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老海歸的不幸婚姻
文章來源: 帕格尼尼2024-06-14 07:16:40

由於特殊的留學經曆,許多老海歸的婚姻也經曆過不尋常的曆程。他們當中離婚的人並不多,離婚兩次更是罕見。今天就講一位老海歸離婚兩次的不幸婚姻。

魏英邦,1913年生於青海省湟源縣,中學畢業後,先後在山西大學、南京中央大學哲學係讀書。魏英邦聰明過人,有過目不忘的記性,曾見過蔣介石,受到蔣介石的賞識,推薦到法國留學。1934年,魏英邦赴法,在巴黎大學學習軍事和法律,1937年又到英國倫敦大學學了一年醫學。為了學習德語,又在德國留學一年,最後於1946年獲得巴黎大學法學博士。

畢業後,魏英邦留校在圖書館工作,同時繼續攻讀文學,兩年後又獲得巴黎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工作期間,成家立業。不清楚妻子是華人還是法國人,隻知道魏英邦1950年決定回國,妻子不同意,二人離婚。

雖然屬公費留學,讀書期間又獲得獎學金,但由於戰事,魏英邦的學生生活十分窘困,有記載說他曾經到了快餓死的地步。獲得雙博士學位以後,有了穩定的收入,但生活似乎並不富裕。他決定回國時,寫信給中央人民政府,請求路費補助。中央政府給了他300美元的路費。(也可能是因為離婚,他落了個淨身出戶,才請求路費補助。)

他1952年回國,結束了19年的海外生涯。被分配到新華社工作,後來又調到民族學院。他已四十開外,認識了一位比他小十歲的小學老師,二人步入婚姻殿堂,領導為他們舉辦了隆重的婚禮。

他們二人的婚姻幸福美滿,生了一兒一女。反右期間,魏英邦並沒有任何反動言論,卻遭到一些人的惡言,說他生活作風有問題。妻子聽到後,經不住緋聞的打擊,一下不知所措,帶著孩子回到娘家。她的家人認為這是有辱門風,對女兒更是奇恥大辱,決定訴諸法律,提出離婚。

妻子和學校領導一起到法院告丈夫作風不端正,生活不檢點。辦案人員得知魏英邦是從法國回來的後,竟然說“一個在資本主義國家生活了十幾年的人,骨子裏已經完全資本主義化了,生性就是浪漫。” 法院剝奪了魏英邦的辯護權,判決離婚,每月負擔孩子30元撫養費。

魏英邦蒙受冤屈,沒有臉麵繼續在北京工作,回到大西北老家,在寧夏大學教書,每月按時寄來撫養費。他很惦念母子二人,經常托去北京的同事到家裏看望他們。1962年他親自回北京看望母子二人,並提出複婚。妻子心裏還是很愛自己的丈夫,同意複婚,可是遭到家裏的強烈反對。

文革開始後,就沒有收到撫養費了,妻子意識到丈夫一定是受到了衝擊。1972年,魏英邦剛從牛棚出來,就迫不及待地再次回到北京看望母子。此時的魏英邦憔悴衰老,容貌全變,但與妻子和兒子相處得很愉快,卻不再提複婚的事了。

又過了許多年,兒子長大要結婚了,想要告訴父親,母親卻反對,原來魏英邦已重組家庭了。兒子看到母親常常暗自流淚,就問母親,為什麽沒有再找個人。母親說,這世界上沒有比父親更優秀的人了,高大英俊,知書達理。自己當年太幼稚,輕信謠言,斷送了自己的婚姻。後來知情者告訴他們,當年是有人因為嫉妒他們的生活條件比較高,故意胡說八道,誹謗魏英邦。正應了那句俗語“吐沫星子能淹死人”。

魏英邦1991年逝世,享年78歲。