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俄無功而返,但習近平在談判桌前占到一席位置
文章來源: ShalakoW2023-03-14 09:52:36

針對習近平即將訪問莫斯科,隨後將於烏克蘭總統澤林斯基通話,以及拜登與習近平近期可能通話的報道,中文視頻媒體中有不同的解釋,

"王劍每日觀察“的王劍先生
王劍先生認為,習近平赴俄的目的,是要與普京結成"同盟"。隨後向俄國提供軍援,與美歐徹底翻臉。拜登將在習近平動身去莫斯科之前與之通話,對習近平發出最後通牒: 絕不允許對俄軍援,否則後果自負。
這個預測很離譜。

 

"大康有話說"的大康先生
大康先生認為,習近平將按順序與拜登,普京,澤連斯基三人通話。先與拜登通話,目的是用"勸說普京停戰"為誘餌,達到改善中美關係的目的。
大康先生或許忘了,這類具體的討價還價,是在談判後期的行為,不是談判還未開始的對話。

********
1
俄烏戰爭中的各方(俄國,烏克蘭,美國,歐盟),盡管有盟友之分,對手之別,但都是在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
1) 烏克蘭想收回失地;
2) 俄國想擴張領土;
3) 美國想用最小的代價盡可能消耗俄國的實力;
4) 歐盟想盡快結束戰爭;

開戰一年後,各方的重點開始從"輸贏"轉變到“如何停戰/戰後格局"這些問題上,這讓中國需要改變自己開戰來相對"置身事外"的狀態,以便成為一名未來的決策者,爭取最有利於自己的結果。同時,麵對烏克蘭/美國/歐盟的圍攻,普京期待習近平進一步卷入爭端,來改變俄國日後談判桌上形單影孤的局麵。
在這一形勢下,習近平訪俄,開始趟"俄烏戰爭"這攤渾水。
2
就如中國"和平12點和平立場"收到俄烏歐美一致冷落一樣,習近平的這次訪俄也會無功而返。但是,通過與普京/澤林斯基的直接交談,並在事後與美國(拜登)及歐洲的交流(通報), 習近平讓自己成為"有關結束戰爭討論的一個成員", 為自己在日後談判桌前占了一個位置。
3
戰爭繼續,談判會很漫長。談判桌上涇渭分明" 一側坐著烏克蘭/美國/歐盟,另一側是俄國/中國。
但談判的日子裏,各自心中小九九,會讓敵友的界限變得模糊。在大的原則不變的情況下,對手之間除了相互叫板,還會有互助;盟友之間除了相互扶植,還會有競爭。 各方都在為自己爭取最佳的【戰後格局】。誰為刀俎? 誰為魚肉?
4
俄國的讓步,源於中國的壓力;美國的最終讓步,是因國內政治因素以及老牌歐洲國家(德法)的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