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康誤解'多數暴政'
文章來源: ShalakoW2024-05-29 09:42:03

新西蘭華人自媒體人大康認為,"國民黨+民眾黨"在台灣立法院試圖通過xxx 的做法是"多數暴政",因此必須受到抵製。濫用/錯用概念來取悅觀眾的媚俗做法,是"大康有話說"的標誌性特點。這次錯誤引用"多數暴政"這一概念就是這一特點的再現。

"多數暴政": 在無法改變的社會客觀條件下,社會中某一群體永遠處於的"多數"狀態,導致這一群體在民主程序中永遠贏得有利於自己利益的社會地位(決策者),使得社會中與之利益衝突天然的少數永遠處於被多數欺壓的狀態。

薩達姆之後的民主伊拉克的什葉派穆斯林政府,不顧美國的告誡,對少數的遜尼派穆斯林的政治上的欺壓/經濟上的剝奪,是"多數暴政"的一個典型實例。(最終導致"穆斯林國 ISIS 的崛起)

當下"國民黨+民眾黨"在台灣立法院的行動,不是"多數保暴政", 而是民主體製下的正常立法行動。草案中的內容(對行政部門的權利限製/監督),不僅早已是是美國憲政民主體製中的一部分,也為台灣前總統蔡英文所倡導。從BBC 的相關報道看,即便是喧鬧盛天的"程序正義/先討論再投票"理由,也是民進黨"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強詞奪理。因為民進黨的擾亂而對提案的討論無法實施後,"國民黨/民眾黨"組成的立法院多數一方,才決定"結束討論, 對提案投票"。這是民主程序使然,立法院外成千上萬民眾的抗議無法改變。民進黨政治上欠缺成熟,為中共嘲笑民主提供了川普之外的另一個口實。民主製度的一個特征是,人們必須忍受自己厭惡的結果。

代表正義的社會理念,使政治很崇高;  因為人行為中的道德缺陷,讓政治操作非常醜陋; 反對中共獨裁統治,讓大康的節目觀眾眾多;  為媚俗大眾而扭曲事實,讓大康的政治評論非常廉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