科技”社會, 而MIT恰是以科技起家的。這也算“天時”吧。

不像哈佛等以英式大學為範本,建立在文理學院的基礎之上,MIT采用(德國)理工大學的模式學,早期比重視實教學但她的目不是僅僅養學徒或技工。著名自然科學家威廉·巴頓·羅傑斯(William Barton Rogers)在1861年創立麻省理工時說:在我看來,對工科學校來說真實可行的是,教授的不是從作坊裏學來的操作技藝和細枝末節,而傳輸的應是其背後的科學原理,它們才是這些工藝的基礎,和真正的闡釋,伴隨而來的是有物理定律貫穿起來的,全麵的,方法論性的視野。

由於財務上的困難,學校在早期還是脫離了理論科學,而偏向職業教育。1930年代,學校的決策者們再次強調理論科學的重要性。1949年,學校為進一步擺脫職業技術學校的印象,和由政府主導的科研項目的牽製,在工程和科學的領域之上,加強了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通過幾代人幾十年的努力,不單是所有學生在這些學科能接受到常青藤文理學院同等的學識和修養教育,也使得她的這些學科位列頂尖學科的行列。她的經濟學,語言學,管理學更是處於領先地位。

MIT的各式各樣的建築都獨自展示著自身的新奇,使得整個校園缺少協調統一,給不少人“最醜校園”的口實。也許這樣環境的耳濡目染恰是MIT學人求異創新的獨特人格的重要基因。電影《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等更是將MIT奇才怪傑的形象深植人心。

迄立在查爾斯河岸,一英裏多狹長的校區,坐落在擁有全美最多高校的科技文化都市圈的中心,校園在其他大學間,城市間得以拓展,也可算得上“地利”。

要講“人和”,那就是她的學生和老師。美國大學有許多課程,特別是那些經典課程采用相同的設置,乃至使用的一樣的教材。在MIT不同的是,這些課程的任課教師往往正是這些經典教材的作者。在MIT擔任教職有很多科技發明家,諾貝爾獎,和其他大獎獲得者,幾百名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藝術學院院士,美國工程學院院士。至於學生,一個人們經常問到的問題:“是不是隻有數理科非常好的學生才有可能進入MIT學習”?的確,MIT錄取了很多美國,乃至全世界的最好的理工科學生,包括許多國家和國際科學競賽的獲獎者。“相信MIT的錄取程序,能加入MIT,就證明你有能力接受未來四年的考驗”是對沒有獲獎經曆的新生最有力的鼓勵。

盡管課業的負擔長期名列美國高校的榜首,三年就完成本科學業的,四年就拿到碩士學位或雙學位的也屢見不鮮。這樣看來是來自同儕間的壓力更強。一個嚇唬人的形容是:“MIT的學習就像從高壓的消防水龍飲水”(drinks from a firehose)。MIT的學生似乎也認同這樣的教育,一位今年畢業生在她的學位禮帽上寫著“The best view comes after the hardest climb”! 王安石是這樣闡釋的:“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誌者不能至也”。還記得多年前流行的那句詩詞嗎?“無限風光在險峰”。

MIT對學業壓力也深有體認,從各方麵為學生減壓,一年級的課程不計分數,隻計通過與否。在期末考試周,有的住宿樓為學生提供按摩以放鬆身心。平日裏,學生們組織各種活動,有四百多個校園團體。其中的“亞洲舞蹈隊”(ADT)的成員就有二,三百人。

MIT的教育是很獨特的。她為學生們提供各種鍛煉的機會,在“身心”上(Mens et Manus/Mind and Hand)都為迎接最艱難的挑戰而準備。學生住宿樓舍各具體色,每個樓舍都為學生提供各種工具,以便學生隨時自己動手,進行工藝製作,在庭院上修建娛樂設施。有的樓舍容許學生自己進行室內改建,裝飾,甚至是結構性的改變。學校也讓學生將貫穿教學樓的無盡通道(Infinite Corridor)變成她們的畫廊。

如果說MIT的校園容納了千奇百怪的建築。她對學生的奇才怪癖更是包容和嗬護。駭客文化是MIT校園文化的一部分:MIT的氣球成為哈佛和耶魯球賽的主角;加州理工學院的加農炮被MIT的學生們橫跨北美大陸“偷運”到MIT;學校的警車被放上主樓的穹頂,每一個惡作劇都是他們的創造力的爆發。這才是真正的“學的努力,玩的瘋狂”。

MIT以改變世界為己任,在科學的重大發現,技術或產品的重大發明中,列在MIT名下的長單下,你可發現從軍事到民用,從電子到生化,從大到洪荒宇宙的引力波,到亞馬孫電子書視屏的電子水墨技術。單單一個iRobot的產品就能找到掃雷,偵測等軍事機器人,災難救援機器人,和家用的智能吸塵器。

2015年的一份報告稱,當年有MIT的校友創辦的三萬多家運營中的公司,雇傭4百60萬的員工,年收入1萬9千億美元,相當於全球第十大經濟體。被稱為矽穀之父的弗雷德裏克,特曼(Frederick Terman,斯坦福工學院院長),威廉,布拉德福德,肖可萊(William Bradford Shockley,諾貝爾獎獲得者,矽穀晶體管之父)都是在MIT獲得的Ph.D.學位的。是要像他們一樣成為成就卓著的學者大師,還是要像他們的學生威廉,休利特(William Redington Hewlett,MIT的碩士,HP的創始人之一)和羅伯特,諾伊斯(Robert Norton Noyce,MIT的博士,英特爾的創始人之一)一樣成為創業者,科技產品的巨匠。也許你不用選擇,很多MIT的教師,學生既是學術專家,又是發明家,企業家。

納百“匠”以集大成,MIT是創新者的樂園。

[1]https://baike.baidu.com/item/麻省理工學院

[2]http://www.mit.edu/about/

[3]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ssachusetts_Institute_of_Technology

[4]http://www.stevenholl.com/projects/mit-simmons-hall 

[5]https://en.wikipedia.org/wiki/Ray_and_Maria_Stata_Center

[6]http://sap.mit.edu/article/standard/making-mits-new-media-lab-complex

[7]http://architypereview.com/project/the-media-lab-complex/

[8]https://www.thisisinsider.com/top-colleges-for-startup-founders-pitchbook-2018-9?utm_source=quora&utm_medium=referral#20-duke-university-6

  [9]https://libraries.mit.edu/archives/exhibits/midcentury/mid-cent-churchill.html

[10]https://m.sohu.com/n/485036061/?wscrid=95360_1

 

-----------

東北部的私立頂尖大學(Ivy League 之外, LAC除外)

MIT,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CMU, Georgetown University,Tufts University,NYU,Boston College,University of Rochester,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

美國頂尖工科院校(STEM為主)

MIT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Olin College of EngineeringColorado School of Mines, 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vey Mudd Colle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